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磜镇蓝源村漫步村道,一垄一垄、规划整齐、错落有致的地龙基地映入眼帘,一根根喷淋装置科学地排布田间,还有不少村民正在基地里投放地龙,这里便是蓝源村党总支部与龙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中药广地龙(蚯蚓)育种及养殖示范基地”,要知道在一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耕地

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

“我们村里地广人稀,外出人口较多,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和产业发展一直是村里比较头疼的问题,引进地龙育种养殖项目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黄剑强站在地龙育种养殖示范基地前笑着说。

黄剑强是南磜镇蓝源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上任以来,为了改变“捉襟见肘”的村集体经济现状,他以招商引资为契机,带领村“两委”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和调研,拜访在外乡贤,通过交流和学习,很快让他有了“致富”方向,以地龙养殖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引擎,带动蓝源村实现产业振兴。黄剑强向记者解释:“地龙就是我们常说的蚯蚓,是常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很高,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我们这里养殖的是参环毛蚓,俗称‘广地龙’,人工养殖技术成熟,繁殖迅速,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

乡村振兴,离不开“头雁”的引领,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坚强保障。作为“头雁”的黄剑强,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带领村“两委”干部主动作为,走村入户,做通群众思想工作,把村里闲置的撂荒耕地集约起来,引导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投身前期基地设施建设,为地龙养殖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带头联系在外乡贤,激发乡贤回乡投资的热情,盘活土地,凝聚合力发展地龙养殖产业。

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

村干部黄荣春说,等村民们回村过节,他们就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向他们普及地龙养殖的好处,“找他们一起上工,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黄剑强向记者介绍:“地龙育种养殖基地的基础设施包括遮阴网、蓄水池、全自动喷淋系统等,已经建设完成,可以投入使用。”

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

据了解,蓝源村地龙育种养殖基地前期投入200万元,面积有50亩,养殖基地按照分批养殖的方式引进地龙活体,第一批已投产30亩养殖地龙,6月即可迎来产出期,预计每亩可生产2000斤蚯蚓,按照目前市场价预估,第一年仅养殖地龙的收入可达到100万元,将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更大活力和带来可观收益。

当前,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蓝源村又集约了50亩撂荒耕地准备扩大规模。

“现在村里的内生动力已经激发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工作队也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在资金上、项目上给予支持,牵线搭桥,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落地,探索发展“地龙养殖+粮食种植”新业态,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产出和效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凌传好表示。

据了解,在南磜镇党委和工作队的统筹下,养殖基地采取“党建+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集约了100亩土地,带动近30户农户就业,农户年增收超1.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近1万元,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增加一条增收致富新路子。

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_蚯蚓养殖致富新路

下一步,该镇将推行“地上+地下”双重种养模式,地上简种大豆、玉米等粮食,既产生经济效益又可以为地龙遮阴,改善养殖环境,地下养殖地龙,为土壤提高肥力,形成良性循环。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南磜镇按照“党建引领、重点突破、全面推广”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南磜山林种养殖的天生优势,推广新技术,培育种养殖大户,整合荒山、荒地等可利用资源,走出了一条绿色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先后涌现出多宝村红茶、白水、甲华村仿野生灵芝等一批特色种养示范村,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好、农民致富快的新路径,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南方+记者】陈萍

【通讯员】古祎 吴威融

【供图】古祎

【作者】 陈萍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