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金鱼的繁殖

金鱼起源于鲫鱼,与野生的鲫鱼属同一物种,属鲤形目鲤科鲫属,其繁殖习性仍与其祖先鲫鱼一样,主要特征是:一周年即可性成熟(实际仅8个月),卵巢发育不完全同步,成熟的个体一个产卵季节可产卵2~3次,成熟个体越冬期生殖腺处在第IV期,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在流水或雨水、鱼巢刺激下,即可产卵繁殖。金鱼产黏性卵,春季雌鱼成熟系数(指卵巢的重量占体重的百分比)20%左右,相对怀卵量(雌性亲鱼单位体重含卵粒的平均数)约为200粒/克(相当于体重100克的雌鱼含2万粒卵),多数群体中雌性略多于雄性。2~4冬龄雌鱼,2~3冬龄雄鱼为繁殖鼎盛年龄。

(一)雌雄鉴别

在繁殖季节金鱼性征明显,雄鱼的鳃盖和胸鳍第一根鳍条上会出现许多白色的小突起,被称为“追星”(或“锥星”),肉眼可以观察到,手感也明显粗糙,而雌鱼没有“追星”,全身手感滑腻。

非繁殖季节,金鱼的性别难以准确判断。雌雄体形上有细微的差异,雌性总体比雄性更丰满,但这种差异难以用于准确判断具体一尾金鱼的性别。另外,有人认为雌鱼腹部比较柔软,可以用于性别判断,但是,即使在繁殖季节,人们也很难据此做出准确判断。

(二)后备亲鱼培养

选留1~3冬龄的雌鱼、2冬龄以内的雄鱼进行培养,供来年繁殖使用。也可在秋季从适当年龄段的商品鱼中选择后备亲鱼。选留后备亲鱼的要求是:符合品种优等品特征;健康,无严重损伤;肥满度适中;生长速度在同批次同品种中属于中等偏上。

将选好的后备亲鱼按照2~3尾/米2的放养密度,在10米2左右的水泥池中培养,蓄水30~35厘米深,水泥池不必洗刷太干净,最好池底和池边保留适当的青苔,以免金鱼游动擦伤身体。

夏季在室外的水泥池养殖时,应有遮光设施,遮挡80%~90%的直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同时,蓄水深度可适当调高至50厘米左右。

投喂的饲料主要为含蛋白质35%以上的颗粒饲料,每天2~3次,春秋季节为早晚各一次,夏季为早上7:00~8:00、上午10:30~12:00、傍晚6:00~7:00各投喂一次。中间可经常性地补充青饲料,如浮萍、芜萍等。动物性饲料如枝角类、水蚯蚓、血虫(摇蚊幼虫,常用作七彩神仙鱼、燕鱼等的饲料)为金鱼所喜食,也对金鱼性腺发育有益。如条件许可应经常投喂,但是如果投喂水蚯蚓,一定要在投喂前漂洗干净,并且消毒,以防止水蚯蚓携带的病菌和寄生虫对金鱼造成的危害。

秋季水温下降到18℃以下时,应给后备亲鱼适当的保温,尽量防止金鱼生活在10℃以下的水体,竭力避免金鱼在0℃以下的水体过冬,因此,在北方可能要将金鱼移至室内过冬。

后备亲鱼进入越冬期时,应将雌雄分开,在不同的池或盆中培养,以防止在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自行繁殖,影响批量生产。

(三)配对繁殖

水温稳定在18~25℃时,是金鱼繁殖的最佳时机。水温过低,则产卵量少,而孵化时间过长,容易生长水霉,影响孵化率;水温过高时,卵子容易过熟,受精率下降,鱼苗畸形率升高。

一般清明前后,是我国南方最适宜金鱼繁殖的季节,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地区,节气晚15~20天;黄河以北及高海拔地区,节气更晚。傍晚时分将亲鱼配组,雌雄比例2∶3~1∶3,雌性个体规格应大于雄性,将配组的金鱼按同品种同池,放入蓄水30厘米深的产卵池、盆或缸,随即投入鱼巢,并将鱼巢固定防止随波逐流。凌晨一两点钟向产卵池冲入新鲜水,一般在3:00~5:00会出现产卵高峰。如果夜间有较大的降雨,可以省去冲水步骤。第一轮产卵过后,应立即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池,以免鱼卵被吃掉,同时再向产卵池投入新的鱼巢,还会收取到一定量的鱼卵。

二、金鱼的繁殖

多功能池

这一排水泥池实际是金鱼场常见的养殖、繁殖、孵化多功能池,面积10米2左右,深度50~60厘米,进水管、压缩空气输送管到达每个池。

金鱼鱼巢一般用棕丝、麻丝、塑料皮绳、松树枝、柳树根扎制,或直接用水葫芦或水草,使用前用孔雀石绿浸泡消毒,沥干备用。

目前,为了集中时间获得大量受精卵,人们通常给金鱼注射催产药物,之后,按照与传统自然产卵类似的步骤,完成金鱼的产卵和收集。催产针注射于胸鳍基部,注射剂量按每千克母鱼的注射剂量计算(雄鱼剂量减半或不注射),有下列主要药物配伍可供选择:a, LRH-A 30微克;b, LRH-A 20微克+DOM 20毫克;药物以淡水鱼类生理盐水(0.65%)为溶剂配置,一次性注射。傍晚注射,凌晨产卵,22℃时效应时间为15小时左右。

金鱼也可以采用人工授精的繁殖方式。由于金鱼个体较小,怀卵量一至数万而已,所以生产上一般不采用。因育种或科研需要,必须指定亲鱼一对一配对时,人工授精成为必然选择。

为确保获得大量同时成熟的卵子,人工授精前一般要注射催熟针,与催产针剂量方法相同。将注射催产针的亲鱼放入同一只鱼缸或鱼盆,放一小把鱼巢,大约8小时后,观察到雄鱼紧追雌鱼不放时,即可进行人工授精。先将雌鱼捞起轻握于掌中,用干毛巾或纱布吸去表面的水,将鱼的泄殖孔对准容器(事先擦干)方向,用握鱼手大拇指从鱼的腹部向下推动直达泄殖孔,大部分的成熟卵子即已排出,重复推压1~2次,采卵完成。迅速捞起雄鱼,使用与采卵相同的步骤,将金鱼的精液直接射向采集到的卵子,用干鸡毛迅速将精卵搅拌均匀,快速搅拌30~60秒后,将其均匀泼向鱼巢,或一边倒一边转动鱼巢,使卵子均匀附着于鱼巢上。

二、金鱼的繁殖

和金发情时两尾雄鱼正在追逐一尾雌鱼,说明产卵时间即将到来

二、金鱼的繁殖

剪下的一段附着金鱼卵的鱼巢分枝

(四)孵化

有几个重要的因素影响金鱼孵化的成败,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水质、光照。

水温是孵化的基本条件。孵化期的长短与水温呈负相关关系,即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水温低于15℃受精卵发育停滞,基本无法孵化;水温20℃孵化期约100小时;水温23℃孵化期大约72小时;水温28℃孵化期大约48小时;水温高于30℃孵化时间进一步缩短,但畸形率大幅度升高。

金鱼受精卵孵化要求的溶解氧含量为3~8毫克/升,比金鱼幼鱼和成鱼要求的溶氧量下限更高。受精卵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生命活动,在通过卵膜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其内部的生命活动的强度比幼鱼和成鱼都要高,所以需要更高的溶氧量。另外,金鱼的受精卵黏附在鱼巢上,位置相对固定,需要流动的水为它们补充氧气。

孵化水源的水质要求与幼鱼、成鱼养殖水源基本相同,酸碱度宜为弱碱性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不要太高。孵化过程中受精卵会排出含氮物质,继而转化为有毒的氨、亚硝酸盐等,特别是鱼苗出膜时,排入水体中的含氮物质会大幅度增加,这是孵化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光照方面没有严格要求,主要是避免阳光直射。适量的阳光照射能减少霉菌和其他病菌的侵害,但是阳光直射到一定强度,会使鱼苗畸形率增加,甚至直接杀死鱼卵。

实际操作一般用5~10米2的水泥池作为孵化池,以便于下一步的鱼苗培育工作,也可用其他非金属容器孵化。蓄水25~30厘米,配备增氧气泵,使池中每1~3米2有一个出气头,置于鱼巢之间的空隙位置(不可使气泡直接对着鱼巢),中等出气量,要有适当的遮光设施防止太阳直射,并且要适当地避风和防雨,其根本目的就是避免水温骤升骤降。

鱼巢移入孵化池前先用30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浸泡10分钟,估算好鱼巢上鱼卵的数量,池平均受精卵密度应不大于1万粒/米2,并且将鱼巢相对均匀地分散在池内,这样可以基本保证不会因缺氧而降低成活率。

孵化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可适当换水。鱼苗开始出膜,要更加频繁观察水质变化,如果水质恶化很快,要立刻用比较柔和的操作大量换水。鱼苗出膜后,鱼巢保留在原地2天,因为刚出膜的鱼苗鳔正在形成中,尚无平游能力,需要鱼巢供其吸附、栖息。

(五)鱼苗培育

金鱼鱼苗一般用水泥池或陶盆培养,蓄水25~30厘米深。初时养殖密度可达到1000尾/米2,1周后分池或转入更大的池培育,将养殖密度降低至200尾/米2以下。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随着鱼苗的生长,要不断降低养殖密度,以保证水质、溶解氧能达到养殖要求,同时减少空间压迫感。

金鱼刚出膜2~3天内,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尚未完全吸收掉,鱼苗不需要进食。出膜3天后,将鱼巢取走,先用熟鸡蛋黄匀浆,沿鱼池四周泼洒,每天每万尾鱼苗喂1个蛋黄,分3~4次投喂,2天后增加到每万尾鱼苗2个蛋黄,喂蛋黄5天后,应及时改为喂食浮游动物——主要是轮虫和小型枝角类。鱼苗开口后大约10天,已经长到1厘米以上,可以摄食大型浮游动物,此时,尾鳍的形状已经可以肉眼辨别,应及时挑选,淘汰单尾和尾鳍有残缺的个体,疏通生长空间,减少饲料浪费。以后,每隔大约1周时间挑选一次,至全长3厘米时,90%以上畸形的鱼苗都应该淘汰掉了。

此时,鱼苗基本长成大鱼的体形(但是,多数品种的赘生物还没有长成甚至没有出现),进入平稳生长阶段,可以摄食红虫、血虫、水蚯蚓、人造微粒饲料等。

(六)非规模生产条件下的繁殖和育苗

繁殖是金鱼玩赏中的乐趣之一,成功的繁殖金鱼也能增添养殖者的成就感,还可以帮助养殖者获得对遗传规律的直观认识,甚至创造新品种。因此,繁殖金鱼是很多金鱼爱好者乐于尝试的活动。

金鱼养殖爱好者在非规模生产条件下繁殖金鱼、培育金鱼苗,原理与规模生产并无不同,但受条件限制,主要是没有水泥池或土池,鱼缸数量也比较少,所以操作方法有所不同。

首先还是要具备最起码的物质条件,最少要有2个鱼缸,不少于2个出气头的气泵,不少于2对1~3冬龄的金鱼。

秋季加强饲喂,每天投喂至少2次,每次投喂量控制在八九分饱,饲料以含蛋白质35%以上的浮性颗粒饲料为主,并要经常性地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青饲料(如切碎的绿色菜叶)。冬季让鱼缸的水温逐渐下降到10~15℃,其他饲养管理和水质管理按正常养殖要求执行。春季回暖后,先清除鱼缸中的丝状和带状物品(类似水草叶和植物根系的物品)。如果养殖缸中种植了水草,则不宜用此缸繁殖,应另设繁殖缸。

繁殖缸容量50~200升,不做任何内部装饰,视鱼缸大小放1~2个气石打气,或直接用气动生化棉过滤器,或另外装一个简易过滤装置。放1~3对亲鱼(繁殖用种鱼的专业称谓),同一鱼缸中的亲鱼宜为同一品种,并且雌雄都有。繁殖缸置于半开放半封闭的环境(比如有窗户的阳台或可开窗的房间),让繁殖缸的水温跟随自然节律逐渐上升,当外界气温上升到25℃,同时繁殖缸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把水换掉至少1/2(全换掉也可以),换好水之后放入鱼巢,停止喂食,然后每天早晚观察繁殖缸的情况,发现卵巢上有卵,就取出另用小缸孵化。如果鱼缸不够用,则要根据产卵数量多少采取不同对策。产卵数量少,把有鱼卵的鱼巢取出来,放在脸盆或水桶里孵化,同时繁殖缸里要保持有适量的鱼巢,供亲鱼继续产卵用;产卵数量多(多少没有绝对标准,你认为够用了就算多),则将亲鱼捞回养殖缸,鱼巢保留在繁殖缸,换上新水开始孵化。

小鱼缸中产卵所用的鱼巢大小要与鱼缸大小相协调,不可小到无法承载几千粒鱼卵(理论上一尾100克的雌鱼能产2万粒卵),也不可大到使亲鱼无法穿行到鱼巢的另一面。

孵化期间,孵化缸里不但要打气充氧,还要过滤净化,采用兼负充氧和过滤两种功能的气动生化棉过滤器是理想的选择,而且气动生化棉过滤器在鱼苗培育时也是需要的。如果受精卵的数量很少,孵化密度小于100粒/升,那么没有充氧设备也无妨。

家庭养殖条件下,培育金鱼鱼苗比规模化生产条件下更难,主要是因为水体太小,水温、水质不稳定,水体没有自净能力,水质极易恶化,而且水中完全没有天然饵料,一切营养由人投入。

用缸、盆这样的小容器养鱼苗,首先是养殖密度必须小,而且随着鱼苗长大,密度还要进一步减小。刚开始时,鱼苗密度可以达到100尾/升,鱼缸放在避风、光线适中的位置,每天投喂熟鸡蛋黄化成浆水,每天不少于3餐,投喂量不要太多,因为1个鸡蛋黄可供1万尾鱼苗吃1天。每天至少吸污1次,把吃剩的蛋黄吸掉,换水1/3~1/2。这样投喂3天后,可以改用粉状配合饲料(难以购买到金鱼苗专用粉状饲料时,可以用鳗鱼粉状饲料、鲟鱼粉状饲料、米糠等代替),每天每万尾鱼苗投喂10克左右,这时养殖密度应减小到50尾/升左右。开口后第4~10天,可投喂0#鱼苗破碎饲料,或者浸泡软化的花生粕或豆粕。此时,放养密度应进一步减小,视鱼苗的规格调整。体长1厘米,放养密度10尾/升左右;体长2厘米,放养密度2尾/升左右,可投喂最小粒径的颗粒饲料;体长3厘米,放养密度1尾/升左右,基本上按商品鱼来养殖了,各种饲料都可以,关键是适口。

如果能捞到枝角类浮游动物(多数地区俗称红虫,广东俗称水蛛),喂养金鱼苗效果比人工饲料更好。要注意不同阶段用不同规格的浮游动物:开始1~3天用最小的,也就是轮虫或草履虫;第4~10天,用中型浮游动物,枝角类中个体较小的或最小的丰年虫;开口10天以后或者体长1厘米以上,可以用中等规格的枝角类或丰年虫投喂;体长达到2厘米后,可以投喂各种规格的浮游动物、血虫、水蚯蚓。

不会控制鱼苗密度,舍不得淘汰多余的鱼苗,是业余爱好者培育鱼苗不成功的最常见的原因。过高的密度或足量投饵使水质迅速败坏或投饵不足使鱼苗生长停滞、体质虚弱,都会造成鱼苗无法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大批量地死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