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常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名马来西亚大虾、白脚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原产于东南亚,后被移养到亚洲、美洲、欧洲等地,被称为“淡水虾王”,是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 。罗氏沼虾体型肥大,生长迅速,肉质好,营养丰富,虾肉含蛋白质20.6 g/100 g,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消费者十分喜爱的蛋白水产品。罗氏沼虾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养殖,大大增加了产量,我国从1976年开始引进罗氏沼虾,但进口虾价格昂贵,只有少量消费者消费得起。面对较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开始在两广、两湖、东南沿海等淡水丰富的地区开始自主人工养殖,极大地提高了虾产量,满足了市场需求。另外,罗氏沼虾养殖产业经济效益显著,667 m 2 产量70~100 kg,对养殖户提高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1 罗氏沼虾生长习性
罗氏沼虾是大体型的淡水虾,呈青褐色,每节腹部有1对附肢,头部胸部粗大,腹部起后逐渐变细,头部6节,胸部8节,一个外壳包围,腹部7节,每节一壳,一壳一对附肢,变化很大。头部2对触角,3对颚,3对颚足,5对步足,5对游泳足,1对尾扇。罗氏沼虾个体雄性大于雌性,最大的雄性个体质量达600 g,长40 cm,含肉量丰富 。
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很快,食谱很广,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4 ℃。当温度低于16 ℃时,罗氏沼虾行动迟缓,最终死亡。所以,我国并不是所有地方、所有季节都适合养殖罗氏沼虾。罗氏沼虾是杂食性甲壳动物,人工饲养时饲料中粗蛋白、动物蛋白、植物蛋白的含量应为37%~38%、20%、17%~18%。罗氏沼虾喜欢栖息在水草中,一般白天潜伏于水底或草丛中,晚上出动觅食,只能短距离游泳,随着虾的不断长大,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习性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幼体的罗氏沼虾要生长在有一定盐度的咸淡水中,不可直接放入淡水,幼虾喜欢群体生活,密集于水上层,有很强的趋光性,但不能接受强光和直射光 。罗氏沼虾的人工养殖以池塘养殖、稻田养殖为主。对于人工养殖来说,池塘养殖十分普遍。
2 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技术
罗氏沼虾养殖利润高,经济可靠,但应进行科学养殖,才能获得良好的养殖收益。
2.1 注重养殖季节
罗氏沼虾可在20~34 ℃的水温中成活,但最佳的养殖温度为25~32 ℃,在此温度下,虾长势良好。当水温为26~28 ℃时,幼虾4~6 d脱壳一次,成虾7~10 d脱壳一次,性成熟的虾20 d才脱壳一次。所以,池塘养殖中一定要注意水温的测量,掌握池塘水的温度变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对应的放养规格、时机和收获时机。
2.2 做好池塘管理
2.2.1 位置。池塘应尽量靠近水源,便于用水,同时池塘的位置也要利于排水,进水渠的水位应高于排水渠的水位,防止循环污染。
2.2.2 水质。罗氏沼虾有“淡水虾王”之称,良好的水质才能养好虾。养虾的水,应采用江、河、湖、水库等水资源,水源要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洁,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51—2001)的要求。
2.2.3 底质和塘堤整修。罗氏沼虾行底栖生活,所以塘底和塘坝的修整十分重要。虾在放养前,一定要除去塘底的淤泥,保持塘底平整,塘底以沙泥质为佳。塘堤坡度比以(1.0∶3.0)~(1.0∶3.5)为佳。为了防止虾逃跑,避免敌害生物、野杂鱼类入侵池塘,进出口应设置防逃设施。一般在新开挖的池塘养虾比较利于虾的生长。
2.2.4 池塘的面积、水深。罗氏沼虾生长速度快,体型大,供氧要求高,所以池塘的大小和养殖密度对虾的成活率和正常生长很重要。一般养虾塘面积以0.33~0.67 hm 2为最佳,太小则池塘水易受外界影响而造成水质恶化,太大则不便管理。池塘水深以1.2~1.5 m最合适,便于获得光照、溶氧以及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利用虾体钙质的吸收和甲壳生长 。
2.2.5 池塘消毒。养虾塘中,要通过施放相关药物杀灭池塘中的病原生物和野生鱼类,便于虾的生存。一般采用生石灰清塘。新老鱼塘先暴晒13 d,放虾苗前10 d用生石灰150.0~225.0 kg/667 m 2 或漂白粉112.5~150.0 kg/667 m 2清塘。
2.2.6 培育天然饵料。虾苗下塘前5~7 d,应投放有机肥,以50~100 kg/667 m 2 为宜,促进池塘浮游生物的生长,为虾提供天然饵料。
2.2.7 配备增氧设备。当池塘的溶氧量降至1 mg/L以下时,虾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所以,池塘应增加必要的增氧设备,如叶轮式增氧机、微孔增氧设备及溶解氧检测仪,使池塘溶氧量保持在3 mg/L以上。
2.2.8 水草种植。罗氏沼虾躲在池塘底部、堤岸边觅食栖息,攀援水草脱壳、摄食,所以池塘边应种植一些水草,或设置一些挂网,或在池塘里投入一些树枝,提高虾的成活率。
2.3 虾苗放养
2.3.1 季节。在我国,虾苗放养的最佳季节是5月中旬水温稳定在18 ℃以上时。每年5月10日左右会有一次寒潮,应等寒潮过后再选择晴好天气放养。
2.3.2 密度。应根据虾苗的体长安排放养密度,一般体长0.8 cm的淡化虾苗,应投放22.5万~30.0万尾/hm 2 ;体长1.5~2.0 cm的,应投放18.0万~21.0万尾/hm 2 。初次养殖或池塘条件不好的,应在此基础上将投放量减少10%~20%。放养之前,一定要解决好多层隐蔽物的问题,否则会降低虾的成活率、品质,影响养殖经济效益。
2.4 饲料投喂
2.4.1 饲料种类。罗氏沼虾的饲喂应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或者混合料共用。植物性饲料有水草、麦饼、芜萍、菜饼、豆饼和麦粉,动物性饲料有家禽、鱼肉、鱼粉、蚌肉、螺蛳和内脏等。配合料要选含蛋白含量高的,幼苗含蛋白量40%左右,成虾含蛋白量25%左右。
2.4.2 次数和时间。罗氏沼虾是易饥饿的种类,所以应少量多次投喂。每天应至少投饵2次,每天08:00—10:00、16:00—21:00是虾最活跃的时候,应注意投饵,避免虾因争夺食物而相互厮杀导致死亡。刚投放30d的虾苗,每天应投饵3次,08:00—09:00、15:00—16:00、18:00—20:00各投喂一次 。
2.4.3 投喂量。放养前35 d,罗氏沼虾生长较慢,放养60 d左右是生长高峰期,投喂量应根据生长阶段和池塘的水温进行确定,每隔15 d调整一次投喂量。体长、放养时间、体质量、日饵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罗氏沼虾体长、放养时间、体质量、日饵量的关系
2.4.4 投喂方法。放养虾苗后,第2天开始投喂,前3 d每万尾虾苗每天喂鲜鱼肉0.25 kg、鸭蛋1个,这些饵量每天分3次投喂,上午、下午、晚上3个时间段的投喂量应为总量的30%、20%、50%。3 d后投喂量增加1倍,7 d后投喂配合饲料或糊状的螺狮肉,30 d后投喂配合颗粒或压碎的螺狮。
2.5 池塘、水质的日常管理
2.5.1 定期换水。虾塘应定期换水,尤其是 7—9月,每隔10~15 d应将池塘水的1/3抽出,注入新水,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40 cm左右。
2.5.2 增氧。应定时打开增氧机,每日凌晨开机,雨天全天开机,晴天的时候中午开机。充足的供氧量是使虾产量达到750 kg/hm 2 的必要条件,应高度重视池塘溶氧量的监测和补充。
2.5.3 施肥。施用磷肥后,虾大批脱壳,应注意合理使用生石灰。生长旺季,每隔15~20 d泼洒一次,用量为150~225 kg/hm 2 ,如果池塘的镁离子、钙离子缺乏,应定期使用磷酸钙,通常于上午使用,少量多次使用,整个池塘都泼洒,每个月用两三次,每次用量为225~300 kg/hm 2[8] 。
2.5.4 巡塘。应密切关注罗氏沼虾的生长情况、摄食量、活动情况,掌握整体养殖情况,所以巡塘必不可少,每天分早中晚3次巡塘,特殊时期夜间也应巡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如池塘损毁、虾外逃、野杂鱼的入侵等。虽然罗氏沼虾喜欢草,但是要控制水草的长势,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即可。
2.6 疾病防控
在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控十分重要。罗氏沼虾的疾病不多,但因难察觉,所以防治起来比较麻烦,加强预防监测十分重要。纤毛虫病、褐斑病、黑鳃病、软壳病、硬壳病、甲壳溃疡病和肌肉白浊病等是较为常见的病种,一定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用无毒的亲虾;培育亲虾时,提高亲虾的体质和免疫力;严格对虾苗、池塘进行消毒;高温季节是虾病害的高发期,针对几种常见疾病,应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加强池塘和虾苗管理,必要时采用一定的药物进行防治,提高罗氏沼虾的成活率,保障其健康生长。
3 结语
罗氏沼虾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但罗氏沼虾是外来水产品,价格昂贵,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发展罗氏沼虾产业,我国开始自主人工养殖。池塘养殖是常见的养殖方式,掌握养殖技术要点,能提高养殖质量和产量,保障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