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曹军+李红军Summary:西葫芦,又名角瓜、白瓜,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南部,明末清初从西洋传入我国,在世界各地均有种植,是世界性重要蔬菜之一。西葫芦营养丰富,食用途径广,并且栽培上具有适应性强、生育期短、早熟、稳产等特点。目前其栽培范围广泛,在瓜菜中仅次于黄瓜,因此,研究西葫芦的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其产量与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Key:西葫芦;高产;播种;病虫害:S642:A:1674-0432(2014)-12-65-11形态特征西葫芦根系发达,入土深。直播时主根入土深度2米以上。根系生长快,易老化,断根后再生能力差。茎蔓生,长0.5~1米,中空,易劈裂和折断。真叶掌状深裂,互生,叶面粗糙多刺,绿色,个别品种的叶脉交叉处有银白色花斑。叶片大,叶柄长,易折断。西葫芦为单性花,雌雄同株。雌花通常无单性结实能力,必须经授粉后才能坐瓜。果实圆筒形,果面光滑。嫩果皮绿色、浅绿色或深绿色,有网纹或无网纹,成熟果黄色,果面无白霜。种子椭圆形、扁平,灰白色或淡黄色,千粒重140~200克,有效使用期3年。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西葫芦是喜温作物。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3℃,最适温度25℃~30℃,生长期间适温为18℃~25℃,果实发育适温为22℃~25℃。

西葫芦趋短日性,长日照雌花分化少,但它喜强光,光照弱,植株生育不良,果实小。耐旱能力强,适宜的空气湿度为50%左右,湿度过大,不利于授粉受精,也容易加重发病。西葫芦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以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为最好,适宜的土壤pH为5.5~6.8。西葫芦较喜肥,对磷、钾肥的需求量比较大,氮肥施用过多容易发生旺长。3高产栽培技术西葫芦是春夏之交早期上市的蔬菜,为了获得早熟高产,应注意以下栽培措施。3.1整地施肥整地以秋耕为宜,亩施基肥4000~5000公斤。栽培时分畦作和垄作,育苗定植的多为畦作,畦宽1米,生芽直播的多为垄作。在定植或播种前应施口肥。3.2品种选择选择抗病、高产、优质、外观形状好的西葫芦品种。3.3播种育苗3.3.1播期育苗的西葫芦于4月中旬在冷床播种育苗,露地直播的在5月上旬播种。3.3.2浸种催芽首先将种子放入清水中,将漂浮在水面上的不成熟的种子清除掉。然后用55℃~60℃的温水浸种10分钟,以杀死种皮上的病原。再在20℃~30℃的温水中浸泡约4小时,捞出后控干水分,用潮湿纱布包裹,在28℃~30℃的条件下催芽,80%种子破嘴露白后即可播种。3.3.3配制营养土取3份肥沃的、4年之内没有种过瓜类的园田土,1份腐熟的圈肥,再加入少量柴草灰和锯末,混合均匀、过筛,然后做床或装营养钵,以备播种。

3.3.4播种将催芽的种子,均匀播于苗床或营养钵中,覆营养土2厘米,床面撒少量拌有甲胺磷的麸皮,防除地下害虫。之后苗床上覆盖地膜并插拱盖膜。3.3.5苗期管理出苗前,育苗床温度白天宜保持在28℃~30℃,夜间16℃~20℃,5天左右即可出苗。出苗前一般不放风,但如果中午阳光好,小拱棚内温度超过32℃时,可适当放风。出苗后要及时撤去地膜,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2℃~13℃,白天超过25℃时放风,以防出现高脚苗。定植前7天,加强通风,白天温度16℃~22℃,夜间8℃~12℃,进行低温炼苗。3.3.6壮苗标准子叶完好,茎粗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害,三叶一心,株高12~15厘米,苗龄30天左右。3.3.7株距定植或直播的株距一般在60厘米~66厘米,站秧品种密些,爬蔓品种稀些。3.4大田管理3.4.1追肥西葫芦虽然对肥料要求不严格,但必须注意N、P、K三要素的配合使用,不可偏施N肥,以免贪秧化瓜,应适当增施P、K肥。3.4.2灌水营养生长期灌水要少,以松土提高地温为主,促进根系发育。结瓜期以后,增加灌水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果实膨大期,不能缺水。3.5人工授粉及整枝西葫芦叶大,而雌花的位置较靠下,自然授粉效果较差,坐果率不高,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可在上午8~9时进行人工授粉。为了促进植株快长,早结果,每株应选留一个健壮蔓,摘除其余全部侧枝,并去掉多余的雄花。3.6病虫害防治西葫芦常发生猝倒病、病毒病、白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可用百菌清、甲霜灵等防治猝倒病;抗毒剂1号、病毒A等防治病毒病;甲托、代森铵等防治白粉病;乐果、复乐、抗蚜威等防治蚜虫。3.7收瓜开花后10~15天即可采收嫩瓜。第1个瓜宜早采,以免影响后面的坐瓜与生长。西葫芦瓜把粗短,要用利刀或剪刀收瓜。早上收瓜,瓜内含水量大,瓜色鲜艳,瓜也较重。Reference[1]韩世栋.蔬菜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13-115.[2]王从亭,张建国,田朝辉,等.名优蔬菜四季高效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5-41.[3]谭清.早春小拱棚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2006,(4):11-12.[4]刘启宁,王红霞.大棚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24(7):32.-全文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