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华查看鸡的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蒋炎均
武平镇山羊溪村一组43岁村民林素华和妻子陈玉蓉,在外出务工多年后,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2013年夫妻俩返回了老家。几年来,林素华利用当地有利的地理条件,在朋友的帮助下,2014年就开始养殖土鸡,今年,已实现收入10多万元。
近日,记者见到林素华,对他的养鸡事业进行了采访。
放弃打工返回家乡
1996年,林素华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鞋厂上班。由于他踏实肯干,工作业绩突出,受到鞋厂老板赏识,很快就走上管理岗位,并在鞋厂一干就是17年。后来,为了照顾父母和孩子,就回到了老家。
“我在鞋厂的待遇还不错,如果不是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话,我可能现在都还没有回来。”谈到在福州打工的经历,林素华颇感留念。他说,他从2001年开始,每月就能领4000多元的工资了。在当时,这样的收入算高了。
林素华说,他把妻子陈玉蓉也带到厂里上班。虽然才开始时,她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在2008年时,他们的工资加在一起已经有1万多元了。当时,他们的工作并不辛苦,收入也还不错,对此,他们夫妻已很满足。
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慢慢老去,在家的孩子也逐步长大,他们都需要林素华夫妇照料。
当他们把老人和孩子接到福州,一家人就在那边生活的想法告诉父母后,父母表示在老家生活惯了,不喜欢到外地去生活。
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不忍心让两位老人到异地受苦,2013年,一直都孝敬父母的林素华夫妻俩就顺了老人的心意,回到了老家。
学习养鸡开始创业
山羊溪村位置偏僻、信息闭塞、产业落后,回到老家的林素华不甘于过那种贫穷落后的生活,决定寻找商机,进行创业。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结合自己的实际,开始学习养鸡技术并开始了他的养鸡事业。
“当时,我有个朋友叫谭定波在龙河镇多坡坝村养鸡,他给我分析了在老家养鸡的有利条件,鼓励我养殖土鸡,还教给我了养鸡技术。”林素华说,他的老家地广人稀,荒坡和林地都比较多,水源也好,海拔也不算太高,很适合养殖土鸡。在学会了基本的养鸡技术后,他开始建场地养鸡了。
“才孵出的鸡苗温度要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一个星期后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30天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林素华说,这是育苗房的温度,35天左右时,可放到过渡房里养殖,随后就进行放养。这是冬天的养殖方法。如果是夏天,一般只要半个月就可以进行放养。
林素华说,鸡的粮食也要定时定量,不然,成本增加了就赚不到钱。一只小鸡一般前2个月一天1两,两个半月时一天要2两,出栏前不超过3两,还掌握了鸡的防疫技术。同时,他发现当地土鸡的鸡苗成活率比较低、品质也不太好。
养殖土鸡实现致富
2014年,林素华用他打工积攒下来的28万元,在老家修建了两个大棚,还有育苗房和过渡房,并从广西购进了4000多只土鸡鸡苗,试着进行养鸡。
“本地的鸡苗存活率60%都不到,还容易起病。为了提高成活率,我就通过朋友到在广西、湖南去购进鸡苗。”林素华说,2014年的行情很好,批发价都卖到13元一斤,当年他就盈利3万多元。
尝到甜头的林素华,扩大了养殖规模,存栏达到12000多只,年出栏1万只左右。但市场行情下降了,2015年没有赚到钱,2016年亏了点,2017年盈利5万多元。今年行情不错,批发价都卖到16元左右1斤,高的时候还卖到18元1斤。目前,已出栏6000多只,已盈利15万元,还有近两万多只没有卖。
在林素华的养鸡场,记者看到他养的鸡在树林里和杂草丛中悠闲地啄食、嬉戏……他要唤鸡些回来时,只要丢玉米一吆喝,它们就成群结队地回来了,一点没有乱跑的迹象。
他说,这些鸡不会乱跑,他早晚给鸡各喂一次食物。
林素华说,他的鸡是散养的土鸡,喂的都是粮食,肉质好,口感好,因此销路也好。目前,他已掌握了较多养鸡技术,探索出了一条养鸡致富的好路子,并打算把这一事业好好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