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泰安·海报新闻3月29日讯(记者 王蓬波 通讯员 肖根法 曲彤)人勤春来早,乡下耕作忙。阳春三月,在去新泰市龙廷镇采访的路上,随处可见农民种植丹参而忙碌的身影。今年76岁的杨庄子村民杨茂兵,身子骨依然硬朗,自己起陇、挑水全不在话下。杨大爷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也用丹参,但更多的是卖钱补贴家用。

据《本草图经》记载:丹参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根赤,大如指,长亦尺余,一苗数根。丹参对心血管病的治疗、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有着明显的作用。

丹参不仅药用价值好,市场效益也非常客观,眼下种植丹参已成为龙廷镇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而提到丹参,在龙廷镇就不得不提丹参产业购销大户刘传芳。2005年,他到莒县收槐米,一次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种丹参挺赚钱,他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引进了一批丹参小苗,回到龙廷,在自家地里种了一亩,没想到当年就发了财。

刘传芳说,全镇竟是丘陵和黄土,特别适合丹参生长,亩产高的能达到上千斤。第一年种植的时候,当年价格是3.5元一斤,他一下子就挣了3000多元。以前种花生最多挣300多元,种丹参的收益却是种花生的10倍。

刘传芳种丹参发财的消息不胫而走,村民们纷纷向他来取经。第二年,刘传芳自己种了6亩丹参,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北山村全村种植丹参100多亩。当年,村民都跟着刘传芳发了财。

刘传芳说,自己早已不再种丹参了,成立了新泰传芳中药材合作社,开启了“公司+基地+农户”新的发展模式。他把丹参长年不断地销往上海、河北、安微、广西、吉林等十几个省市,带动周边众多村民投入到丹参的种植、收购、加工队伍当中,提高了村民产业致富的积极性。

为大力支持发展丹参产业,新泰市财政局将“鲁担·惠农贷”惠农政策送到家门口。去年,丹参行情一路走好,价格最高到了18.6元一公斤。刘传芳却遇到了难题,资金一时难以周转,眼看着大好行势将从手里白白流走。

恰时,工作人员上门向刘传芳介绍了“鲁担·惠农贷”的惠农政策,让他情不自禁,喜上眉梢。他7月份提出申请,不到半个月,8月份就贷到了50万元,9月份正好是丹参收购旺季,两个月后他就连本带息全还上了。2018年,他多收了500多吨丹参,总量突破了2000吨。去年,他也被龙廷镇政府评为“丹参产业购销大户”。

如今,像刘传芳这样的“丹参产业购销大户”全镇有8个。在这8只领头雁的带动下,客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汇集到龙廷镇,一个更大的梦想等待他们去实现。

在上豹峪村,记者看到一座新建三层3000平方米为农服务综合楼已拔地而起,一楼是药材收购批发交易大厅,二楼是客房,三楼是会议室,计划今年6月份投入使用。

上豹峪村党支部书记刘绍林介绍说,整个为农服务中心暨农产品市场占地100亩,总投资4800万元。这个为农服务中心暨农产品市场的建设为丹参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和发展新机遇,将为2万吨中药材,特别是丹参种植专业户和林果专业户提供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形成中药材的产业振兴片区。

这个中药材产业振兴片区还没建完,已吸引了一批商家到此创新创业。客商明多平说:“我是来自安徽亳州的,上这里来收丹参,这边的丹参色泽好,质量有保障,在这里一年四季做丹参生意,加工成丹参饮片,销往全国各地销售。”

来自沂源的史先生是山东农业大学的高材生,他与其他2名校友把龙廷镇当成他们创业的沃土,他们租了一个占地一亩且吃住一体的车间,不仅仅收购丹参等中药材,而且对中药材进行深加工,销往广东、福建、重庆、上海等全国各省市。

随着市镇两级大力支持,龙廷镇这个“丹参小镇”的名头越来越响。目前,全镇种植丹参的村达到40余个,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0多亩,平均亩产量300—400公斤,亩产值4000—5000元,品种质量均属上乘,倍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同时,该镇不断吸附莱芜、沂源、蒙阴等周边县市的丹参种植户,成为鲁中地区最大的丹参集散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