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小花生,重量仅为0.7克。但从育种起,它可以承托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莱西市,小花生走出多条收益好路子,已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研发、出口贸易等于一体的完整花生加工产业链,成为莱西农业发展最响亮的名片。

小花生打造村集体共富之路

“每斤四块一,比零散收购价格高出两三毛”!近日,在莱西市夏格庄镇级共富公司定点收购点,刘家疃新村村民刘玉明高兴地说,“今年镇上‘共富公司’统一收购,花生都是发往电商平台,不光需求量大,给的价格也比我们自己找市场时更高,以后我们就安心种植,不用担心销售的事儿了”。

村民们的安心来源于莱西市打造的集体收购新模式,真正让他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据悉,为了与市场和资本进一步对接,莱西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探索“共富公司”新模式,以镇、村为单位进行市场化经营,镇级“共富公司”——青岛夏农鲜礼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应运而生。

今年,刘玉明等不少种植户都尝到了“共富公司”的甜头。“我们有很多品质好的特色农产品,以前只知道闷头种,不知道开拓市场、打造品牌,现在通过‘共富公司’,我们把农产品卖到全国,乡亲们都跟着受益。”公司负责运营的“红色合伙人”葛群修说,有了“共富公司”,本地花生增收18%。

变身新产品走上大舞台

实现花生高质高产是基础,但如何加工生产实现“新包装”更是莱西花生产业攻克的重头戏。裹粉花生、油炸花生、脱皮花生、烤花生……在莱西市青岛东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陈间内,一粒粒花生米,经过企业深加工后,摇身一变成为新产品被精密打包发往各地。

“莱西大花生果然名不虚传,尤其花生炒货小食壳薄易剥,果粒饱满,口感香浓,深受消费者喜爱。”前来洽谈合作的辽宁洪时花生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郭洪光对莱西花生赞不绝口。

在莱西市青岛宝泉花生制品有限公司裹衣车间,一批裹衣花生制品正在下线,将发往韩国仁川。利用变温压差膨化技术生产花生裹衣食品的工艺、一种低过氧化值裹衣花生制备方法……一粒“花生米”,背后4项国家专利。近年来,“宝泉”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改造和技术研发,每年都会上新三四种花生制品产品,以抢占国际花生市场,畅销日本、韩国等国家。

小小花生,全身是宝。花生红衣还有药用等价值,当地花生产业与制药厂、饲料厂、化工厂等单位合作,把红衣卖给它们当生产原料,花生加工后的“废料”被二次利用。

据悉,莱西市花生产业被评为全国18个“一县一业”典型之一,打造了“佳乐”“第一坊”“宝泉”“东生”等多个知名品牌,年出口量15万吨以上,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依托新技术走出“科技范儿”

在莱西市夏格庄镇,多垄多行花生播种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简易收获机、联合收获机等机械轮番上场,呈现出花生种植耕、种、管、收全流程机械化的高效发展模式,引得在场人员连连惊叹。

近年来,莱西市坚持以机械化助推农业现代化,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围绕满足花生种植全过程需求,合力攻克“花生割秧-挖掘-捡拾摘果分段式收获”和“花生秧粉碎后膜秧分离”关键技术,全市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0%以上。

除大力发展机械化以外,培植新技术也是莱西市长期思考的课题。“水泥池子下栽培的是花生的父本,水泥池子里栽培的则是花生的母本。”这几天,在莱西市望城街道的一块花生试验田内,花生遗传育种首席专家迟晓元正在为花生去雄杂交。

几十年来,这块面积达200亩的试验田里走出了众多优质花生品种,其中为我国花生安上“耐冻芯”的“花育33号”的部分试验,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据介绍,全国40%以上的花生新品系、新品种,50%以上的花生种植新技术在莱西市试验示范,花生良种覆盖率高达100%。

长期以来,该市聚焦机械采收、引进优种良种,是国家重点花生出口、油料生产和良种繁育基地,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依托机械化生产优势,良种良技良法配套,全市花生种植面积稳中有增,单产水平不断提升,花生产能进一步释放,花生种植收益较往年提高了30%-50%。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