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养殖技术大全_河蟹的养殖技术,以供大家参阅!

一、河蟹的生物特*

养殖技术大全_河蟹的养殖技术

1、生活史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偏黄,俗秒“黄蟹”,其*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河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河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生活习*

(1)穴居

河蟹喜欢栖居在*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河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河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河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

河蟹食*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质为主,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河蟹取得植物*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河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河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河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河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河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软壳蟹,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河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河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河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河蟹生长。

(3)河蟹的蜕皮与生长

河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河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河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河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河蟹在水体中吸收钙离子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的能力强。河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河蟹体中的*总量是壳中含*的52.2倍。

为了配合河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化钙5千克,****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过**钙)河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的比例,*化钙和*的*二*比例为2:1,才能保*河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二、河蟹养殖技术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咱类主要有浮萍、满*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第2篇:如何养殖河蟹-河蟹的养殖技术

河蟹也叫“螃蟹”和“毛蟹”,头部和胸部结合而成的头胸*呈方圆形,质地坚硬。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河蟹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

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

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藻类主要有浮萍、满*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

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第3篇:泥鳅养殖技术大全_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类型的名优水产品种,经济价值很高。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目前国内泥鳅人工养殖,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三成左右。出口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且多为活鳅出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泥鳅养殖技术大全,欢迎大家查阅!

一、泥鳅和黄鳝套养

1、鳅鳝池改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塘,要求水源近、避风向阳、环境安静、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池深0.7~1米,水深保持在0.2-0.35米,池底需填充厚0.3米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层,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进水口、溢水口均用拦鱼网扎好,防止外逃。

2、选好黄鳝、泥鳅种苗

种苗是黄鳝、泥鳅养殖的关键,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品种是黄鳝投放最佳种苗,万不可用杂*鳝苗或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条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黄鳝苗先期投放20天后再投放泥鳅苗。泥鳅以抗逆*好、生长快的优质黄鳅苗种为宜。

3、放养密度

养殖密度是套养成功与否的关键,把握好以黄鳝养殖为主,泥鳅套养为辅。鳝苗每平方米不超过1.5千克为宜。泥鳅放养的密度按黄鳝的1:(8-10)比例进行套养。

4、科学投喂

在鳝鳅套养时,主要是以投喂黄鳝为主。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就完全可以满足它们的营养需求了,不必另外投饵。人工池塘饲养黄鳝时主要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黄粉虫、河蚬、螺蚌等。

为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更好地查看鳝、鳅的生长,还可通过安装的食台进行投喂,食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依池子大小而定,低于水面5厘米。

5、加强管理

每年4~11月为黄鳝、泥鳅生长季节,5~9月为生长旺季,这段时间管理上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池、勤管理、发现问题快解决;细心观察池塘的黄鳝和泥鳅的生长动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一是保持水位要适中、稳定,因为过深的水位对黄鳝的生长是不利的;二是做好水质监管工作,保持池水水质清新,*碱度ph值为6.5-7.5。

泥鳅养殖:夏季泥鳅养殖技术管理要点

泥鳅和黄鳝套养

6、疾病预防

无论是黄鳝还是泥鳅,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必须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鳝、鳅疾病的预防治疗工作。一是定期用硫*铜、鳝病灵等*物全池消毒,预防疾病;二是定期用1-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三是在每年春、秋季节用晶体敌百虫驱虫;四是一定要做好泥鳅的管理工作。因为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泥鳅在养殖池塘里上下窜动,可吃掉水体里的杂物,能起到净化水质、增加溶氧的作用,对于黄鳝的疾病预防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牛蛙和泥鳅混养

据养殖一点通调查养殖户统计,牛蛙和泥鳅混养,效益比单纯养殖牛蛙可提高70%-100%。

泥鳅食*很杂,牛蛙套养泥鳅后,无需专为泥鳅投放饵料,而且还有利于净化牛蛙池中的水质。平均每亩可产成品泥鳅1000斤,增加效益3000元以上,比单纯养殖牛蛙每亩效益可增加一倍,并明显地改善了牛蛙养殖环境。

三、鱼苗和泥鳅套养

1、鱼苗各类选择

从泥鳅特*和鱼苗培育的特点来看,主养鲢、鳙鱼苗的池塘套养泥鳅效果是比较好的。

2、池塘选择

鱼苗池塘水深保持1.2米以内,水质稍肥,水体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最好有浅坡、浅滩,坡比1:(1.5-2)。在投放苗种前池塘要经过严格消毒,使池中既没有敌害生物,也没有肉食*鱼类(如鳜鱼、鲶鱼、乌鳢等)。

3、放养前准备

泥鳅苗种投放养前一周,池塘要进行严格消毒,2天后施肥并注水。为防泥鳅逃逸,塘口四周要埋设密网。

4、泥鳅放养

池塘经过*物消毒,1周后当轮虫大量出现时即可同时投放花白鲢夏花和泥鳅水花。或在主养品种投放前先培育泥鳅水花,选择晴天上午在上风口浅水处投放,每亩投放5-10万尾。鳅种以生长快、抗逆*好的优质黄鳅苗种为宜。

四、藕田套养泥鳅

藕田套养泥鳅不但可以增加藕的产量,还能明显提高泥鳅的养殖效率,不但增加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还能促进藕池水生态环境的平衡,年均亩产藕3200千克,亩产泥鳅近400千克,泥鳅平均规格达到24克/尾,成活率80%以上,年均每亩产值1.9万元,纯收入可达1.3万元。下面养殖一点通就向大家介绍下藕田泥鳅套养技术。

1、藕田鳅塘建设

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地势平坦,排灌水方便,保水*好,能防洪防涝。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田深控制在0.5-0.6米,水深控制在0.2-0.3米,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以防泥鳅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无水泥板亦可用厚一点的塑料膜代替,水泥板缝要用水泥封好。

做好集鱼坑沟:要在与出水口相通的藕池挖一个深0.3-0.4米的坑,在稻田*挖一条深0.3-0.4米的宽沟,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1/10-1/l5左右。深水坑和深水沟的用途是作为泥鳅越夏与上市捕捞的方便。水沟和水溜相通。

泥鳅养殖:泥鳅人工养殖全攻略

2、藕田鳅塘消毒

将藕田水深控制在0.1米左右,泥鳅苗种投放前应先消毒。生石灰按60千克/亩化浆后趁热搅拌,全田泼洒,也可以用漂白粉15千克或强*精5千克溶水后全田泼洒,必须使用塑料制品溶解上述消毒剂。消毒5-7天后进行换水,换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试水鱼,以检测田水的毒*是否消失。试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鳅苗进行养殖。

3、莲藕种植

春季下藕种一般需在气温回升到15℃以上,藕池0.1米深处,地温达12℃以上时栽植。种藕前15-20天,每亩施肥800-1000千克,将肥料撒匀,并将池底泥耕翻耙平,每亩用80-100千克生石灰常规消毒。要选择新鲜、粗壮、芽旺、节细、根须完整、无病伤、3节以上的完整藕种,每亩用藕种250-300千克。藕种植完毕后,蓄水0.1米深,进水口用30目筛绢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

藕田套养泥鳅

4、鳅苗放养

待藕长出2片立叶,同时水温稳定在20℃以上,即可投放鳅苗。在泥鳅放养前1周,可追施发酵的鸡粪、猪粪、牛粪等有机肥每亩150-200千克,过**钙15-20千克,以培肥水质,同时加注新水,使水位达到0.3米。投放时间在清明节前后,每亩投放泥鳅2万尾。种苗要选择使用符合国家无公害苗种生产技术*作规程的规格齐整,体质健壮的泥鳅种,入池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防病。

5、藕田鳅塘日常管理

①水质调控

随着夏季气温的不断升高,在不影响藕生长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及时加注新水,6月初水位达到最高0.3-0.5米左右。7-9月份每星期换水1次,每次换水0.1米,每月1次。每亩用4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用以调节水质和消毒防病。

②捕捞收获

10月上旬开始对藕池泥鳅进行起捕,连续进行多天后,池中泥鳅起捕率可达到九成以上。待泥鳅捕完后,开始采收藕,时间一般是在10月底进行。

相关文章:

1.青蛙养殖技术视频

2.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3.黄鳝养殖技术大全

4.2017年养殖什么最赚钱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