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乡金湖,提起“太明龙虾”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最初贩运龙虾起步,到独创“蒜泥龙虾”品牌,至今发展成集“公司+合作社+直营店+合作店+网店”的一条龙运营模式,张太明不仅做出了“太明龙虾”这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他本人也成为了享誉华东的“龙虾大王”。他不忘回报社会,带动上万渔农民脱贫致富。如今,“跟着张太明,携手奔小康”不仅是口号,更是现实。
跟着太明养龙虾能脱贫
1985年,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的张太明不甘贫穷,不甘寂寞,先后从事过多个行当。在一次帮助水产品经纪人组织龙虾货源的过程中,头脑灵活的他认识到家乡地广水阔,养龙虾是一个挣钱的好办法。东拼西凑了一万元作为资本,张太明由此开始了长路漫漫的创业征程。而那时的他完全没有料到,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翘楚,“跟着太明养龙虾”会成为金湖渔民最大的心愿。
目前,银涂镇有60%的低收入户通过水产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全县其他乡镇的渔农民也纷纷涌进张太明的龙虾养殖基地接受培训。“面向金湖、面向家乡、面向贫困农民家庭、面向下岗职工”是张太明定下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他先后帮助1000多个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其中180多人是家庭贫困渔农民和下岗困难职工,单工资这一项每年就为这些家庭增加收入6万多元。
从业多年,张太明始终认为创业之路、致富之路都是靠双脚走出来的。只要勤奋肯干,摆脱贫困绝非难事。
银涂镇贫困户何在荣生活比较困难,张太明主动帮助其贷款,在村里承包350亩从事“稻虾蟹共生”养殖。3年下来,何在荣平均每年获纯利80万元。富裕了的何在荣又带领其他村民从事水产品养殖。塔集镇农民闵军、杨继洲等十几人,也在张太明的帮扶下成为资产过百万、过千万的致富带头人。
跟着太明烧龙虾奔小康
早年,在做龙虾营销上,张太明接触到不少行业老板。他发现捕养龙虾不如加工龙虾利润大、致富快,于是他萌生了搞龙虾特色餐饮的念头。
2000年,张太明买下涂沟集镇一处临河房产,办起了以烧制龙虾为主打特色的太明饭店。为了树立自己饭店的龙虾特色品牌,让爱吃龙虾的食客们尝到与众不同的味道,站稳龙虾餐饮市场,他独树一帜,创造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蒜泥龙虾”。
他先后到南京、扬州、盱眙、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取经,尝遍各地龙虾口味。回来后,他结合本地饮食口味,吸收外地龙虾烧制方法,还拜请当地有名的龙虾烹饪大厨为师,潜心研究蒜泥龙虾。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摸索,他注册的以“蒜泥”为佐料的太明龙虾借助一年一度的中国金湖荷花艺术节、湖鲜美食节的宣传推介迅速走红,并参加省、市举办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会,荣获江苏美食大赛金奖,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据悉,金湖县龙虾经济总量达到20亿元,养殖面积5万亩,“金湖蒜泥龙虾”在全国加盟店已超过2000户,仅南京市就有300多个,日均销售龙虾超过50吨。全县从事与龙虾有关的养殖、餐饮、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等业务人员超过8万人,演绎出“小龙虾、大产业”、“小行业,大作为”的精彩局面。
跟着太明卖龙虾同致富
为了做大金湖龙虾产业规模,他动员本县许多从事贩运、烧制龙虾的经营者加盟到太明龙虾餐饮团队,此外,为了让更多的渔农民学会烧制金湖“蒜泥龙虾”技术,他还定期举办培训班,并亲自为学员授课,结业后渔农民直接到公司上岗、实习。目前,这些通过专业培训后的金湖人如“天女散花”般纷纷到全国各地,开设金湖“太明蒜泥龙虾”分店,共同打响金湖龙虾,共同分享“太明品牌”的收益。
在外地从事烧制龙虾人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最多的工资收入达到30万元。家住银涂镇涂沟集镇的陈彬、朱恒东、陈福强等人先后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开设 “太明龙虾”分店,年利润都在50万元以上,最高的龙虾店收入超200万元。
富起来的张太明时刻都不曾忘记,自己出身贫穷,如今自己“红”了,多亏党的好政策、社会的好制度、身边的好群众。他将带领大家,在共赢的龙虾产业里、在励志的金湖故事里续写新的篇章。
融媒体编辑 曹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