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尽收眼底的丰收景象,记者来到拜泉县,一睹当地发展特色养殖业、培育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民致富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爱农乡千亩草原上,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数千只大雁“嘎嘎嘎”地在天空飞舞着,把丰收的喜悦带到九霄。地下观光的农民们有的拍照,有的向大雁挥手高呼着。据大雁主人、创鑫牧业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崔艳萍介绍,依托该乡草原优势,自己养殖大雁已经有4年了,除去成本一只能挣150元,这比养大鹅强多了。今年春季繁殖1万多只雁雏,外卖7000只雏雁,商品雁3400只,现存栏种雁600只,二代种雁1300只,郎德鹅800只,预计年纯收入可实现80万元,成为了全乡乃至全县特色养殖的一大亮点。

“嘎嘎……”正当笔者与崔大姐交谈时,大雁起飞了,一字长阵,上千只大雁争相着飞向不远的一处小塘坝,再加上鸣叫声,场面蔚为壮观。

走进国富镇养殖户张秀红的梅花鹿养殖基地,阵阵“呦呦”的鹿鸣声传来,来到鹿舍,记者看到,张秀红正在给梅花鹿投喂饲料,说起这梅花鹿养殖来,张秀红可是头头是道。“这一只梅花鹿一年能割六斤鹿茸,一斤鹿茸能卖一千块钱,一个鹿就能收入六千块钱,鹿身上都是宝,像鹿心啦、鹿皮啦、鹿肉啦、鹿骨头都不少卖钱,比养其他牲畜强多了。”据了解,2008年张秀红买了30多只梅花鹿进行饲养,几年来,经张秀红夫妇精心喂养、科学管理,梅花鹿的数量由当初的30多只发展到了现在的150多只,年收入20万块钱没问题。

说起养狐、貉,年过六旬的上升乡进步村农民孙余,可是远近有名。2009年,退休在家的他闲不住,在村里的引导和帮助下,花费两万多元钱购进了30只貉子和狐狸,开始了狐、貉养殖,经过不断发展,到2013年,发展到1500多只,当年纯收入20多万元。 “养一只母貉顶农民种十亩地,现在人多地少,多养点狐狸、貉子增加收入,带动更多乡亲致富!”老孙如是说。为了扩大规模,推进科学饲养水平,在老孙的倡议下,今年,成立了上升巾帼狐貉养殖专业合作社,有30多养狐貉户加入,狐、貉饲养总量近万只,年可为农民增收350多万元,进步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养殖村。

近年来,拜泉县通过强化政策服务、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色养殖和生态养殖,大力发展各类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水平。目前,全县共形成特色养殖村42个,特色养殖合作社58个,特色养殖品种达到了12种,数量达3万只,年可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