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国家科学中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的重要创新载体。这些国家科学中心聚焦国际科学技术前沿,吸引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构建起经济高度互动的创新模式,旨在为自身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支撑。近年来,随着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于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交叉领域以及颠覆性领域不断增加投入,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

为此,本文选取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芬兰奥卢科技园和法国格勒诺布尔科学中心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这些科学中心在规划设计、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中国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美国硅谷

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南面的硅谷(Silicon Valley),是世界知名的高技术设计制造中心。硅谷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同时拥有一大批包括谷歌、Facebook、思科等在内的行业巨头,它们凭借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通过产业链整合,不仅实现了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全控制,而且极大增强了在战略新兴产业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根据2020年硅谷指数显示,2019年硅谷地区GDP增长170亿美元,工作者新创造的价值为24.1万美元,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2019 年流向硅谷和旧金山公司的总计近420亿美元风险投资中有近一半(205亿美元)是以巨额交易的形式进行的。相比以往,互联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以及通信公司受到较多的资本青睐,但同时流入汽车和运输行业的资金激增。

硅谷成功的秘诀在于:一是汇聚了全球顶级人才,硅谷拥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两所世界名校和几十所专业院校,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提供工程、科学、金融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并创造出大量科技创新成果。

二是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硅谷拥有全美35%左右的创业资本公司为创新创业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还拥有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贯穿于研发到产业化的各个环节。

三是营造了富有活力的创新文化,宽容失败、鼓励冒险、平等开放、崇尚竞争的硅谷文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热情,为硅谷企业注入了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构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政府在知识产权、移民、税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制定了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二、日本筑波科学城

坐落在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科学城(Tsukuba Science City)被称为日本的“头脑城”,它的设立开创了科学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筑波科学城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由茨城县筑波町、大穗町等6村町组成,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筑波科学城现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拥有一大批包括宇宙研究中心、工业试验研究中心、农业科研实验中心、灵长类试验站及高空气象台等重要的科学创新载体。2011年以后,筑波地区被日本政府规划为7个国际战略综合特区之一,近年来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布局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包括新一代癌症治疗法(BNCT)的开发及实际应用化、TIA-nano世界级纳米技术基地的形成、核医学检查药的国产化以及革新型机器人医疗器械开发等。

相比中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筑波科学城的特点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其设立包含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的目标。

一是围绕纳米和半导体、新材料、宇宙科学、环境科学、新能源等优势领域,高起点的规划和明确了筑波科学城作为卫星城和科学城的功能定位,并根据规划制定详尽具体的措施,保证科学城的良好运行。

二是优质创新资源的集聚促使高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包括质子同步加速器PS、脉冲散裂中子装置KENS等具有国际科技竞争力的大科学装置以及占全国30%的国有科研机构、大量的民营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

三是开放和国际化的创新环境加强了国际人才流动和国际学术交流,科学城集聚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0多个国家的尖端专业人才,占到科研人数总量的1/4,促进科研成果更高质量地产出。

三、芬兰奥卢科技园

芬兰奥卢科技园(Oulu Technopolis)于1982年在芬兰奥卢成立,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第一个科技园,也是欧洲最大的技术中心和诺基亚手机的诞生地。目前,奥卢科技园已迅速发展成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尖端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合体,其产品包括计算机软件,移动电话,信息传输系统,光学电子仪器,激光技术,电子智能,工业测量仪器等,成为全球近千个科技工业园区的典范。近年来,奥卢市郊已形成一个占地200公顷,由大学,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园组成的高技术联合体,奥卢市也由此从传统工业的集聚地变身成为一座高技术科学城。截至2020年7月,奥卢科技园已经为1300多家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公司和组织提供了办公场所,并在芬兰设立四个孵化基地,客户数量达180多个,每年能得到政府超过600万欧元的投入。同时近年来,奥卢科技园得到欧盟和芬兰科学园协会的奖励,孵化成功率达86%,平均增长率达50%。

奥卢科技园的运行特点主要为:一是该科技园是在高科技企业-诺基亚的引领下进行设立的,并采用股份合作制的经营模式,实现权益共享,风险共担,自负盈亏,这大大提高了科技园的运营效率。

二是芬兰政府设立了良好的创业资金支持体系,通过设置鼓励资金、启动资金和政府担保制度为创业企业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实现产业组织形态变革,从而大幅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极大地鼓励了创业者的热情。

三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主要的目标之一,构建大学、研究机构与科技园的深度合作机制,并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构建起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创新生态体系。

四、法国格勒诺布尔科学中心

法国格勒诺布尔科学中心(Grenoble)依托其在微电子、材料科学、核能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被誉为“欧洲的硅谷”。在数字技术、纳米微电子、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领域,格勒利用在该领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研发能力,深度挖掘以大科学装置为特色的基础研究对传统产业的转化支撑,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产业与能源、医疗健康、化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探索跨机构、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模式。围绕欧洲同步辐射装置(ESRF)和属于劳厄-朗之万研究所(ILL)的高通量核反应堆RHF(High-Flux Reactor)形成了格勒诺布尔核研究中心(CEA-G)、法国国家电信研究中心(CNET-France)、生物结构研究所(IBS)等研究机构。现有固定研究人员6000人,每年流动研究人员约2万人,每年经费预算8亿欧元。

作为全球知名的科学中心,格勒诺布尔不仅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方面也值得学习。

一是国际顶尖人才的集聚成为格勒诺布尔科学中心的重要推动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路易·奈尔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及科研人员成为科学中心的创新源头。

二是高通量核反应堆(简称“RHF”)、欧洲同步辐射装置(简称“ESRF”)等高水平大科学装置集群的建设奠定了格勒诺布尔在基础研究方面的超强实力,科学家们在ESRF取得的科研成果几乎见诸于每期的Science和Nature杂志。

三是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三螺旋”的产学研合作使得双方利益达到最大化,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出施耐德电气、意法半导体等著名企业。

(作者王楠、王凡、曹方均来自赛迪智库)

表1世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

借鉴优质规划经验_借鉴优质规划经验的成语_以规划引领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