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徐世博,是吉林省桦甸市红石砬子镇老岭村驻村第一书记。
因为他的到来,老岭村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在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帽”,退出贫困村行列。徐世博也因此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参加了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来老岭村之前,徐世博曾经有过一年驻村工作经验,尽管如此,他对所遇到的困难还是有些措手不及。徐世博说:“那时候是最痛苦、最无助的阶段,没有人配合你的工作。”
面对这种状况,徐世博决定从支部、党员抓起。他白天与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晚上开碰头会,交流工作,探讨办法。“大家一起研究,办了几件事,他们逐渐有了成就感,参与度就高了。”徐世博说。
徐世博还研究制订了“三说一兜”工作法,要求全村党员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要说三种话:一说“情话”,党员干部对群众要动真情,以情动人,以心换心。二说“实话”,要说关心人、体贴人的实在话。三说“新话”,传达新信息、新思想、新观点。“一兜”就是老百姓要办的急事、难事,如果其他党员干部办不了,则由徐世博负责兜底解决。
他将各类问题划分类别,对症下药。如退耕还林补贴没有全部兑现、沟渠淤泥阻塞没人管、垃圾乱扔村内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全部得到妥善解决,村民对徐世博更加信任,也对村里发展逐渐有了信心。
徐世博十分重视党建工作,在村里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半年下来,徐世博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动员群众实施了安全饮用水项目,完成了文化广场和村路建设,组织了健康帮扶、文化义演、社会捐助……随着一批批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和一次次活动的举办,他的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
扶贫先扶志,越是贫困越得有精气神儿。“因啥致贫都不怕,最怕没志气。不是有了希望才干,而是干了才有希望!”徐世博的话,句句说到了村民心里。
老岭村没有特色资源,还十分偏远闭塞,要想脱贫致富,只能从土地上想办法。为此,徐世博为村里定下全新的发展基调:减少普通农作物的耕种面积,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2016年,他牵头成立灰苏子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210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90公顷扩大到140公顷,带动贫困群众52人,人均年增收3200元。
通过整合村里荒地和传统低产玉米地,发展黑木耳种植60万段,不仅当年还清菌段和运输成本费114万元,而且村集体实现增收10万元,带动80多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5000元,贫困户人均分红700元。
为了解决村里可利用土地少、扩大产业规模受限等问题,借着“第一书记代言”活动的东风,徐世博把目光瞄向了企业。他与一家公司签订了400吨灰苏子收购合同,另外,通过代言成品苏子油,仅3个月就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00多元。
5年时间,老岭村的村级集体经济由零收入到稳定在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40户61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村子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18年老岭村成功“摘帽”,退出贫困村行列……
驻村5年来,徐世博的脸庞晒黑了,身体消瘦了,头发也变白了,但他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也换来了老岭村村民的认可,他们常说“我们会永远记得你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