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是城乡居民重要的“菜篮子”产品,肉牛肉羊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为了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陕政办发〔2013〕47号)精神,推进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高牛羊肉生产能力,保障市场供应,根据《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 年)》,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省肉牛肉羊产业稳定发展。
(一)牛羊生产稳定发展。2013年,全省牛存栏143.1万头,出栏52.0万头,牛肉产量7.5万吨;羊子存栏638.8万只,出栏452.8万只,羊肉产量7万吨。
(二)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近年来各地立足实际,以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方向,探索了“公司+农户”的秦宝肉牛模式、陕北地区千只育肥场养殖模式、安塞治沟种草科学养羊模式等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新模式,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农户分散养殖逐步减少,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底,全省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出栏肉牛占全省的14.3%,较2010年提高6.9个百分点;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出栏羊子占全省总数的17.4%,较2010年提高13.5个百分点。
(三)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加强。加强省级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支持市县良种场建设,相继建成了关中奶山羊、莎能奶山羊、布尔山羊、陕北白绒山羊4个省级羊子良种繁育中心和85个种羊场。建成省秦川牛良种繁育中心、国家秦川牛保种场、存栏3600头安格斯种母牛的良种肉牛核心场。同时加强地方品种选育,积极引进国外优良肉牛肉羊品种实施杂交改良,先后引进安格斯、西门塔尔、利木赞、小尾寒羊、萨福克、陶赛特、杜泊、布尔山羊等优良肉牛肉羊品种,肉牛肉羊良种繁育供应能力不断提升。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持续上涨,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良好的机遇。
(一)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牛羊肉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市场需求旺盛。据监测,2013年12月,全省牛肉市场平均价格55.9元/公斤,羊肉市场平均价格61.5元/公斤,分别较2010年同期上涨77%和80%。资料显示,我省人均牛羊肉占有量分别为2.0公斤和1.8公斤,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20,全国平均水平的1/2,巨大的差距预示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牛羊肉消费量呈刚性增长,市场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大。
(二)政策环境优越。肉牛肉羊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畜产品有效供给、民族安定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肉牛肉羊产业发展。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以肉牛肉羊为重点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政策措施;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政策支持。省委、省政府也十分重视肉牛肉羊产业发展,2013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由省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势产区牛羊规模养殖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生产基地等建设;同年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具体的扶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扶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前景广阔。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是促进资源化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牛羊作为反刍动物,能够将植物纤维素直接转化利用,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节约粮食,通过“过腹还田”,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及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我省秸秆总量约3000万吨,目前利用率不足一半,利用空间仍然巨大,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榆林北部六县被纳入了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规划,中央实行新一轮的退耕还林政策,在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人工种草,为发展舍饲肉牛肉羊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省肉牛肉羊产业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良种繁育体系亟待完善。长期以来,我省肉羊主产区的肉羊生产主要以绒肉兼用的白绒山羊为主,肉牛生产主要以役肉兼用的黄牛为主,繁殖率低,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生产水平不高。近几年,我省虽然有计划地引进了一些肉牛、肉羊专用品种,但种群规模小,繁育推广速度慢。特别是由于母畜养殖周期长、效益低,母畜存栏持续下降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生产方式粗放。我省肉牛肉羊生产仍以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同时,在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圈舍建设等方面还未有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各环节的组装配套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三是产业链不健全。我省肉牛肉羊产品加工处于作坊式生产的初期阶段,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缺乏上规模、有品牌、有影响的企业和产品,未形成专用饲料生产、龙头企业带动、牛羊肉加工、配送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综合效益较低。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生产优质牛羊肉为核心,以发展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优化区域布局,转变生产方式,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开展饲草种植加工,完善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提高产业化、商品化水平,提升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能力,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基本原则
1.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提升产业发展能力。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肉牛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2. 优化布局,突出重点。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牛羊肉生产基础,以陕北和渭北地区为重点,兼顾关中和陕南,科学规划肉牛肉羊生产布局。加强牛羊肉重点区域生产能力建设,最大限度撬动和挖掘生产潜能,增强牛羊肉产品市场供给能力;扶持非重点区域内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提高牛羊肉自给率。
3. 转变方式,提升能力。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研究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和养殖模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完善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供应保障体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疫病防控体系,增强牛羊肉综合生产能力。
4. 产业带动,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和加工龙头企业,开发知名品牌。支持发展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牛羊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提升养殖效益,规范饲养技术。严格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监管,确保牛羊肉质量安全。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全省肉牛肉羊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阶段发展目标:到2017年,全省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80万头和12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60万头和1000万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10万吨和15万吨。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5%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
到2020年,全省牛羊存栏分别达到200万头和15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65万头和1200万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12万吨和20万吨。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0%以上,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45%以上。
四、区域布局
(一)肉牛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和区位优势等条件,以关中为重点,带动陕北、陕南肉牛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周至、蓝田、陈仓、凤翔、岐山、麟游、陇县、千阳、永寿、彬县、三原、宜君、临渭、大荔、华县、黄龙、子长、洛南、洋县、旬阳等20个肉牛基地县。重点建设陈仓、麟游、凤翔、岐山、永寿、彬县、宜君、黄龙、子长、洛南等10个重点县。
1. 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肉牛养殖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县区,2013年牛肉产量占全省的62%。该区域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饲料资源基础较好,品种以秦川牛和杂交改良肉牛为主,养殖模式以舍饲圈养为主。主要制约因素是,能繁母牛养殖数量下降,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地方优良品种群体规模萎缩,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低。
该区域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行架子牛育肥,扩大能繁母牛群体数量。以秦川牛为主,积极引进良种肉牛,发展杂交改良肉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个体单产水平。发挥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广“粮经饲草”四元种植,扩大专用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加强青贮饲料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扶持大型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促进养殖、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
2. 陕南地区
陕南地区是我省传统的肉牛饲养区,2013年牛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27%,品种以秦川牛、巴山牛、岭南牛为主,区域内饲草资源丰富,肉牛以散养为主。主要制约因素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饲草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饲养技术水平落后,能繁母牛饲养量逐年下降。
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优质饲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适度扩大人工种草面积,以饲养能繁母牛为主,提高母牛群体比重,推广专业化育肥,提高生产水平。
3. 陕北地区
陕北地区肉牛养殖主要集中在延安南部县区,2013年,陕北地区牛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11%,品种以秦川牛为主。区域内草场资源丰富,肉牛以散养为主。主要制约因素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饲草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饲养技术水平落后,规模化水平低,能繁母牛饲养量逐年下降。
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草地改良,充分开发利用草山草坡资源,以饲养能繁母牛为主,提高母牛群体比重,推广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化育肥,提高生产水平。
(二)肉羊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地区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以陕北地区为主,带动关中、陕南地区肉羊产业发展,加快建设麟游、永寿、旬邑、彬县、大荔、安塞、志丹、吴起、延长、甘泉、延川、宝塔、子长、榆阳、神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府谷、佳县、清涧、绥德、米脂、吴堡、镇巴、镇安、紫阳、旬阳、平利等30个肉羊生产基地县,重点建设安塞、志丹、吴起、宝塔、榆阳、神木、定边、靖边、横山、子洲等10个重点县。
1. 陕北地区
陕北地区是我省肉羊的主产区,同时也是羊肉的主销区,品种以陕北白绒山羊、陕北细毛羊、小尾寒羊为主,养殖方式主要是规模养殖场和家庭适度规模养殖,规模养殖场以外购架子羊育肥为主,2013年羊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53.2%。主要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较差,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良种化程度不高,架子羊供给不足,加工企业规模小且数量少。
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草地改良,充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精饲料补饲增产等配套技术;加快品种改良和繁育场建设,积极发展肉用绵羊生产,引进良种,开展经济杂交,生产优质肉羔;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提高出栏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延安市还应积极推行治沟造地、种草养羊生产模式,加快规模化养殖水平。
2. 关中地区
关中地区是肉羊养殖传统区,也是消费大区, 2013年关中地区羊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26%。该区域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饲料资源基础较好,饲养品种以关中奶山羊、布尔山羊、小尾寒羊为主。
该区域的主要任务是在奶山羊集中区域开展奶山羊公羔育肥,在北部地区开展布尔山羊与当地山羊杂交改良,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精饲料补饲增产、母羊高效繁殖、全混日粮饲喂、羔羊育肥等技术,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提高出栏率。
3. 陕南地区
陕南地区是我省肉羊重要生产区域之一,2013年陕南地区羊肉产量占全省总量的20.8%,养殖模式以小规模舍饲养殖为主,品种以陕南白山羊为主,饲草资源丰富。主要制约因素是,母羊养殖数量下降快,规模养殖发展滞后,地方品种选育程度低。
该区域发展重点是加大地方优良品种保护与利用,推行适度规模舍饲养殖,推广母羊高效繁殖、全混日粮饲喂、羔羊育肥等技术,大力开展布尔山羊与当地山羊杂交改良。提草山草坡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能力。
五、重点建设项目
(一)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项目,每年扶持建设2-3个肉牛、肉羊原种(选育)场,重点支持标准化圈舍改扩建,种牛、种羊生产性能测定、疫病监测净化设备和其他必备仪器设备购置,以及良种引进。实施良种引进工程,积极引进安格斯肉牛,萨福克、陶赛特、布尔山羊、杜泊肉羊等国外优质品种资源,建立10000头安格斯肉牛和3000只肉用绵羊核心群;加快引进优良品种扩繁,扩大优质良种群体规模,建立我省肉牛、肉羊种源基地。扶持肉牛肉羊基地县良种牛羊繁育场建设,重点建设30个基础母羊存栏500只以上的核心种羊场、10个基础母牛存栏300头以上的核心种牛场。大力培育基地县牛羊专业繁育场(户),重点建设存栏母牛100头、母羊300只以上的繁育场以及存栏母牛10头以上、母羊50只以上的繁育户。以牛羊养殖大县为重点,依托现有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县级牛羊品种改良站,组织实施肉牛肉羊遗传改良计划,提高肉牛肉羊良种覆盖率。加强秦川牛、陕北白绒山羊等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支持保种场完善基础设施、扩大良种核心区规模、开展本品种选育提高。实施国家肉牛良种补贴项目,大力推行人工授精技术,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肉牛肉羊生产水平。
(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主产区发展养殖基地县,非主产区发展规模养殖场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推行治沟造地、种草养羊生产模式,按照“扶大带小、户繁场育”原则,每年支持10个肉羊重点县建设100个存栏1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育肥场,发展500个存栏2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支持其他肉羊基地县建设100个存栏500只以上的肉羊育肥场。每年在10个肉牛重点县建设100个存栏200头以上的标准化育肥场,发展500个存栏2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实施国家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项目,每年扶持建设20-30个肉羊、肉牛标准化示范场。扶持基地县以外全省其他地区标准化规模养殖,每年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肉牛肉羊养殖场;深入开展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每年创建省级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30个左右,加快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步伐。
(三)加强饲草饲料体系建设。推行优质饲草产业化生产,扶持肉牛肉羊重点县推广农区牧草种植模式,每年在肉牛肉羊基地县新增人工种草50万亩;实施国家优质苜蓿基地建设项目,每年建设优质苜蓿基地2万亩,建立200万亩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每年扶持榆阳、靖边、定边、横山、府谷、神木等6个肉羊重点县发展人工草地3.5万亩,建设草种基地3000亩。积极推广“粮经饲草”四元种植,扩大关中专用饲料玉米种植面积,在肉牛肉羊基地县建立100万亩专用饲料玉米种植基地,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对基地县标准化青贮窖建设给予适当补贴。扩大饲料生产机械补贴范围,大力推广牛羊饲草加工、饲喂机械设备,积极推广牧草打捆、制块、制粒技术,实施饲草产业化开发。支持饲料生产企业开发牛羊专用饲料,加快牛羊配合饲料普及推广,为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四)促进肉牛肉羊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扶持肉羊基地县建设5个大型肉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屠宰加工能力,实现产加配套;扶持陕西秦宝牧业等肉牛屠宰企业建立养殖基地,提高生产能力。支持现有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改善屠宰加工、品质检验设施装备条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特色牛羊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培育3-5个陕西牛羊肉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扶持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支持肉牛肉羊重点县建设100个辐射面广、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提高牛羊肉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抗御市场风险能力。积极推进产销衔接,加强牛羊肉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市场流通设施建设,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提升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促进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加强牛羊疫病防控。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肉牛肉羊疫病防控。围绕牛羊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实施牛羊疫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市级兽医实验室、改造提升省、县级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建立省、市、县三级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提高疫病预测预警水平。建设村级、改造提升市、县、乡冷链设施,确保强制免疫疫苗质量。加强种牛、种羊场防疫设施和制度建设,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强化相关防控技术研究和组装配套,实施兽医技术人员培训工程,全面提高牛羊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逐年加大对肉牛肉羊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扶持肉牛肉羊基地县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良种繁育体系、饲草生产体系等建设。整合畜禽良种工程、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贴息补助、畜牧良种和农机补贴等项目资金,加大向肉牛肉羊产业的倾斜力度。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利率和期限,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对肉牛肉羊产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肉牛肉羊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切实落实养殖业用地政策,安排荒山、荒地等用于肉牛肉羊养殖场和饲草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肉牛肉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二)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组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牛羊良种扩繁、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配制、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搞好技术组装配套,落实牛羊肉生产机械补贴政策,不断提高牛羊产业发展的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鼓励科技示范场和养殖大户开展技术示范,加快推广优质饲草生产、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培育牛羊养殖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建立以职业农民、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的牛羊生产新型经营体系。推广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废弃物处理工艺,鼓励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等,加强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
(三)严格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质量管理,完善检测手段,加大对牛羊肉质量的检测监控力度,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强牛羊肉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落实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牛羊肉生产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在养殖和饲料生产环节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规范饲料、添加剂、兽药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牛羊肉产品生产。加强屠宰加工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切实保障牛羊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大牛羊肉市场调控。加强牛羊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加强牛羊生产预警监测点建设,在肉牛肉羊基地县建立牛羊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村预警监测点150个。积极做好肉牛肉羊生产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市场变化。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缓解牛羊肉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影响;建立和完善牛羊肉储备制度,适时储备和投放,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建立统一、高效权威、准确的信息报送与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提供全面、客观的牛羊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指导牛羊养殖者合理安排生产,引导牛羊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主产区及基地县政府要制定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建立考核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加快产业发展,保障本地市场的供给。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负责规划编制和实施效果评估。财政部门负责财政补贴项目实施管理、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等。科技部门负责改善肉牛肉羊有关研发单位科技创新条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指导牛羊良种繁育、品种改良、饲草料生产和疫病防控等工作,加强生产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加强对牛羊肉生产的支持,形成共同推进肉牛肉羊产业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