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种植项目_农村种植致富经_农村致富项目种植业

大棚里早春蔬菜新鲜水灵,养殖场内牛羊成群鸡猪满圈,制种田间农户整地施肥……处处涌动着滚滚春潮,孕育出勃勃生机。

五年来,安顺市围绕“依托一产、壮大二产、催生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做大经济总量,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结合“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数智化、规模化、全球化、融合化”的工作要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安顺市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农业竞争力持续走强,农村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农民获得感明显提升,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十大产业并驾齐驱

近年来,安顺市以境内公路沿线、坝区、农业园区、风景名胜区“一线三区”为主战场,在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上,集中力量打造蔬菜产业、食用菌产业、辣椒产业、茶产业、水果产业、中药材产业、牛羊产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刺梨产业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安顺市一盘棋、一县一主业、一乡一样板、一村一平台”的产业发展格局,安顺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态势。

在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里,村民们忙着采摘、过秤、打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全村打造高标准蔬菜先行区1475亩,推动3000多亩核心区,带动6000多亩辐射区,形成一个现代化高标准的蔬菜基地。”高田村党支部书记朱高学告诉记者。

而过去的高田村,由于长期种植单一低效农作物,导致村民收入低。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村里三分之二的青年劳动力靠外出打工为生,村集体经济为零。

“通过产业带动,高田村先后发展高标准蔬菜、生态鸡、中药材、生态鱼庄、水产养殖、生猪养殖、食用菌、茶叶等八大产业,初步形成山上有茶、林下有鸡、水里有鱼、地头有菜、腰包有钱的‘五有’小康村。”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说。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韭黄标准化绿色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独有的蜂糖李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西秀辣椒、平坝蔬菜、普定韭黄、镇宁精品水果、关岭黄牛、紫云红芯薯“一县一业”产业新格局。建成1个国家级、1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省级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6个农业产业强镇、13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响了南山婆、牛来香、聚福菌、瀑布、榕昕等名优品牌,“一荤一素一饮品”(关岭牛、韭黄、金刺梨饮品)成为全省“网红”,樱桃、红芯薯、山药、茶叶、小黄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成为安顺农业“靓丽名片”。

农业升级迈向现代化

四月的黔中腹地,处处勃勃生机。在镇宁自治县马厂镇茂良村,干净整洁的沥青路向村内延伸,山坡连片的樱桃树上,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

“镇宁樱桃,甜得像初恋”,在茂良村樱桃种植园内,可口的樱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我们镇宁的樱桃名声在外,每年樱桃花开的时候,总能吸引不少游客赏花留影;樱桃上市后,前往采摘的游客和商贩更是络绎不绝。”樱桃种植户张天高介绍。

“我们家现在有15亩樱桃,卖一季樱桃就有10多万元收入,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家里整理一下,开一个农家乐!”张天高说。

不只是樱桃产业,镇宁结合当地北高南低的地势走向,因地制宜,共选优选育镇宁蜂糖李、火龙果、芒果、百香果“五朵金花”为主的五大区域精品水果特色品牌,加快品种科技改良,农旅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小果子带来的甜蜜效益越发彰显。

镇宁水果产业的发展是安顺农业产业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安顺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一个个产业崛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农村增绿新业绩、农业增效新突破、农民增收新跨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目前,安顺市基本形成了良种育、繁、推、销一体化服务,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率达94.54%,各项农业适用技术得到了进一步配套、巩固和提高。示范推广昆虫性诱、生物农药、生态调控、物理诱杀、无人机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建成高标准农田80.19万亩,新增耕地4.35万亩。

下一步,安顺市将围绕1558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打造宜居乡村 绘就幸福生活

整洁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漂亮别致的房屋错落有致,走进安顺的农村田野,绿化层层覆盖,青山连绵,宜居景色让人流连忘返,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大美画卷全面展开。

在紫云自治县坝羊镇新山村,天才刚刚亮,村民刘学敏便早早起床打扫房屋、院坝。

“宜居乡村创建开展后,我们村的环境有了大变样,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家家户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去大家乱丢乱放的柴火现在都堆放得整整齐齐。”刘学敏说。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通过召开院坝会、群众会等方式,动员大家把房前、屋后、室内卫生打扫干净,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开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家的精气神都有了明显变化。”坝羊镇党委书记班兴坤介绍。

随着宜居乡村创建,让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得到有效衔接。

“我们新山村目前种植了3820亩茶叶,每年茶山吐绿都能吸引很多茶商和游客前来游玩,但过去村里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开展以后,村容村貌变化巨大,不少游客来后都点赞。下一步我们准备围绕茶叶产业,发展茶叶+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班兴坤说

宜居乡村创建,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村庄焕然一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展现眼前。

在经开区牛蹄村,干净的石板路蜿蜒至老村寨,一路上,路灯、山石小景、竹栅栏等小景观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整洁卫生,民俗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栋栋复古新意的建筑让人眼前一亮。

这几天,牛蹄村村民娄德宾也忙着收拾整理自家刚建好的新房。新式的楼房、现代化的装修、干净舒适的环境,在娄德宾看来,这都是源于村里的变化。乡村变美的同时,也为他在家乡的发展带来了信心。

“原来的老房子现在翻新以后,环境非常好,对我们村民来说,环境搞得干干净净的,人的心情也舒畅。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游客来游玩,在家门口做点小生意,我们村民增加收入。”娄德宾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农村文明和谐。

安顺市在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中,鼓励各地以“小投入”推动“大提升”。各个村寨立足原生态乡村田园风貌,因地制宜在原有石墙、老屋、石板街巷、小院落基础上进行升级美化。设立“旧物回收利用收集点”,将村民废弃的老家具、老农具等杂物汇集在一起,有需要的人家自行就地取材,用于制作装饰篱笆、花园、庭院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作品,在变废为宝的同时营造了浓浓乡愁。

“通过宜居乡村创建,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乱堆乱放,改变传统陋习,提升了乡村颜值、气质,提振了农民精气神。在乡村振兴中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正钧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