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蔡立松 舒文艺)5月10日,夏日雨后,记者驱车来到资源县瓜里乡十里平坦独活种植区,层层叠叠的山野间,成片的独活正肆意生长,微风拂来,风电叶片缓缓转动,空气中伴着独活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独活又名土当归,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药食两用的珍贵植物。其嫩茎和嫩叶可炒、蒸或做汤料,也可直接生食;其根可入药,具有发汗镇痛、利尿消肿、祛风活血等功效。

在资源,独活作为绿色无公害的野菜,其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长久以来深受人们喜欢,这几年更是掀起独活热潮,消费量越来越多,俨然成为最受欢迎的“山野菜”之一。

“最开始的时候,十里平坦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野生独活,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独活反而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采摘的人多了数量就变少了。”资源县金紫山丰绿生态园负责人刘洪均告诉记者,正因为数量少、需求大,价格一下就上去了,而在资源县人工栽培尚处于空白,他便窥见其中的致富门道,利用生态园周边的空闲山丘培育种植独活。

“我当时跑遍了十里平坦找独活种苗,听说梅溪镇天湖那边比较多,又跑到那边去收集,才将将种上30亩。”刘洪均说,因为独活既可采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块根进行繁殖,成活容易,并可持续利用。他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2016年开始试种的,第三年收获期就迎来了大丰收,独活的价格更是达到30元/斤的新高度。

随着生态园的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已经有牛、羊、猪等,刘洪均开始思考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中不易处理的粪便,刚好可以为独活施加有机肥,提高产量,像是找到一把开启资源循环利用的“钥匙”,刘洪均说干就干,2020年便在生态猪养殖区周围扩种独活。

据悉,现在生态园独活种植面积有300多亩,市场价格根据老嫩程度、出产数量等因素,在8元到30元不等,采摘时间在每年的4月到6月,可以采摘3到4批,每亩的产量有2000斤左右,产值可达600万元。

“这个在资源县可以说家家户户都会吃点,因为对身体好,对皮肤就是蚊子叮了以后不会生疮。”购买独活的群众朱新红向记者分享道。

这个时节,走在资源农贸小巷,贩卖独活的摊位比比皆是,这是资源夏天独属的美食佳肴,已然走进千家万户。从山间野菜发展成为特色产业,刘洪均通过生态园积极构建循环产业发展体系,走出一条绿色致富路。

“目前,我们一天可以采摘四五千斤独活,但在资源还是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探索独活的深加工,让独活出山进城,打响资源高山生态有机独活品牌。”刘洪均告诉记者。

近年来,资源县按照“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倡导绿色消费,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着力彰显金山银山的“价值”。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