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你看,这10亩紧挨着田块边缘始终保持一个方向成行生长的,是以人工栽插方式栽植的水稻。”又是一年大暑将如约而至,7月19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指着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示范园区一片水稻告诉记者,这260多亩田块内,以人工栽插、机械化育插秧、机械直播三种方式栽植的水稻正上冲直立、努力拔节孕穗。
同 样 种 着 宜 香 优2115、川康优2115、晶两优534、川康优丝苗等主栽品种以及稻香杯遴选品种,同样的生长气候、管理条件,不同的栽植方式会对水稻造成什么影响呢?在田间地头,专家给记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对比课。
三种栽法“论剑”
都有啥绝招?谈到水稻栽植技术,任万军打开话匣子。人工栽插技术,由于实际运用历史最长,普及程度最广,也最为成熟,“种水稻的都会”。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工栽插技术面临着用工紧缺和工价高昂两大“痛点”。“一个工价高达一两百元,插一亩需要两个工,费时费力又费钱,而且非常累。”
伴随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栽植步入机械化时代,用插秧机械代替人工栽插以及与之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水稻机插秧技术应运而生。任万军指着与其一径之隔的200亩稻田,“与田埂保持20厘米左右距离、有两个方向成行生长。”这是以机械化育插秧方式栽植的特点,靠近田埂的地方,机器覆盖不了。
大邑县种植大户万富旭告诉记者,采用机械化育插秧,每亩投入的成本仅120元,具有节省人工、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等优势,这种方式在省内得到大范围快速推广。以大邑县为例,近5年来,机械化育插秧的普及率从10%提高到了现在的90%以上。在省内,机械化育插秧的普及率已达约40%。
随后,任万军又指向不远处的另外一块田,有 50亩,这块田比前两者低矮瘦幼一些,且不成行,“这就是同期的机械直播水稻。”任万军告诉记者,这是最省事的机械直播技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一方面降低了稻农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节约了水稻栽植环节成本。
不过,任万军专家提醒,与“轻松”相伴的是风险。虽然从单一环节来看,机械直播省钱省力省事,但是增加了不可控因素,也将成本和风险摊进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
专家温馨提示
辩证看待不同技术任万军告诉记者,试验表明,当机直播播期与插秧的栽期相同时,机直播水稻亩产将较机插、手插低80公斤左右,而机插、手插水稻亩产则差异不显著。群体颖花量和穗粒数差异,是造成不同栽植技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虽然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示范园区内的田块并非比较试验田,但同样让这个共识反复得到印证。
省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水稻科科长周虹介绍,我省种植的 2800 万亩水稻中,50%以上采用手插秧,主要集中在丘陵地区等不利于展开机械化作业的区域;40%采用机械插秧,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等地;机械直播技术运用面积仅5%左右。
机械育插秧是最好的技术?对于这个问题,任万军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不同水稻栽植技术诞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具备各自的优势和问题,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副教授陈勇以幽默的口吻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技术,实施者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要点执行,才是能否发挥最大优势效力的关键所在。采用机械化育插秧,如不重视育秧环节,移栽时秧块质量不高的秧苗,后续产量也会受到影响。采用机械直播技术,如果不重视水肥和杂草管理,种子泡烂、杂草滋生、颗粒无收的前车之鉴也比比皆是。
任万军直言,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就是要助力农业从业者增强对生产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把控,降低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程度。任万军建议种植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水稻栽植方式,向着丰产丰收这一亘古不变的农人目标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