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栽培季节我国多数地区2~3月份播种最好,早播种发菌时间长,分解基质充分,菌丝体积累的营养丰富,产菌多,质量好。至6月份出菇,出菇期间温度大致为25~30℃左右,湿度80~90%,较适宜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和开伞,与自然状况下的野生竹荪生长时期基本一致。除棘托竹荪较耐高温外,其他品种均不耐高温,易造成杂菌污染导致烂菇,影响产量。播期确定以后,菌种生产应提前安排。一般母种需13天长满管,原种需45~60天,栽培种需30~40天。

二、菌种制备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当地栽培的竹荪品种,在我国广泛栽培的竹荪品种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和棘托竹荪。优质菌种为无污染、不老化、菌丝整齐均匀,含水量适宜,呈块状不松散。竹荪菌种不宜多代繁殖,否则竹荪朵型会变小影响产量。

三、培养料的配方竹荪是一种木腐菌,其栽培原料除竹类外十分广泛。含有木质素、纤维素的原料,如阔叶树加工后的下脚料,以及谷壳、甘蔗渣、豆秸、玉米秆、玉米芯等均可作为竹荪的栽培原料,还有各种野草,如类芦、斑茅、芦苇等也是竹荪生长的良好材料。原料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栽培时间等要求来确定。从实践上看混合料的产量好于单一原料,若在上述原料中添加些含氮物质,增加培养料的含氮量,对提高产量有显著作用。1、木片50%,碎木块30%,竹头尾5%,竹枝叶5%,木屑10%。2、2、木片30%,碎木块10%,秸秆30 %,竹枝叶20%,木屑10%。3、木片10%,碎木块10%,竹头尾10%,秸秆60 %,竹枝叶5%,木屑5%。

四、原料处理将选择好的原料粉碎后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再进行栽培,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石灰水浸泡播种前一天,将培养料装入塑料编织袋内,培养料装至袋的2/3,扎口,用2~3%石灰水浸泡,上压重物,浸泡约5~6天,至水池内产生大量气泡,浸泡后用清水冲洗至pH值在7左右,以满足竹荪喜酸的生活环境。再将原料沥干至含水量为65%左右即可接种。2、石灰水浸泡再发酵法播种前一个月左右,将上述石灰水浸泡后的湿料与未经浸泡的细料等混合,再加总用量1%过磷酸钙、3%黄豆或菜籽饼粉,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随后立即堆成锥形堆,堆高8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5m,堆面用厚草帘等覆盖,料堆中部插温度表,当堆温达65℃以上时,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隔6天、5天、4天、3天各翻堆1次,最后1次翻堆要补足水分。整个发酵过程20天左右,发酵好的培养料料面呈白色斑点,闻之有土香味,含水量为65%。

五、铺料、播种与覆土按配方要求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上料前土攘要求湿润,太干可喷水。畦面可用0.1%辛硫磷拌松木屑驱虫,上覆1厘米厚的土。将准备好的培养料铺到畦面上,通常为三层培养料两层菌种,第一层培养料厚5厘米,在料面上均匀撒一层菌种;第二层料厚10厘米,再撒一层菌种;第三层料厚5厘米并将顶部拍实,使菌种与培养料更好的接触。播种后覆土3~4厘米,以不见料和菌种为度,再加盖一层树叶、稻草等覆盖物以保温保湿,促进菌丝生长发育。如气温偏低可覆盖塑料薄膜。

六、发菌管理播种后主要做好保温保湿及通风换气工作。播种后3~4天内,温度应保持在24~27℃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菌丝生长,培养基表面长满菌丝时,盖上一层厚3~5厘米的腐殖土,每天都要通风换气,并且要保持覆土湿土,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之间,通常情况下,菌丝发育1~2个月,即有菌丝延伸到覆土层,这时温度在23~26℃之间,相对湿度不变,给予一定量的散射光,再经5~10天,表面出现白色子实体原基。要保持土壤湿润,严防积水。如果土面干燥发白,应喷适量清水。夏季高温干燥时,注意降温、防旱,早晚向空间喷水降温,切忌将过多水分喷于菌床上。冬季气温下降时,要注意保温防冻,在畦面上加厚稻草层等。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病虫害。

七、出菇管理(一)菌球期管理 索状菌丝形成后,受到温差和干湿交替环境的刺激,在表土层内形成大量的原基,经过8~15天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菌球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温度不超过32℃。初期菌球为白色随后逐渐转灰,菌球表面刺突逐渐消失,残留在菌球外呈褐色斑点。菌球外包被逐渐龟裂,出现龟斑。菌球形成后的管理重点是保湿和通风。要维持培养室内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薄膜内有小水珠聚集但不滴下为度。气温超过25℃应加强通风。(二)子实体形成期的管理当菌球由近扁形发育进入菇蕾形期时,应维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85%,同时增加光照,以利菌球破口。每天应根据天气情况和畦面干湿决定喷水次数和喷水量,土壤湿度一般维持在20~25%,通常以喷水后土粒湿度为标准,即捏土会扁,松开不沾手。若畦面过干,会导致菌球缺水干缩,可在傍晚向畦沟内灌水,次日排除,以提高湿度;若畦面湿度过大,常形成水渍状菌球,可采用深挖畦沟、排除积水、团粒土块覆土、畦面打孔、加强通风等办法解决。随着菌球的发育,菌球顶部出现突起,这预示着菌球即将破口。当气温偏高时,菌球外包被易组织失水,不易破口,从而造成菌球侧面被撕裂,造成菌柄弯曲易折断,影响等级。

此时应用小刀切开菌球外包被,使菌柄正常伸长。并及时喷雾,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菌柄破口伸出后,迅速伸长,数小时菌柄长度就可达10~20厘米;30~60min后,菌裙从菌盖下端开始放裙,正常情况下,从开始撒裙到撒裙结束需要20min。空气相对湿度高,则菌裙开张角度较大;空气相对湿度低,则菌裙开张角度小呈下垂状。若空气相对湿度过小,撒裙速度就会很慢,甚至不放裙。此时可通过向环境中喷雾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也可用采后催撒裙的办法解决。竹荪成熟后菌盖潮解,污绿色孢子液流下,会污染白色菌裙,且不易洗净,从而影响等级,故应在菌盖解潮之前及时采收。(三)越冬管理竹荪播种后,当年即可采收,若管理得当第二年还可以采收。当畦面温度下降至16℃以下时停止出菇。若栽培料中粗料比例较大,第二年还有可能出菇,应抓好清场补料和防寒越冬工作。扒开畦床上的覆土层,清除上层含有老菌丝的栽培料,添加新料并覆土,保温过冬。冬季气温较低,应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用薄膜遮盖畦床,四周用碎土压住,定期揭膜通风换气,并少量喷水。第二年气温回升后,再分次喷水,调整好湿度,进入发菌和出菇管理。八、采收当竹荪子实体的菌柄已伸长,菌裙达到最大开张角度并且孢子末自溶时,立即采收。竹荪撒裙一般在上午7:00~10:00,因此要在12:00之前完成采收,否则撒裙的竹荪在半小时以后就开始萎蔫、倒伏。采收时用小刀割断子实体基部的菌索,并用小刀去掉菌盖、菌托,切勿强拉硬扯,防止菌柄断裂。编辑:柳晓林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研究员 郭尚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