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岚皋县有这样一位普通的退伍军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从普通农村青年,到家乡创业新星;从退伍军人,到市场搏击能手;从产业新秀,到播种梦想的实干家,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一步一个脚印,他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之路。

致富生猪养殖故事简介_养猪致富的故事_生猪养殖致富故事

寒冬腊月,笔者沿着崎岖的一条盘山乡村公路顺山势而上,驱车来到岚皋县堰门镇堰门村,半坡上散落着三处活动板式场房,这个地方当地人叫“红军道”,位于堰门镇堰门村一组。笔者在这个惬意的地方,见到了张新华。他着一身工作服,仍不失军人的风采。阳光洒在他坚毅的脸庞上,透露出军人的坚毅,他的言谈举止隐隐透露出军人的气质。

“新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就座落在‘红军道’边山坡上。说到这个养殖场,不得不提到这里的“猪倌”——张新华。

致富生猪养殖故事简介_养猪致富的故事_生猪养殖致富故事

张新华今年34岁,出生于岚皋县南宫山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已经在养猪的道路上走了5年。因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所以在23岁那年,他带着青春的梦想踏上了开往他乡的列车,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穿上了绿色的军装,开启了磨练自己的第一站。虽说没有太多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却也让张新华看到了农村之外的世界。带着“三等功”殊荣及5年部队生活锤炼,2010年退伍回到家乡,他深知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应该肩负起养家的责任。他向家人出了自己的想法。对此,家属亲戚都不理解,觉得种植业、养殖业风险很大,亲戚、朋友、战友也不理解,劝他谨慎从事。这些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心和决心,张新华认为应该把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带领村民致富,实现自我价值。就是这个念头让他坚定了梦想、坚定了脚步。创办养殖场,需要投入大把的资金,于是他拿出自己退伍费,再到向亲朋借、向银行贷,一个念头支撑他负债累累的心情,开始了创业养猪之路。2016年5月,建立了自己的“岚皋县新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7年5月经堰门镇政府招商引资入驻堰门村一组建起一座生猪养殖场,带领父老乡亲依靠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养猪致富的故事_致富生猪养殖故事简介_生猪养殖致富故事

养猪致富不忘拉一把乡友。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张新华决心为这场无声的战役增添一份力量。家庭农场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和发展方向,也是推进产业就业扶贫的有力抓手。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讨论、研究的基础上, 张新华逐步探索出了一套“公司+就业+创业”的扶贫新路子,他在积极汇报的同时,争取群众支持,动员鼓励贫困户加入公司,或入股、或就地安置就业、或指导养殖技术、或集中统一防病治病,统一安排繁殖周期、繁育喂养,帮助贫困户建立“造血”功能,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2018年,公司为农户实际投放黑猪崽400余头,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务工,共计带动贫困户59户,182人。猪仔投放以230斤为标准的育肥猪进行回收,价格以高于市场价的百分之二十进行回收,切实构建了“公司+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双向发展、双向共赢的持续发展平台。公司用一方水土带动一方百姓发展,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不反弹,实现了贫困户、公司双方共赢,带领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致富生猪养殖故事简介_生猪养殖致富故事_养猪致富的故事

“用工要坚持贫困户优先、流转土地农户优先、本村农户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张新华说。目前,28户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到公司,累计发放土地流转金、农民工工资200余万元。

“我是技术员,月工资6000元。”“我是饲养员月工资3000元,一年工资有3万多元,我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还不用日晒雨淋。”刘家学、邱祖运感激的说。

别人的成功也许不能复制,自己的或许可以。凭着军人的那股拼劲儿,张新华克服疫情影响和资金等困难,为了学好现代化的养猪技术,张新华通过网络和主动参加县里组织的养殖培训学习,并借助电视、书本等潜心学习养殖技术,广泛吸收外界的先进养殖技术和经验,并购置了定位架、保温箱,为母猪产崽作好准备。

走进张新华的生猪养殖场,听见不绝于耳的嗷嗷猪叫声,一字型圈舍内收拾的干净整齐,混凝土做成的猪圈,种猪、孕猪、乳猪等分开隔离,管理有序。养殖场主张新华和往常一样,带领工人给猪场清理猪粪,给香猪喂食。圈里的猪像感觉到了熟悉的吃饭信号,嚷嚷着向栏边靠拢过来。张新华每天起早贪黑,精心照料600余头猪的吃喝拉撒……。

“眼下正是寒冬时期,气温低,喂食、消毒等各个环节要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张新华对工人说。

养殖是又脏又臭又累的行业,很少有人想做,张新华坦言,身边很多年轻人对养猪行业怀有偏见。不过,在他看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用劳动和汗水担起养家的责任,是一件正能量的事情,苦一点,累一点,这些都很正常。

如今,张新华成天“住”在猪圈里,场为家猪为伴。5年的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却练就了他吃苦耐劳、越挫越勇,不轻易言败的精神和钢铁一般的意志。也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做军人!也许就是这种精神和意志为他后来的创业路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养殖需要1至2年的周期才能产出经济效益,2021年存栏母猪230余头,年产仔猪5000余头,出栏4000头,收益200余万元。”张新华信心满满。

历时近五年艰辛,已初具规模。从一个背着外债的退伍军人到一个真正“猪倌”,从拥有一个脏乱差的小猪圈到现在的标准化圈舍占地约4800平方米,从年出栏生猪几十头到现在的百余头,从当初的负债到现在的年收入200多万元,对于他来说,这样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太多的心酸和付出。

岚皋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在“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资金”的“五送”活动中,通过“调查摸底、全面帮助、跟踪服务”切实解决张新华在创业就业中遇到的难题。

劳动本无贵贱之分,只是人的追求不同。张新华大山深处“不安分”,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我就是要脱下皮鞋穿草鞋。”其实,张新华只是岚皋退伍军人“光彩事业”创业的一个缩影。

“一步一脚印,做到绝对努力。以‘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把养猪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农户,一起走向小康之路,对国家,对社会,尽微薄之力。”张新华动情地说。

从军营到家乡,从士官到“猪倌”,退伍军人张新华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张新华,正带领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这是一个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养殖场,青山环绕,空气清新,鸡鸭和鸣,生机无限。

红军道上产业兴,乡村振兴新画卷……脱下军装再上“战场”!当下,我们看到的是张新华蓬勃无边的梦想;未来,我们将看到的是他绘制起乡村振兴“新蓝图”!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