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豪村与企业合作发展花卉庭院经济,村民在修剪花卉。
建设文明生态村,村民发展种植养殖成立经济合作社,贫困村成功摘掉“贫困帽”
告别“等靠要”走上致富路
“建设文明生态村后,文通村村民摒弃了‘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在村里能人带动下,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将以前的‘问题村’变为‘文明村’。”万宁市长丰镇边肚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平说。 7月5日—7日,本报记者深入各市县走访发现,不少与文通村相似的“问题村”,在建设文明生态村之后,不仅落后的面貌发生改变,而且村民集思广益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转变。
□南国都市报记者党朝峰文/图
摒弃“等、靠、要”思想贫困村摘掉穷“帽子”
文明生态村的建设,使农村的道路、住房等硬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村民的素质也得到提升,落后的思想观念得到改变,原本每年要靠政府救济的很多贫困村也因此逐渐变了样。
万宁市长丰镇西南部的文通村,与兴隆旅游区比邻,也曾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
边肚村党支部书记黄业平告诉记者,以前,文通村非常贫穷,政府每年都会发补助送米和油,很多村民没有通过自己劳动改变生活的想法,认为有饭吃有房住就能过下去。“没有吃的时候,村民就来村委会要,村民等、靠、要的坏习惯是出了名的,这也导致文通村一直很贫穷落后。”黄业平说。
2009年,文通村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政府给每户补助5万元,扶持全村59户人家把简陋破旧的瓦房、茅草房统一改造成了美观牢固、具有浓郁黎族风情特色的楼房、平房。
而文通村村民小组组长黄亚才则凭借从酒店学到的园艺管理经验,除了种植槟榔、橡胶、咖啡等,还培育三角梅、鸡蛋花等花卉,加上在村里经营淡水养殖,他现在年收入近3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跟着搞种植发家致富,文通村贫困村的帽子早已摘掉。
村民成立经济合作社带动全村人发家致富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发展农业种植的气候条件,然而由于以前经济发展较慢,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很多农村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这一有利条件。文明生态村建设期间,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与外界交流,学到很多增加收入的方式。
2009年,定安县翰林镇章塘村村民谢照槐等14位瓜菜种植户联合成立了瓜菜种植合作社,采取集资租赁土地和土地入股方式,扩大瓜菜种植面积,增加种植种类。2012年,该合作社成员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还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30多人。谢照槐等人开创的经营模式,迅速带动起村里其他村民,槟榔、橡胶、富硒农产品等专业合作社陆续成立。
位于临高县博厚镇的乐豪村,与企业合作成立了花卉合作社,发展花卉庭院经济。企业提供种子和花盆,村民平时利用空闲时间,对门前屋后的花卉进行管理,目前村民种植的第一批花卉已经被不少买家前来预订。村委书记王建威介绍,自从建设文明生态村后,村民纷纷投入种植花卉的事业中,村民之间的交流增加了,村民关系更和谐了,腰包也比以前鼓了。
告别打铁发展加工业“问题村”今成“文明村”
在很多外地人的眼中,海南农村村民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随着文明生态村的建设,这些正悄然发生改变。
儋州市木棠镇铁匠村以前是远近闻名的“问题村”,随着传统的打铁技艺被时代逐渐淘汰,村中青年无所事事,不少人染上赌博、斗殴、酗酒等恶习。后来,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在部分村民带动下,村里绝大部分人购置了轻便、效率高的小型加工机械,家家户户做起了工艺品加工业,以花梨木为主,贝壳、海柳为辅,铁匠村的名气再次传开。2009年,政府投入资金,铁匠村除了建设村子的主干道、路灯外,还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考察,成立基金会鼓励村内举办文化活动,支持大学生上学,提升村民整体素质。通过文明生态村建设,铁匠村完成由“问题村”到“文明村”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