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刚才那段画面里出现的蛙,不管怎么游,它最终的目的地都是小溪的石头缝。这种蛙,喜欢生活在小溪的石缝中,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形象、好记的名字—石蛙。其实它真正的学名叫棘胸蛙。它和林蛙一样,本来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野生蛙。人工养殖,如果技术掌握不到位的话,很难成功。可是浙江省兰溪市的成斌,不但把它养成喽,而且还搞起了高密度的养殖。

这个人就是成斌,他原本是做五金生意的。说起他养石蛙,实属偶然。

采访)我们以前做生意的时候,也跑到这种山上里玩嘛,这个山上都有这个石蛙的,他们抓来以后我们都吃过,很好吃

好吃的石蛙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石蛙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的功效。对于这一点,《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石蛙在我国食用的历史也比较久远。自古以来,它就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称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但多年来,石蛙作为野生物种,一直是被保护的对象,要想品尝到它的美味还真不容易。幸运的成斌吃过之后,就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

(采访)这东西味道鲜美,我们就有个想法,这个东西把它能够养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市场就不愁销路了

(采访)从保护这个角度来讲,规模化养殖这些蛙,大大缓解了人类在野外捕捉这种物种,从而达到一个保护的目的。

>>进入科技苑空间

养殖石蛙,既能饱口福,又能健体,还保护了野生物种,可以说是个利人利己又利蛙的大好事儿,因此成斌下定决心也来加入到养殖石蛙的队伍当中。虽然说近些年来养殖石蛙的人不在少数,可是他们大多数采用的是稀密度养殖的方式,每平方只能养20到30只,这对要干就打算干出点名堂的成斌来说并不满足。

(采访)如果是一个平方只能养20、30只的话,这种养殖方法肯定是不理想的,对我们来说,因为这个效益体现不出来。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争取在有限的场地多养蛙,多赚钱,成斌决定采用高密度的养殖方式,每平方的数量从二三十只提高到100多只。

(采访)在同样的面积里面,你能够把这个密度提高上来,提高个5、6倍上来的话,那这个效益无形当中增加了5、6倍的效益,这个是很理想的。

自己的效益理想了,石蛙生活的环境也要理想。石蛙原本生活在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者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喜欢栖息在石头缝里。现在石蛙尽管已经人工养殖了,但它的某些野性还保留着,所以成斌把它们的新家置办得和老家差不多。

(采访)那么我们还是按照仿生态的这样子,给它搞起来,放一些石头,放一些石板,给它造一些洞穴。

>>进入科技苑空间

池子里放上这些石块、石板和水草,石蛙们好象还在野外的老家一样,没有陌生的感觉,生活得悠哉、快活。可是置办上这些物件,占去了不少的空间,这和成斌所希望的:尽可能多节省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数量,进行高密度养殖的初衷有些矛盾,于是他对这些精心装点的物件是越看越觉得多余,所以等石蛙们对新环境逐渐适应以后,他就打算把它们清除出去。

(采访)慢慢地拿,也不是说一下就把它给拿光,那么让它慢慢地在这种减少的过程当中,慢慢地适应。

石蛙这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大概花去了成斌一年多的时间。

(采访)这样子就把它给整个的驯化过来,就把这个石板、石头全部都去掉,这样它对这个环境就适应了。

对原来生活环境非常依赖的成蛙,被成斌顺利地驯化过来,适应了它们新的家庭。对小蛙们的驯化,用成斌的话说:那要简单多了。

(采访)它从蝌蚪到变成小蛙,它都在这个环境里面,它已经对这个环境熟悉了,比较好养了。

>>进入科技苑空间

(主持人)撤掉模拟野生环境的石块、石板、水草以后,腾出了不少空间,成斌又在他的养殖池里多放了很多的石蛙,为他的高密度养殖创造了好条件。就这样,石蛙在成斌建造的新家里安安稳稳、快乐悠闲地生活了近一年。转眼又到了产卵孵化的季节了。成斌却发现他的石蛙们有点不对劲。

(采访)都是奇奇怪怪的,三个脚,肚子胀胀的,那种很多的,长得速度也是不快。

孵化出来的小石蛙出现了畸形不说,就算是形象端正的,也长得个头小、不健壮,孵化出来的数量也不多;成年蛙,不是不产卵,就是产卵量不高。这让成斌非常的着急。

(采访)那个时候真的是很着急嘛,因为时间又花了,钱又花了,是吧,那么对于我们来说又是城里人,能够呆在这个地方,人家都不理解,就说怎么能够待在这种地方受苦嘛。

生意做的好好的一个城里人,来到这个小山沟里做自己并不擅长的石蛙养殖,本来就让人有很多的猜测,再养砸喽,成斌觉得是件很丢面子的事,就算是为了保全面子,他也得弄明白这件事情的原由。据成斌分析:自己的养殖方式没有问题,喂的食物也是石蛙爱吃的活体饲料,像黄粉虫、蚯蚓、蝇蛆等等。那问题会出在哪里呢?

(采访)这个问题困扰了我们4、5年的时间,因为这个周期比较长嘛,今年不行,第二年再来过嘛。

后来,成斌通过查找资料、请教专家才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采访)近亲繁殖的这样的一个因素造成的。

>>进入科技苑空间

成斌多年来都是用自家蛙来搞繁育,导致后代越来越退化。听从专家的建议,成斌决定让石蛙们来个异地联姻。为了保证石蛙种源的纯正,在林业部门的许可下,成斌在各地发动群众开始了野外抓捕行动。

(采访)石蛙它的生活习性,就是晚上它容易出来找食,晚上,这个灯你一照到那个石蛙身上以后,它就不动了,那么你就可以现场去抓。,白天它都一般都躲在洞穴里面去,这样白天你抓到它的机率比较小,晚上你可以抓到它的机率比较大。

石蛙不但喜欢晚上出来找食儿,还喜欢晚上活动。除非特别安静,否则野外的石蛙一般不会在白天出来觅食和活动。了解了石蛙这个特性以后,成斌在外地终于找到了足够的纯正石蛙种源。

(采访)我们到的地方就多了,江西、贵州、湖北、湖南都去过,反正这些地方,把各地不同的,不同地域的品种都把它引回来,进行饲养。

在引过来的石蛙中,成斌又把优秀的种蛙精心挑选出来集中养殖。期待它们能够繁育出优良后代。

(采访)像这个就是公的,力气很大,公的蛙的特征,就是胸上它有这个黑色的棘刺,很明显的这个黑的,麻子一样的,突出。

(采访)你看这个蛙,作为种蛙就比较适合,你看它这个很活跃、力气很强,前腿你看它很粗壮#短、粗、有力,抱对很有力的,它这个是,你看它抱来的话,有力气的,这个表皮也是很光滑的,光亮的。

>>进入科技苑空间

(字幕)种公蛙挑选标准,2-3龄,200克以上,健壮,善跳,皮光腿壮。

(采访)找到一个,这个就是母蛙,它这个肚子底下是光滑的,这个就比较适合作为种蛙,它这个肚子圆浑,里面富含卵,肚子就胀起来了,孕妇一样的,肚子越来越胀。里面的籽就成熟了。

挑选种母蛙,光看肚子大、卵量多是不够的,还要年龄合适。

(采访)老的那个蛙,产出来的卵,数量很多,但质量下降了

老龄蛙产出的卵如果质量不高,它的受精率就低,孵化效果也不会太理想。而初次产卵的石蛙产卵量又太少。所以,成斌选择的种母蛙一般都是产过一两次卵的石蛙,这样的石蛙不但产卵量比较高,而且卵的质量也比较好。

(字幕)种母蛙挑选标准,1-2龄,体重150克以上,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

精心挑选的这些种蛙果然没有让成斌失望。

(采访)进行了这些异地杂交试验,结果出来,我们养的效果,比原来的明显好起来了。

>>进入科技苑空间

(主持人)让远方的石蛙和自家蛙异地联姻以后,成斌的养殖场里的石蛙们都长得非常的健壮,再也没出现过形状怪异的畸形蛙了,这让成斌心里非常的安慰。种蛙产出的卵,数量也比先前多了,成斌也很满意。他觉得经过自己这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接下来要进行的孵化工作肯定也会顺利,成斌会如愿以偿吗?

(采访)我们后面采取了异地的杂交以后,这个孵化率可以提高上来,那么提高到有个20%、30%这样子的一个水平。

异地杂交以后,尽管石蛙的孵化率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百分之五左右上升到百分之二三十。但这对于打算大规模进行人工养殖石蛙的成斌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采访)也是很大的进步了,这个是。但是对我们作为从养殖的角度来说这个还是不够的。

对这样的孵化率,成斌并不满足。因为石蛙的产卵能力本来就是比较低的,产出的每一粒儿卵对成斌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采访)它不像其它的牛蛙一窝产下来就是好几万。这个石蛙只有它的百分之几。等于说一窝子就有一两百个,很可惜啊,你等于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好不容易产出来的籽,又白白的浪费掉,对吧?

看上去好好的卵,为什么就不能孵出足够数量的蝌蚪来呢?这件事一直困扰着成斌。

(采访)头疼啊。

头疼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服输的成斌继续寻找石蛙孵化率低的原因,并力求尽快把它解决喽。

(采访)但是这个石蛙不像其它东西,你说我今天搞不成功,明天再搞过,不行的,今年弄不好就要等到明年,它就是一年一年的概念,不是一天一天的概念,一个月一个月的概念。它的周期就是按年算的。

>>进入科技苑空间

今年不成就得等来年。这样的等待,成斌耗不起。他除了查阅资料外,还主动和当地科技部门联系,请求帮助。

(采访)他们帮我们牵线搭桥和大专院校的那些专家互相交流,大家在这个方面给了我一些意见。

在石蛙养殖上给过成斌很多建议的郑荣泉教授,是蛙类研究方面的专家。经过分析,他认为:成斌的石蛙孵化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他的饲料结构不合理,缺少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采访)微量元素或者矿质元素是很多动物当中一个必需的元素,那么往往对于野生的种类,在养殖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它的微量元素缺乏。

成斌给石蛙饲喂的黄粉虫、蚯蚓等饲料虫,虽然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但像维生素等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含量却相对较低。

(采访)蛙类缺乏这个微量元素或者矿质元素的话,往往会使成蛙的抗病力,它的体质在下降。那么就会影响它的繁殖输出的数量,比如说它这个蛙卵的大小,以及蛙卵里面本身卵房提供的这个营养物质各方面都有变化。

成斌在郑荣泉教授的指点下,终于弄清了石蛙孵化率低的原因。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

(采访)那我们在这个饲料虫上面就添加鱼肝油以后,再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把它拌上去。

>>进入科技苑空间

鱼肝油本身有黏性,和它一起搅拌,能把这些维生素等物质黏在饲料虫身上。

(采访)鱼肝油,它还富含维生素A、还有维生素D这一类的元素,也是一种很好的添加剂。

搭配合理的营养配餐弄好了,石蛙们可以美美的饱餐了。

食用了可口的营养配餐以后,雌蛙们个个膘肥体壮,雄蛙们只只健硕威猛,等它们性成熟以后就可以繁衍后代了。石蛙在自然环境中,雌蛙产卵的时候都是把卵产在有流水冲击的小溪边上,否则会影响它的产卵和孵化。

(采访)你即使水是比较清的、含氧量高的,但是没有这种水流的冲击对它的孵化还是有影响的。这个主要是动力学的原因。

成斌给自家的蛙也引来了山泉水,并且设置了进水口和出水口,让谁不停地流动。石蛙们在淋浴和流动水声的伴奏中,欢快的繁衍着它们的后代。

>>进入科技苑空间

(字幕)现在成斌的石蛙,孵化率已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成斌的高密度养殖石蛙可以说已经非常成功了,但是他并不满足,现在他正和郑荣泉教授联手搞石蛙优良基因的测试。

(采访)这样,能够保证它的基因的稳定性,这个种源才能够延续下去。

(采访)我们选育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品种的话,那么无疑对规模化养殖来讲,就提供了一个优良种源的问题。那么这个对规模化养殖应该是一个前提。

有了稳定的、良好的种源,才能为高密度养殖石蛙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高密度养殖池里,这么多的石蛙,每天会吃掉大量的食物,又会排出大量的排泄物,所以保持水的洁净也是高密度养殖成功的关键。另外,石蛙属于冷水性的两粞动物,适宜生长的水温在15~25℃之间,如果水温过低,它活动量减少,生长停滞,会进入冬眠;水温过高也会出现异常情况,甚至死亡,而流动的山泉水温度相对比较稳定,非常适合石蛙的生长。成斌了解这些情况,所以他给石蛙们选的是个好地方。

(采访)你看,我们这个场地就是选择这个山泉水的这个旁边,有山、有水,它野生环境就是在这种环境里面的,很有利于它的生长,再一个取水也是很方便,我们这样子建设场地的话,就是很科学的。

(主持人)成斌凭着自己的执着,克服了很多的困难,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科学、系统,而且实用的高密度养殖石蛙的技术,其中的艰辛和不易,作为旁观者是很难真正能体会到的,好在他成功了,我们也为他感到高兴。现在成斌的石蛙每年可以养到10多万只,不过,他还不满足,正琢磨着再进一步扩大他的养殖规模呢。在这儿我们也祝愿这些石蛙能给他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进入科技苑空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