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是鲤科鲫属的小型鱼类。鲫体呈侧扁形,高且厚,腹部圆,头短小,吻圆钝,无须,眼小,位于头侧上方;鳃耙长,鳃丝细长,鳞片大,背鳍较长,外缘平直,尾鳍呈叉形,体背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色,在不同生长水域,体色深浅有差异。[13]
鲫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除青藏高原以外所有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鲫是典型的底层鱼类,环境适应性强,对水体的温度、酸碱度、盐度等有较强的耐受力。鲫是杂食性鱼类,天然条件下,一般以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植物及有机碎屑等为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通常以配合饲料为主,同时还兼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13]鲫一般1冬龄即性成熟;繁殖季节为3—7月,卵黏性,附着于水草及其他物体上。[14]
鲫是中国重要淡水经济养殖鱼类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异育银鲫、方正银鲫、彭泽鲫等银鲫优良品种在中国普遍推广养殖后,鲫在中国的养殖规模和养殖潜力越来越大。2005年以来,中国鲫鱼的年总产量一直维持在200万吨以上,2020年达274.9万吨,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异育银鲫“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长丰鲫、湘云鲫、杂交黄金鲫等品种的成功选育,对于鲫养殖品种更新和鲫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