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致富有道种植香椿富农家。刘丽丽 摄
长城网唐山讯(杨柳青 刘丽丽 记者 杜宇昕)谷雨前后在唐山有吃香椿的习惯,都说迁西的景忠山红香椿历史悠久,口味纯真,有1000多亩,为此我们在镇宣委刘丽丽陪同下来到迁西县三屯营镇至山庄村,走进村庄仿佛来到了香椿的世界,一眼望不到边,在上千亩漫山遍野的香椿丛中,感受了昔日皇家贡品散发的无穷魅力。
据景忠山香椿合作社负责人王春富介绍,至山庄村坐落于景忠山脚下,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景忠山香椿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走上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的道路,改变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局面,提高了抗风险能力。
他们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香椿的统购统销,打出了“红贡椿”品牌,坚持质量标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王春富说,他宁可得罪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也要打响红梗红叶的“红贡椿”品牌,他生气时曾经亲手把乡邻不合格的香椿芽扔出去。
后来,由于销路、产品积压等方面的影响,合作社取消了统销,但原来的“老规矩”传承下来,大家恪守产品质量底线,掺杂使假现象基本绝迹。
当地的香椿堪称一绝,首先是颜色独特,一般香椿呈暗红色,景忠山香椿则深红中透出亮感,腌制时,红椿出青汤,香味浓郁、脆嫩鲜美,非其他同类可比。它还有一个特点,这里的生长环境被村民称为“红石红土红香椿”,仅限于景忠山脚下至山庄村及村周围,离此三五里以外其他的香椿则香色平平,有人把此村幼树移栽外村,谁知再发芽时也毫无原来特色。这与景忠山一带独特的地貌、土质、光照、气候等因素具有重要的关系。这里每年的“红贡椿”直接销往华北和东北等地,成为寻常百姓家的美味佳肴。
该村的香椿种植在十五六年前开始增加,产量比以前增长了10多倍。当地地的红香椿有个明显的特性,外地买来的香椿苗,需要10多年的时间,把根扎入当地的红土30厘米以下,才具有本地香椿独特的香味。
每年的盛产期在4月20日左右,今年赶上疫情,产量略比去年底,销售价格头茬在120元一斤,二茬在100元一斤,三茬在80元一斤,收尾阶段在30元一斤。据估算今年产量在20吨左右,全村收入在100多万元以上。
由于香椿芽的生产季节性太强,前后不足一个月时间,王春富为了延长香椿芽的保鲜期煞费苦心。他租用附近的冷库进行了多次实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收效不大。下一步,王春富想在深加工、反季节生产方面再次进行摸索。错季销售保持香椿全年供应市场。
至山庄村约有300棵百年老树,王春富想在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口感等方面进行深度开发,提升价值空间。
虽然春天的气候多变,但根据多年的经验,王春富说香椿每年的盛产期在4月20日左右。新的采摘季到来了,他已经进行了改进包装盒、捆扎带等方面工作,并着手进行速冻塑封等方面的深加工试验,计划生产“香椿咸菜”等延伸产品,研究反季节大棚种植,扩大“红贡椿”品牌的影响力。
据陪刘丽丽介绍景忠山一带香椿,明清两代均为贡品。据说,当年康熙皇帝驾临景忠山,吃了此香椿芽后赞不绝口,于是景忠山红香椿便成了皇家贡品,年年送往京城,供皇家御用;慈禧太后品尝后一直念念不忘。香椿的食用,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盛行于大江南北。香椿,亦称“椿树”,其春末夏初的嫩芽有一种宜人的清香味,且富含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属于一种高级营养蔬菜;可凉拌,可热炒,也可沸油烹炸,像面滚香椿鱼、香椿炒鸡蛋、香椿拌豆腐,都是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其传统悠久,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香椿的果实、根和皮均可入药。香椿味甘,性平无毒。《唐本草》中称香椿“主洗疮癖”。现代医学证明,香椿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而这里的红香椿更是香椿中的上品。
在村子南侧的景忠山景区门口,有一棵老树被村里修建了围挡,两根并蒂的树干合起来需要两人合抱,树干高约20米,树冠直径近20米,树枝顶端刚刚发芽。王春富介绍,百年老树发芽比一般的树要晚一些。这棵树是村里年龄最大的“香椿王”,已600岁。
村民介绍,因香椿芽含有亚硝酸盐等,不太适合直接鲜食,超量后对身体有害,但用开水焯、煎炒过后食用则对身体没有损害。
王春富几年前到山东等地考察,回来后在村里逐渐推广了老树矮化技术,方便了采摘,降低了人工成本。全村原来的产量不足5吨,现在已达到20吨。他正准备与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合作,进行网上销售等,让更多人品尝到“红贡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