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重阳节
走进滨海县通榆镇万岗村
一派稻黄蟹肥的丰收景象
这几天,万岗村稻田螃蟹养殖大户徐建祥忙得不可开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望着那一田田、一畦畦的水稻黄绿相间,颗粒饱满,当秋风拂过,一片稻谷随风摇曳着,稻田里铺天盖地的螃蟹,发出飒飒的声响,传递着丰饶,也传递着希望。
丰收时节的万岗稻田养蟹基地,数十名捕蟹的蟹农,站在船头,取了一筐又一筐的螃蟹,把这最美的秋色留在丰收的记忆里,刻在幸福的心间。
一根生态链,打开幸福门
近年来,通榆镇万岗村依托当地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螃蟹养殖,走出了一条生态养殖的富民路,成为有名的螃蟹养殖特色村。以河蟹养殖为主体,发展青虾、鳜鱼等绿色生态水产养殖,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在万岗村500亩连片稻田养蟹基地,村党总支书记徐宝华说:“稻田蟹养殖,在我村已经形成规模,你们看那金黄色的稻田被白色的塑料薄膜围圈起来,这就是我村聚力脱贫攻坚,推进水田‘稻蟹共作’新模式,努力开拓农民致富新途径的成果。起初,只有几户农民养殖螃蟹,2018年,村里一下流转土地500亩,建成连片稻田养蟹基地,采取承包方式,把500亩基地承包给兴化市客商徐建祥,并要求客商吸纳低收入农户在基地打工。”
徐建祥刚开始就吸纳了30个低收入农户到基地。他说:“‘以稻养蟹、以蟹养稻’的生态种养模式,其方式是利用河蟹具有除草、除虫的作用,在水田里饲养,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预防水稻虫害。河蟹的排泄物还可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实现无公害生态水稻的生产。同时每亩水田又可生产河蟹110公斤,为农民有效增收开拓新途径。”
为保证稻田养蟹致富项目的有效实施,徐建祥自己学习了稻田蟹养殖技术,并聘请当地养殖专家来养殖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当年就获得了成功,每亩水稻田产成蟹110公斤,加上优质水稻价格的提高,这样下来每亩水稻田实现综合增收9000元左右。该村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有12户分包他的养蟹基地,还有18户15名劳动力在这里劳作,每人都有万元以上收入。今年63岁的蒯大用,患有哮喘病,他在徐建祥稻田养蟹基地负责杂勤,谈起生态话题,他也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今年中秋节前,稻田螃蟹的价格每公斤最高卖到260元,这年头,绿色食品行情就是好。”
10月12日,徐建祥在稻田养蟹基地里和蟹农一起捕取螃蟹,他说:“稻田里的螃蟹外壳薄脆,肉质肥厚、细嫩。所以河蟹养殖区域里种出的大米被称为蟹田米,而稻田里养殖的螃蟹就被称为稻田蟹了。稻田里养蟹,最主要的就是稻田里不能打农药和施用化肥。以此给螃蟹提供丰富营养健康的饵料。提高了稻米的品质,也降低了螃蟹的养殖成本。”
一个合作社,致富提质效
为了让万岗村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万岗村“两委”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建了水产合作社,成立了“隆升生态农业滨海有限公司”,围绕“养出好螃蟹,卖出好价钱,走出好路子”的“三好”做文章,推动螃蟹产业发展。
想要养出好螃蟹,首先要有好的苗种。因此,合作社统一苗种繁育,向基地所有养殖户提供优质蟹苗,还比市场价低30%。有了好蟹,关键还要卖出好价格。在螃蟹收购期间,徐建祥以高于市场价10%—15%的“保护价”收购基地所有螃蟹放入冷藏库。
合作社实行承包式的全程技术服务,为规范合作社的养殖行为,积极引导社员联合起来,围绕养殖生产全程实行“五个统一”服务,即统一养殖模式、统一苗种调剂、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合作社根据统一养殖模式拟定技术操作规程,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根据养殖模式、季节和社员的需求,集中团购饲料、肥料、蟹药、机械等,向社员优惠供应,并对部分缺乏生产周转资金的社员实行赊销。同时对社员和周边养殖户的苗种、成品蟹进行调剂服务,确保苗种产得出、成品螃蟹销得了、销售价格稳定。
一群服务队,脱贫有保障
进入10月,正是蟹黄膏肥时,螃蟹养殖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与往年一样,万岗村稻田养蟹基地的养殖户喜滋滋、乐淘淘地忙着螃蟹出塘。但与往年又有所不同,大家因为一条网线,打开了多方销路,开启了养蟹人的“网”上幸福生活。
万岗村稻田养蟹基地位置偏远,池塘连片,稻田养蟹基地上养殖户分散居住,该镇多方协调,排除困难,为稻田养蟹基地养殖户接入移动光纤宽带。
过去,螃蟹出塘后直接由水产经销商收购,讨价议价的权利基本掌握在经销商的手中。现在,有了移动网络,网络销售在基地悄然兴起。为了帮助养殖户打通网上销路,镇里组织志愿者到基地拍照、拍视频发到朋友圈,还联系当地水产养殖合作社指导网店经营。
“今年螃蟹上市,因为销路拓宽了,我们再也不为螃蟹销路担心发愁。镇村干部为我们稻田蟹基地筹措100多万元资金,把路一直修到塘口。”今年52岁的养殖户朱广学,丈夫前些年去世,为了提高她的养殖水平,镇村干部多次到她身边,帮助她“触”网,通过移动网络查找优质蟹苗,查询养殖技术和方法,推动她科学智慧养殖。
一个个服务团队,点亮了万岗村稻田养蟹的生活之路,开启的是稻田养殖户全面奔小康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