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外流到人口回流
从小山村化身避暑“网红村”
……
丹阳镇新洋村
这个298户、1086人的乡村
因何而蜕变?
书写出乡村振兴美丽答卷
一起来看
▲新洋村全景 陈建国/摄
“壮大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新洋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陈义煌表示,近年来,新洋村聚焦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因地制宜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认真谋划乡村振兴产业蓝图,多措并举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挖掘出致富“五桶金”,促进村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新洋村挖掘朱熹文化,打造特色研学产业
在新洋村坐落着一座200余年历史的陈氏宗祠,如今已被成功改造为研学基地,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祠堂大厅正面挂着孔子和朱熹像,两侧则是展示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历史故事墙,大厅的一侧厢房开设了“三宝博物馆”,详细展示了丹阳三大特色小吃——肉燕、线面和豆腐的历史渊源、传统工艺和制作物件等,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赋予和先辈的勤劳智慧。
▲学生们在新洋村进行国学文化研学
“祠堂原先年久失修,几近荒废,在与村民进行沟通后,我们毅然决定将其改造成研学基地,并租给一家文化旅游企业,收取年租金5万元。”陈义煌笑着说,这正是村集体淘的“第一桶金”。
▲线面加工厂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新洋村立足“农”字特色,延伸产业链条,继续挖掘致富“第二桶金”。
走进新洋村一家线面加工厂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娴熟地包装线面。据介绍,线面加工厂所在的楼房本是石材厂和生产队的仓库,为建设美丽乡村,石材厂和仓库进行拆除,于是,新洋村便将土地租给企业,年租金20万元。
▲华翔蛋鸡场
此外,新洋村还引进了福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华翔蛋鸡场,年存栏蛋鸡30万羽,年产鸡蛋6000多吨,2020年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和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基地,企业的入驻让村集体和群众的“钱袋子”也随之鼓了起来。这便是村集体淘的“第三桶金”。
▲丹阳肉燕
“ 除了蛋鸡场,我们也将肉燕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以帮助群众就业谋生,精准引进福建新翔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丹阳镇新翔华翔联合党支部,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陈义煌说,新洋村生产出来的线面和肉燕口感独特,产品畅销国内外。
▲贝里蟹谷 陈建国/摄
说到新洋村,不得不提及村内国家3A级旅游景区——贝里蟹谷。景区由返乡兴业的乡贤集体投资建设,占地面积2300多亩,目前已投入近亿元,坐落着碧玉潭、潜龙潭、百丈壁、天石阵等景观,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
据了解,景区围绕“红色+古色+绿色”主题,不断激活乡村旅游动力,即便在2021年疫情期间,年接待游客量依旧达25万人次。
▲贝里蟹谷 陈建国/摄
那么,村两委如何参与景区开发呢?
原来,村里以土地入股,按照村集体占30%股份和年保底20万元的分红模式参与景区建设,年均收入约30-40万元,是村集体淘的“第四桶金”。
此外,由于游客大多是自驾而来,因此新洋村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将临近贝里蟹谷的原鳗场地块改造成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并建设了两栋产业楼,村集体的“第五桶金”便是从该项目中分得的约25万元。
“如此一来,新洋村村财年收入就达到70-80万元。”陈义煌说。
利用集体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办企业、兴文旅,以物业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新洋村通过资源整合、全域联动,成功掘得致富“五桶金”。
谈及未来发展,陈义煌信心满满,他表示,随着福州现代物流城的加速发展,周边人口的集聚度将进一步加大,而福州来往的群众行程将会更加便捷且不用缴高速公路费用,届时,大量游客的到来,将推动乡村文旅繁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