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汉滨区共选派驻村干部3000余人,结对帮扶干部6000余人,共有200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在2021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区)如期摘帽的目标。在扶贫路上,我们的党员干部勠力同心、攻坚克难,有的父母病重无法尽孝,有的妻子怀孕无法照料,有的子女出生无法陪伴,有的牺牲在脱贫攻坚工作岗位上。同时出现了“夫妻档”、“父子档”、“全家档”,一系列扶贫故事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为记录广大一线扶贫干部的奋斗历程、定格脱贫攻坚的暖心瞬间,即日起,汉滨融媒将陆续推出《我的扶贫故事》,带您重温扶贫路上的酸甜苦辣,献礼建党100周年。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扶贫故事是《老唐养猪致富记》。

老唐,本名唐久腥,年龄上并不算老,时年39岁,由于常年辛苦劳作,日晒雨淋,面容显老,也就被乡亲们称呼老唐了。家庭两口人,居住在山高地薄、交通不便的双龙镇双龙社区21组老龙山上,是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

年轻力壮,勤劳朴实是老唐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由于居住在大山里,交通不便,找不到挣钱的路子,徒有一身好体魄,家里的日子也是越过越艰难,快到不惑之年也没能讨到媳妇。近年以来,外出务工几乎成为农村年轻人一种时尚,老唐也不例外,每年春节一过,他就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走两个小时的山路,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然而几年过去后,老唐也没能挣到几个钱,反而把岁数给晃大了,成了大龄剩男。

2017年,我开始帮扶唐久腥。一来二去的交往中,把唐久腥家这些情况基本摸清了。那时的老龙山确实是太穷了,上老龙山的路是一条泥土路,饮用水需要到河里去挑,就连村里的入户电也时断时续。双龙社区的这些落后现状,让稍有点能力和想法的村民们无奈地远走他乡寻求发展。唐久腥家中只有74岁的老父亲,老人家虽然年迈体弱,依然辛勤打理着几亩贫瘠的土地。老唐年年外出务工,看起来每月有几千块钱收入,除去车船路费等花销后就所剩无几。如何提高家庭收入?让老人家老有所养,唐久腥尽快成家立业既是当务之急,也是脱贫目标。我建议唐久腥放弃外出务工,就在家里发展,尽管我苦口婆心的劝说,唐久腥还是坚决选择外出闯荡。用他的话说就是呆在家里根本没有来钱的路子。于是我和唐久腥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待来年他再回来,家乡的基础设施得到改变后,就不再外出了,留在家乡发展。

201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的齐心努力下,老龙山的通村路全部硬化,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动力电也接通了,村里的基础条件彻底改观。

2019年正月十五刚过,赶在唐久腥即将外出务工之前,我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

“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优化,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又这么好,不如留下来在家发展产业。只要我能给你协调的,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忙,保证不比你在外边差。现在外面挣钱也不容易,又加之你又没有一技之长,全靠出苦力干闷活。没有技术,不是你想挣多少就能挣多少的,与其在外面受人管着干,还不如在家谋一个自己能挣钱的事情,只要瞅准的就放开手脚干。你能吃苦、为人诚实,跟周围的群众关系也好,只要找准路子,不相信干不成事情。”这次我是铁了心劝老唐留在家里。

坐在一旁的老父亲也激动地敲着桌子:“娃呀,你在外面晃荡了十几年,也没挣下几个钱,不能再晃荡了,吕主任把上级的脱贫攻坚好政策都给你讲了,就算不为我,也得为你自己后半辈子着想吧。”老父亲的话既是实事又满是无奈。

唐久腥一直抽着闷烟,低头默不吱声。不时地望望苍老可怜的老父亲,不时地抬头看看头顶空荡荡的天花板。看得出来,我苦口婆心的一席话,加之他父亲的劝阻,对他心理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看得出,十年来的奔波让唐久腥也产生了一种疲倦,况且,家有老人不远游这个道理他也是明白的。一部分人远离家乡与其说是寻找更好的出路还不如说是对家庭责任的逃避。我提醒唐久腥,如果再这样远走他乡,对老父亲不管不顾,你可能一辈子良心不安。

沉默半晌后,唐久腥终于下定决心,诚恳地望着我:“吕主任,那我暂时就不出门了,你说,在家里干点啥好呢?”

“这几年猪肉前景好,你就在家养猪吧。”对老唐的出路,我早有打算。

“一是这么多年来老龙山的土猪肉一直不愁销,目前养猪市场行情又比较好;二是你家周边还有几间空房子,加上你们几亩田地,每年都种上包谷和红薯,这猪住的、吃的也都有了;三是你们组上李善根他们有多年的养猪经验,我跟他也沟通过了,他说愿意帮助你。最关键的是今年养猪,每头仔猪区上补助550元钱,你只出450元,你再给其他贫困户代养一些,一头猪一年下来挣个一两千元钱应该不成问题。还有,今年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社区合作社的信用贷款,都能解决你的资金不足问题。”我给唐久腥一笔账一笔账盘算着。

“那行,我就养猪吧!有领导你的帮助,我有信心养好猪。”

接下来,唐久腥开始改造猪圈,购买猪崽,一边种着几亩庄稼,一边养着七八头猪,由于规模小,加之受当年全国非洲猪瘟的影响,这一年养猪基本没赚啥钱。年底我去他看他,见其神情低落,说是不想养猪了,还是外出打工好。

我很是着急,恰逢2020年初,区上出台了鼓励贫困户增收的政策,我耐心地给唐久腥讲着当时区上支持贫困户增收的产业扶持政策,要他坚定信心,一定不要放弃,毕竟已经有基础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功!经过一番开导,他再次下定了养猪的决心。唐久腥重新扩建了圈舍,这次他准备养猪20余头,仅购买猪崽就得两万多块钱。

可到购买猪崽时他犯了难,说手头紧张,这次没钱买小猪崽,又是吞吞吐吐想放弃。我一方面鼓励他克服困难,一方面积极给他协调社区互助资金贷款。通过社区互助资金支持,唐久腥当年养殖生猪22头。同时,我又建议唐久腥种植玉米、红薯和甜杆,玉米红薯做猪饲料,甜杆烤酒,这样一来唐久腥的收入结构就不再单一了,既有长效产业又有短期产业,而且形成了“养猪-甜杆-烤酒”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唐久腥的增收路子更稳健了。

2020年底,唐久腥卖了17头肥猪,400多斤烧酒,赶上有史以来猪肉价格最好的年份,唐久腥当年收入达到了8万余元。当年,唐久腥不仅顺利脱了贫,年底,他还被镇上评为脱贫攻坚自强标兵。

腰包鼓了,手头里有钱了,唐久腥人也变得年轻精神了。除了养好猪,种好庄稼,他还经常骑着摩托车外出收购粮食,联系猪肉销售业务,走在村里,不时有乡亲们调侃他为“唐总”。

有一次,村妇联主任来参观他的猪场,对唐久腥大加赞赏“现在的唐总不再是原来的老唐了,真是今非昔比啊!”我顺势便给她下任务“唐总脱贫了,有钱了,这剩下的个人问题就交给你这个妇联主任了。”妇联主任拍着胸脯说“放心,唐总的事情,交给我了!”

“要问养猪哪家强,咱们还得学老唐。”两年下来,唐久腥变成了全村的“明星”,乡亲们都来向他取经,探索自家的致富路,唐久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发家致富的愿望。前不久,我又到社区看望唐久腥,见他又建起了一座新圈舍,圈舍里养了4头母猪、20头仔猪、6头育肥猪。他高兴地一边说着养猪经验,一边讲他今年的打算和未来计划。

看得出,唐久腥还要继续发展生猪养殖事业,他要用自己的勤劳创造幸福的日子。我也相信,唐久腥家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简介:吕伟,男,中共党员,汉滨区政府办副主任。2017年至今在汉滨区双龙镇双龙社区结对帮扶贫困户)文章摘自:《我的扶贫故事》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