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池塘条件与生产设施
池塘面积5~10亩为宜,水深2m~2.5m,池底平坦,少淤泥,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增氧设备齐全,放鱼前10d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2、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按常规养殖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每亩放养规格为30g~50g的罗非鱼鱼种800~1200尾,同时每亩搭配放养规格为5cm左右的怀头鲶苗种10~20尾,用以解决因罗非鱼繁殖力强导致的苗种泛滥争食的问题,此外每口池塘增放规格在100g/尾的鲢鱼鱼种250尾,目的是调节池塘水质。
3、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遵循四定原则:“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放苗后的前15天管理是关键,为提高鱼苗体质,务必使用优质的饲料,少量多次。罗非鱼进入养殖水体后第二天即可开始投喂,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6%,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依据鱼体生长速度、个体大小适时改变颗粒大小,切不可“改口”过早,否则会导致鱼生长规格不均。随着个体规格增长,投饲率逐渐减小,至250g左右以后,投饲率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3%,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当其个体达到500g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每天投喂2次,一般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建议每15天~20天随机起捕30~50尾做一次罗非鱼平均体重的称重工作并记录在案,观察分析罗非鱼的生长情况。估算罗非鱼的总重量,及时调整投饲率,将有利于鱼快速生长。
此外为保证鱼体健康生长,增强鱼体自身抗病力。可向饲料中定期添加微生物制剂与防病药物,一般一个月内有5天~7天投喂添加防病药物的饲料,其余时间全程添加微生物制剂,虽然微生物制剂在高热作用下有所损失,但通过养殖观察对比,在增强体质、抗病力与提高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都高于未添加微生物制剂的其他同等条件的养殖塘。
4、水质管理
调好水质,能促进鱼类正常生长,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产量。
(1)保持较高水位,有效利用各水层鱼类的生长,特别是混养池塘水位应相对稳定在2m~2.5m左右。夏天高温季节,根据池塘水体蒸发情况,每3天~5天补水一次,保证池塘水位。
(2)水体环境理化因子调控
①溶氧高低是决定鱼类生长重要的因素。池水溶氧全天保持5.0mg/L以上最有利于各种鱼类生长,增强鱼类食欲,并可使水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具体做法是适时开增氧机,使池水成环流状态,在存塘量较高的情况下中午必须开增氧机2h~3h,以散发水中有害气体,溶入新鲜氧气,促进其他水生生物生长,有利于滤食性鱼类生长。
②pH值高低也影响鱼类及其他生物生长,调节好pH值可起到防病和促生长作用。一般每半个月遍洒生石灰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量15Kg~20Kg千克,使池水pH值稳定在6.5~8.5之间。
③在全价饲料养殖鱼塘中,经2~3个月养殖累积,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普遍偏高,影响鱼类生长,极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死亡,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可通过多开增氧机,投放底质改良剂或泼洒沸石粉(每亩20Kg~30Kg)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促进有益生物繁殖生长。
④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EM菌可抑制有害藻类、有害微生物繁殖,促进绿藻、硅藻等优良藻类生长,净化水质,增强水生物的免疫力。一般水温在20~32℃,用水稀释活化后在晴天上午全池均匀泼洒,使用后5天~7天内不要换水,使用前5天~7天内不要泼洒消毒剂,以免影响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
5、鱼病防治
罗非鱼鱼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主要采取严格控制放养密度、调节养殖水质、投喂营养全面且新鲜的饲料、定期抽样对鱼进行体表及解剖检查等措施预防。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请水产专业人员进行诊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对症下药治疗。一般措施为:
(1)彻底清塘消毒
(2)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
(3)定期用生石灰对水体进行消毒,特别是食场消毒;
(4)死鱼应及时捞出,消毒后埋入土中;
(5)在病鱼池中使用过的用具要浸洗消毒,病鱼池水未经消毒不得任意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