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Taraxacum mongo1icum Hand.—Mazz),别名婆婆丁、黄花苗、黄花地丁、奶汁草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是药食同源植物,用途广泛,适应性强,深受人们欢迎,已成为日益走俏的特色经济作物。邯郸市金益农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河北省首家以蒲公英为主要原料深度开发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蒲公英的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蒲公英文化推广为一体。为帮助更多人了解蒲公英种植技术,现将相关栽培要点整理如下:

人工种植苦菜技术要求_苦菜可以人工种植吗_苦菜人工种植技术

一、整地施肥 选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种植。要亩施有机肥8~10吨,混合复合肥5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均匀地撒到地面上。深翻地20~25厘米,整平耙细,做成畦宽1.2~1.5米、长20米、起20厘米高小垄。蒲公英播种前,应先翻地作畦,在畦内开浅沟,沟距15~20厘米,沟宽10厘米,沟深5~10厘米。然后将种子播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厚0.5~1厘米。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春播气温较低时可进行地膜覆盖。播种时要求土壤湿润,如土壤干旱,在播种前两天浇透水。

二、播种 蒲公英种子无休眠期,成熟采收后的种子,从春到秋可随时播种。根据市场需求,冬季也可在温室内播种。露地直播采用条播,在畦面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浅沟,播幅约10厘米,种子播下后覆土1厘米,然后稍加镇压。平畦直播亩用种子数量为0.5~1.0公斤。播种后盖草保温,出苗时揭去盖草,约10~15天出苗。为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处理。早春时节自然温度较低时,可以采用播种后用薄膜覆盖加以保温,提高出苗率。

三、苗期管理 蒲公英播种后,要创造适合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使之茁壮生长,成为壮苗为后期的丰产奠定基础。

1.温度 蒲公英是一种喜冷凉的植物,高温不仅抑制幼苗的生长发育,还会诱发多种病害。在春、秋露地育苗,一般无需特殊温度管理。但华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不适合蒲公英幼苗的生长发育。应进行搭阴棚、遮光,进行降温处理。冬季和早春育苗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和保持温度条件至关重要。

蒲公英播种至出苗期,一般需要较高的温度环境,以促进种子发芽出苗,温度要求为25℃,出苗后温度应迅速降低苗床温度,防止秧苗徒长,一般为15~20℃。育苗中期温度比前期适当提高3~5℃。早春育苗时,育苗后期外界温度逐渐升高,苗床应注意及时放风,防止晴天中午温度过高,造成灼伤或徒长。在定植前5~7天,应降低苗床温度3~5℃,以锻炼幼苗,提高秧苗的抗寒力和定植后的成活率。

2.光照 春、秋露地育苗时,阳光的强度较为适宜,自然光照条件下,蒲公英的幼苗均能良好地生长发育。华北地区夏季露地育苗,阳光照度过强,对蒲公英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为此,在苗床上宜搭阴棚,或覆盖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

四、肥水管理 蒲公英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播种前,每亩施8~10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底肥,每亩还须施复合肥50公斤,15~20公斤过磷酸钙作底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蒲公英较耐旱,在幼苗生长中期应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五、间苗、定苗 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生长期间追1~2次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14公斤,磷酸二氢钾5~6公斤。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10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株距20~25厘米,撒播者株距15厘米即可。起苗定植时,应在头一天浇水,再用铁锹挖苗,尽量避免损伤根系。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如果出苗前土壤干旱,可在播种畦的畦面先稀疏散盖一些麦秸或茅草;然后轻浇水,待苗出齐后用杈子扒去盖草;出苗后应适当控制水分,使幼苗茁壮生长,防止徒长和倒伏;在叶片迅速生长期,要保持田间湿润,以促进叶片旺盛生长;冬前浇1次透水,然后覆盖马粪或麦秸等,利于越冬。

2.中耕除草:当蒲公英出苗10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以后每10天左右中耕除草1次,直到封垄为止;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后可人工拔草。

3.间苗、定苗:结合中耕除草进行间苗定苗。出苗10天左右进行间苗,株距8~10厘米,经20~30天即可进行定苗,行距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撒播者株距15厘米即可。

4.肥水管理:蒲公英抗病抗虫能力很强,一般不需进行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肥和水。蒲公英虽然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但是它还是喜欢肥沃、湿润、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种植蒲公英时,每亩施4500~5000公斤农家肥作底肥,施17~20公斤硝铵作种肥。播种后,如果土表没有覆盖,就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出苗后,也要始终保持土壤有适当的水分。

生长期间追1~2次肥,每次每亩施尿素10~14公斤,磷酸二氢钾5~6公斤。并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保证全苗及出苗后生长所需。秋播者入冬后,在畦面上每亩撒施有机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以保护根系安全越冬。翌春返青后可结合浇水施用化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8公斤)。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

5.多年生植株的田间管理:蒲公英植株生育年限越长,根系越发达,地上植株生长也越茂盛,收获的产品产量高、品质好。因此,生产上应进行多年生栽培。多年生栽培的地块,要注意多次拔除杂草,并在生长季节加强水肥管理,适时采收。为提早上市,早春可采用小拱棚覆盖。秋末冬初,应浇一次透水,然后在畦面覆盖马粪或麦秸等,以利根株越冬和翌年春季较早萌发新株。多年生植株的根系要严防蛴螬蛀食鳞茎,造成空洞,使植株衰弱,影响产量和品质,一旦发现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七、采收 蒲公英的采收可分批采摘外层大叶供食,或用镰刀割取心叶以外的叶片食用,每隔15~20天割一次。也可一次性整株割取上市,一般每亩地每次收割可产800~1200公斤。蒲公英整株割取后,根部受损流出白浆,此期不宜浇水,以防烂根。采收时可用镰刀或小刀挑割,沿地表1~2厘米处平行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长新芽。先挑大株收,留下中、小株继续生长;也可像东北地区的一些地方掰收芹菜叶那样掰取外层大叶采收,但叶片是分散的,不成叶束。

蒲公英作中药材用时可在晚秋时节采挖带根的全草,去泥晒干以备药用。作蔬菜使用时可采收其嫩苗或嫩叶。生产上为了达到 降低蒲公英苦味、减少纤维、品质脆嫩、商品性好的目的,可在蒲公英早春萌动后进行沙培4~5次待叶长出沙面5厘米以上时,可连根挖出洗净,去掉须根和叉根,捆成0.5公斤的小捆上市出售。

八、病虫害防治

(一)霜霉病

1.症状: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危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发病初,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明显,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较稀疏,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

2.发病条件: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在病部或留种母株上越冬。翌春2月中旬产生孢子囊借风飞散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秋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又发病。该病多发生在年均温度16.4℃,春季低温多雨的山区;秋季多雨病害再次发生或流行。连作地、栽植过密也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⑴一般采用高畦栽培,适当控水,防止积水及湿气滞留。此外,应增施钙肥和磷、钾肥。

⑵春秋季节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

⑶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克露或克霉氰或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还可每亩喷施5%百菌清粉剂300g,也可用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10天左右用药一次,共防治2~3次即可,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二)白粉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时叶片上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受害叶面上布满白色粉霉状物,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病情严重的叶片扭曲变形或枯黄脱落。病株发育不良、矮化,叶片变形、枯萎或脱落。

2.发病条件:病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留在土表越冬,翌年4~5月放射出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田间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落到健康叶片上后,只要条件适宜,孢子萌发,以侵染丝直接侵入蒲公英表皮细胞,并在表皮细胞里形成吸胞吸取营养,菌丝匍匐于叶面。晚秋在病部再次形成闭囊壳越冬。春、秋冷凉,湿度大较易发病。

3.防治方法:

(1)人工栽植蒲公英时,应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2)收获后注意清洁田园,清除病落叶及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田间不宜栽植过密,注意通风透光。

(3)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36%甲基硫菌灵浮剂500倍液,或60%防霉宝2号水溶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病情严重的可选用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9000倍液喷洒,于发病初期傍晚喷洒,隔20天左右1次,即可收效。采收前10天停止用药。(邯郸市金益农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吴世豪 王俊强)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