我国产贝母属植物种类较多,野生资源较为丰富,是目前商品贝母的主要来源。各地经过多年引种栽培,其中平贝母,浙贝母,伊贝母等已发展成人工栽培作物,每年均可获得一定产量,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人工栽培平贝母已有近百年历史,现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栽培管理经验和加工技术,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平贝母的田间管理技术。

平贝母的田间管理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一、除草与松土

栽培平贝母的地块肥、水充足,最适于杂草滋生,又因平贝母植株矮小,抑制杂草能力很差,又不能中耕。如不及时除草,易受杂草危害,严重时会出现草荒,影响平贝母正常生长发育。为防止草荒,每年出苗前要清理园田除杂物,生长期间有草就拔。平贝母休眠期除草工作可结合间种作物管理进行,有草就铲。锄草不宜过深,以不伤害地下鳞茎为准。除草工作要除早除小,这样即省工又不耗费地力也不影响贝母生长发育。

近年来试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即省工,又省力,效果较好。平贝母田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最好。在平贝母休眠期,即出苗前或枯萎后,浅锄一遍后喷药。效果较好的除草剂有西马津、阿特拉津,生产中已广泛应用。每亩用药150克,兑水150公斤,地面喷雾,对葶苈、荠菜、苋菜、香斋、藜、野稗草等1年生杂草,防除效果很好。使用时要注意,药量不要过高。小苗生长期喷雾,喷药量不要过多,以湿润土皮为宜,否则会发生药害。多年生的地下杂草,如韭菜、苣荬菜等可结合起收彻底拣除。

二、灌水与排水

1、灌水

平贝母是早春植物,生育期短,生长迅速,喜湿润条件。东北产区常常春早,为了保证平贝每正常生长发育,可在春旱时(4月中旬-5月肿旬)对其进行行沟灌或喷灌。生育期间可进行一至二次,灌水要灌透,同时也要结合松土,防止土壤板结。灌水可降低气温、地温,利于贝母生长,能使生育期延长7-10天。

2、排水

平贝母枯萎后即将进人雨季,此期田间积水,鳞茎易腐烂。平贝母田土壤湿度大,后期遇连续低温,还会感染菌核病,使生产受到严重损失。所以平贝母田在进入雨季前,要清理好排水沟,严防田间积水。清除的土可培在床旁、遮阴作物根部或薄薄撒在畦面上。

3、追肥

平贝母栽种时,虽然施了底肥上了盖头粪,但一般栽后要2-3年才能起收。每年地上又种植遮阴作物,消耗一定地力,为保证平贝母鳞茎年年显著增长,在生育期间还要追肥。由于平贝母生育期只有60天左右,所以最好追施速效性农家肥料或化肥。

三、留种与摘蕾

1、留种

平贝母既可有性繁殖,又可无性繁殖。近年有些单位从事育种试验或为了比较有性与无性繁殖的产量,进行有性繁殖。进行有性繁殖时,应选择健壮、粗大的植株或具有某种特性的植株留种。应在留种株旁插棍,使卷须叶攀棍生长,防止倒伏、烂种。留种植株,花果多的可适当疏花、疏果,一般每株留1-2个果为好。

当果实由绿变黄或植株枯萎时,连茎杆收回阴干;当果实裂缝时,搓出种子播种褐色种子是成熟饱满种子,黄白色或淡褐色的欠佳。贝母是鳞茎入药,留种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不利于鳞茎的生长。

2、摘蕾

摘蕾后减少了开花结籽时对养分的消耗,使养分集中到鳞茎,鳞茎长得大。据试验,平贝母摘蕾后,鳞茎鲜重比对照者增加20-50%左右。摘蕾应及早进行,一般苗高20厘米左右就可摘蕾。当前生产上多在待要开花或开花时摘花,这样有些偏晚,今后适当提早进行为宜。

平贝母的田间管理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3、种植

遮阴作物平贝母是一种早春的植物,生育期只有60天左右,在产区每年6月上、中旬枯萎死亡。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人们常常在贝母田上种植一些其它作物。在生长旺盛季节里,这些作物健壮生长,使贝母田处在遮阴条件下,既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又利于鳞茎的发育。人们常常把种植复种植物称作种植遮阴作物。由于贝母地疏松肥沃,因此复种的遮阴作物生长发育良好,产量也高。

种植遮阴作物的种类有玉米、大豆、赤小豆、绿豆、四季豆、黄瓜、南瓜、茄子、甘蓝、大麻等。据调查,一般以大豆、赤小豆、绿豆、四季豆、玉米等为好,其次是黄瓜、南瓜、茄子等。种植大麻的贝母地,常因养分消耗过多影响贝母生长和发育。种植甘蓝,虽然可使贝母产量较高,但因甘蓝有菌核病,近年各地区都不种植。

遮阴作物种植的时间要根据贝母地是否起收来定。当年采收鳞茎的地块,一般要在鳞茎起收后种植。当年不起收的地块可按间种作物的播期适时播种。间种作物一般种在畦床两侧,如玉米、南瓜、黄瓜、四季豆等,象大豆、赤小豆、绿豆等每个畦面种三行,种在平贝母行间,不宜过深。遮阴作物一般进行2次浅锄草,不中耕。播种、管理、收获遮阴作物时,严禁在畦面作业。

四、防治病虫害

平贝母地上、地下都有病害。常见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灰霉病、菌核病,此外还有干腐病、湿腐病。

1、锈病

多在5月上旬发生,在叶背、叶柄,茎基上出现许多褐色孢子群。一般田间杂草多,天气千旱时发病多而严重,发病率为40-70%,病情严重时,贝母早期枯萎死亡。生产上除加强田间管理外,还于4肿旬用1000倍托布津或200单位多抗霉素或400-600倍敌锈灵喷雾防治。

2、灰霉病

常在5月中旬发生,发病后叶缘叶尖出现水浸状病斑,后期枯萎死亡。气温高湿度大时,此病蔓延较快,可以成片死亡。防治时,多喷500倍液的代森锌或退菌特,也可用120倍的等量式波尔多液。

3、菌核病

又叫黑腐病,是地下病害,多在晚秋或早春发生。贝母菌每枯萎时,还可在田中蔓延。发病初期,病区地块贝母无苗,杂草少,挖出鳞茎已全部变黑,湿度大则腐烂。条件适宜,可蔓延整个地块,造成全田毁灭。

病植株初期症状是叶片边缘变紫、灰紫或黄色,逐渐使整个叶片变紫变黄;植株矮,叶片窄小,卷须叶或叶尖萎蔫,最后全株死亡。鳞茎感病初期是出现黑色病斑、鳞茎组织变灰,黑斑边缘界限明显,以后黑斑渐渐扩大,致使整个鳞茎变黑,外部皱缩,内部烂掉,形成许多似小米粒状的黑色菌核。

4、害虫

金针虫、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是平贝母的主要害虫。主要是施用没有腐熟的肥料,特别是施用未腐熟的马粪、鹿粪筝,虫害严重,常造成缺苗。住宅周圈的贝母园,蝼蛄较多,主要是由于夜间灯光诱引的结果。栽种时,可在畦内或粪中拌入敌百虫粉剂,每亩1.5-2公斤。生育期间,发现地下害虫危害,可用毒饵诱杀。

五、越冬前管理

在间作作物收获后至越冬前,贝母园要进行一次清理,拔除田间作物茎叶、杂草等,用火烧掉或深埋,有的地区在落雪前再施一次盖头粪,厚度3厘米左右,打碎粪块,铺盖均匀。

平贝母的田间管理技术-图片版权归惠农网所有

发展平贝母生产,对巩固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平贝母需要细致管理,起收也较费工,因此目前多把它当作庭院经济植物来发展。做好平贝母的田间管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一步。

关于平贝母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