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不是触屏设备吗?
“现在村里情况可好了,家家户户都脱了贫,我也在直播之余养起了鹧鸪,争取明年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12月10日-11日,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上黄砂村直播“网红”陈银子对前来调研的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一行说道。
在四年前,陈银子一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父母常年用药,娃娃又小,曾在外打工养家的银子不得不回乡,一家子的生计便只能指望着院子里的鸡鸭。2016年5月26日,广东省科学院领导送驻村干部进村,贫困户建档,陈银子也在其中。四年过去了,陈银子一家脱贫,并在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成为上黄砂直播带货,宣传当地农产品的第一人。
51户93人2020年全部脱贫
上黄砂村位于梅州大埔县西河镇,地处二省三县交界,全村443户,户籍人口1500余人,常住人口500余人,经过2016年精准识别,全村被确定的贫困户共57户112人。在过去,贫困户农产品销售从找不到销路,低价格贩卖,全村欠债400多万,主要收入来源村内发电效率低下的旧水电站。此外,村内无固定村卫生站,派驻的医生居无定所,通常是自找民房游击式设点,村内无通净化饮用自来水,难以长期坚持,村医留不住,村民看病难,主村路段狭窄难通车且无路灯,村内缺少机耕路,现有机耕路也不是硬底化机耕路。
2016年成立广东省科学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任领导小组组长,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李定强任领导小组副组长。2016至2020年,广东省科学院主要领导先后47次到上黄砂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扶贫工作责任。
2016至2020年,广东省科学院通过各种途径,为上黄砂村筹集扶贫资金1500万多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736.39万元(含院机关院属各单位捐款630万元、省直工委“强基振兴”项目经费20万元、2016-2020年度扶贫济困日全院职工捐款80.29万元、结对帮扶责任人及支部书记自筹慰问金6.1万元),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7.20万元,院科技帮扶专项资金406.8万元,扶贫长效基金(产业分红)118万,以及通过村庄规划和设计、技术培训和指导等无形投入152万元。
广东省科学院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促进精准扶贫落实到位,科学谋划,综合考虑上黄砂生态环境优势和市场需求趋势,精准选定产业项目,在发展产业项目扶贫中确立了“项目跟着市场走、农户跟着项目走、技术跟着农户走、资金跟着技术走”的“四跟四走”精准帮扶思路,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资金+农户+公司(基地)”产业化扶贫工作之路,相继实施了百香果种植、中华蜂养殖、光伏发电、大棚蔬菜、鹰嘴桃种植、水电站等6大特色扶贫产业项目,带动30多户贫困户增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044元,比2016年的不足5000元增加438%。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50万元,从2016年的20万增长到2020年的70万,增长350%。通过帮扶,上黄砂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93人2020年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出列。
从“寸土不让”到“拱手相让”
走进如今的黄砂村,农产品展厅、党员之家、村史馆,五人制足球场、蓄水坝、太阳能路灯、垃圾集中收集池……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精神气也显得更足了,在涉及在实施美丽乡村微改造过程中涉及土地使用等问题上,村民们还留下了从过去的“寸土不让”到现在“拱手相让”的美谈。
虽然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大幅提高,乡村整体面貌也明显提升,但土地对于农民仍有着极其重要的生存意义,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推进道路拓宽、休闲场所微改造建设过程中涉及征用农民房前屋后土地的时候,部分农民仍存在顾虑、不理解甚至不配合,导致村庄房屋无序建设、村内道路狭窄、牲畜随意养殖等问题,驻村工作队通过思想动员、过程跟踪等多种措施,召开村委会议、组织村民小组讨论、到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等方式,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发挥村民民主主体作用,争取大部分村民理解与信任,村民们在实施美丽乡村微改造过程中涉及土地使用等问题,村民从过去“寸土不让”到现在“拱手相让”,充分体现对省科学院扶贫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借精准扶贫东风勤劳致富
“以前种地,面朝黄土背朝天,典型的靠天吃饭,现在年收入超过一万,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做人一定要靠自己,才能真正做到勤劳致富。”69岁西河镇上黄砂村车上村民小组农民余月华告诉记者,作为村里的五保户,他以前只能从事一些较轻的农活。收入不稳定,自己的劳动能力不强,收入也不高,但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他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吃饭,绝不“等靠要”。后来经过多次的入户了解,年近70的他也有过养蜂的经历,但是贫困户土法养蜂都是割巢取蜜的方式,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毁巢取蜜,会影响蜂巢的繁殖发展,所得收入甚至不如种地,因此也就被慢慢舍弃。
了解这些情况后,广东省科学院投资120万元,采购1200箱蜂群,建立研究所+公司+基地+贫困户合作机制,通过集中培训、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在关键环节上进行专业指导,改变上黄砂村蜂农一次性取槽蜜的落后方式,改为活框饲养,便于对于蜂群和蜂蜜的管理,并且运用蜂王人工授精、免人工移虫育王等技术,指导蜂农在中华蜂产蜜之前分蜜,繁殖,保证全年都有收益。另外,科研人员培训蜂农专业操作摇蜜机,指导科学摇蜜,并对蜂蜜进行跟踪检测,保障土蜂蜜品质,进一步提高收入。
截至目前,中华蜂高效养殖项目已经采集蜂蜜8吨有余,实现蜂群销售5万元,为村集体每年带来20万元的收入。如今的余月华已是村里的养蜂能手,年收入从以前的四五千到现在的一万多,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走向了致富之路。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业衡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