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锦春意浓,最是四月草莓红。”走进徐州市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郑庄村,一座座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中熠熠生辉,一筐筐草莓在露水的映射下鲜艳欲滴,一群群忙碌的农民喜笑颜开,这个以盛产草莓闻名的小村庄,正迎来丰收季。
“我们村草莓一般在8月底栽种,10月中旬就能上市,一直能持续到次年五六月份。”郑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伟告诉记者,去年仅采摘旅游就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数十万元的收入。
郑庄村位于徐州东北部。以前,这里的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活水平低,集体经济弱。近年来,该村通过奖补扶持、党员大户引领带动、合作社抱团包销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草莓种植行列,甜蜜的“小草莓”,被村民们种出脱贫奔小康的大产业。
“靠种植普通粮食作物,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却很难增效致富。”李伟说,3年前担任“村支书”伊始,他便开始思考如何带领村民走特色种植的致富之路。
为确定适宜的种植品种,李伟先后多次组织党员远赴山东、安徽等地蔬菜基地参观、取经,对蔬菜市场行情进行细致调查。他还自掏腰包,专门请教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最终选定效益高、耐运输、适于在本地栽种的甜查理、红颊等反季节草莓品种,在全村推广种植。
但草莓的大规模种植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政府免费搭建起来的大棚就放在那里,村民们却不敢去种,这让我心里很是焦急。”村主任李磊说,当时村里仅有几户草莓种植户,规模不大、技术不精,大面积地去种植,村民心里没有底。
为打消村民疑虑,李磊拿出全部积蓄,承包起35个大棚,种上了草莓。不懂技术,他便向书本学习,钻研病虫害防治知识。他还灵活运用土壤改良等技术,不仅实现了草莓丰产,还套种了土豆。
他种出的草莓个头大、水分足、颜色鲜、味道甜,每斤最高卖到了30多元。“不仅全部回了本,还挣了18 万元,这让村民们看到了种植草莓的甜头,纷纷开始转型。”李磊说,现在村民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很高,土地流转的承包价也“水涨船高”,每亩最少1200元,而且“供不应求”。
如今的郑庄村,早已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00余亩早熟草莓温室大棚盖起来,设施草莓种植园建起来。“草莓苗浇水有讲究,早晚各一次,中午温度高,不适宜浇,否则根系容易坏。”在“莓好甜园”种植园大棚内,种植大户郑计廷正给农户们传授草莓养护技巧。
郑计廷是村里的草莓种植能手,通过土地流转,他承包下7个大棚。“棚里的草莓10月就能上市,口感好、产量高,最高时每斤收购价至少35元。”郑计廷告诉记者,单靠着这几亩草莓,每年给他带来的收益就有十来万元。
富裕起来的郑计廷,还主动加入到村里的“莓好甜园”志愿服务队,成为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免费为乡邻提供技术帮扶。类似这样田间地头的技术培训,郑计廷每年都要开展十来次,在他看来,自己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也希望带动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草莓每年发病情况都不一样,关键在预防。”郑计廷说,起初为了种好草莓,他专程跑到南京、北京学习技术,手机里至今还留存着南京农科院多位专家的号码。“俺的技术,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摸索积累起来的,咱自己怎么操作,就怎么给人讲,为的就是不让乡亲们走弯路。”
“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起‘莓好甜园’志愿服务队,就是要让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李伟说,村里还组织种植户成立起合作社,按照“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分户管理”的原则,科学统筹管理,并高薪聘请专职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第一手的技术资料,当场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不仅如此,为让草莓这一“甜蜜”富民产业更具长效性,总投资3000万元的草莓科技示范园去年正式在村里建成并投入使用,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还通过招商,引进浙江新安化工集团托管示范园,为农户提供育苗、抗病、销售等全程解决方案。
“甜查理是郑庄村最主要的草莓品种,‘早熟’是它最大的卖点,但当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开始种植‘早熟’品种,未来郑庄草莓的优势很可能会荡然无存;此外,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几年,一旦发病就会造成绝产。”新安集团草莓专家、示范园负责人王健说,示范园当前所做的,就是不断研究培育新的品种,引导农户科学种植。
据王健介绍,示范园今年已培育出10余个不同品种和500万株脱毒草莓生产种苗,其中70%都将投放在本地,目的就是在不断保证草莓产量与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农户种植风险。
“示范园集草莓品种选育、脱毒苗培育、标准化生产示范于一体,既是农户种植销售的‘服务员’,亦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压舱石’。”从培养基里掐下一颗鲜红饱满的草莓,王健把它递给记者,“这是今年培育出的红颜品种,口感更好、效益更佳。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仅要把苗子卖给农户,更要为其提供全程解决方案,让郑庄草莓始终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