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种植户查看马铃薯长势。
□文/图南方农村报记者戴春晨
夕阳斜照,马玉顺满面笑容。
据目前的天气预判,惠州市惠东县铁涌镇的这位马铃薯种植户又将迎来丰收。去年,130多亩马铃薯平均单产逼近8000斤,马玉顺收获了超100万元的“真金白银”。今年冬种日照充足,单产突破7000斤问题不大。
“马铃薯要高产,种薯为先,其次要解决好土壤和水肥的问题。”马玉顺如是总结他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
马玉顺创造的高产量并不是孤例。惠东、陆丰的一些农户种植的马铃薯,近年来亩产量均能稳定在6000斤以上。记者了解到,选用优质的脱毒种薯,改良某些技术上的细节,成为促进马铃薯稳产增产的有效途径。
脱毒种薯是增产基础
选种薯,是种马铃薯的起点。埋下去的种薯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100多天后挖出来的产量。
在陆丰市南塘镇田墩村,几位马铃薯种植户正在经历脱毒种薯给土地带来的转变。
“好种薯和差种薯,差别非常大。”今年种有10余亩马铃薯的村民陈春旭说。据他和村民们介绍,2013年之前,他们选用的种薯是从镇上的小贩手里购买的,加上村民一亩地只用25斤左右的有机肥,马铃薯亩产一直徘徊在3000-4000斤的低水平。今年,他们引进了脱毒的粤引85-38种薯,并将有机肥亩用量增加到500斤左右,马铃薯产量明显走高,预计今年亩产量将超过7000斤。高产量加上近年来马铃薯行情表现理想,田墩村众多村民纷纷利用冬闲田新种或扩种,全村种植面积从早年100余亩扩大到现在500余亩。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梁德霖认为,广东一些地区多年来将商品薯当作种薯,制约了产量的提升。近年来,一些种植户意识到种薯的重要,宁愿投入更大成本购买最好的第二代种薯。
目前,受气候影响,南方冬种马铃薯主要采取“北繁南种”的方式。10月份之后,北方种薯沿路南下,在广东、广西、福建诸省温暖的冬闲田继续生长。农业厅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目前冬种马铃薯面积约70多万亩,而适宜种植冬种马铃薯的面积有500多万亩。由于南方气候对北方繁育种薯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加上南下调运路途远、渠道混杂,南方冬种区一直对优质脱毒种薯有着强烈的市场需求。按10亩马铃薯对应1亩马铃薯种薯的比例,广东全省目前马铃薯种薯需求量在7万亩。考虑到主粮化战略后马铃薯地位提升,广东冬种马铃薯种植规模还将扩大。
近年来,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惠东县奕达农贸有限公司等六家广东企业,先后以独资或合作方式在内蒙古、河北、甘肃等地建立马铃薯脱毒微型薯和原种扩繁基地,一定程度缓解了南方种薯的供需矛盾,但目前种薯供应量远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梁德霖表示,目前种薯供应处在种薯企业自发寻找市场的阶段,尚缺少政府层面上的协调规划。
覆膜技术有新突破
对于马铃薯种植而言,关键因素不仅在种薯选用,技术环节的改良,往往能增加额外的收获。
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推出的一种新的黑膜覆盖技术,正让马玉顺的“土壤和水肥管理”变得更加顺心应手。
在广东马铃薯主产区,稻草覆盖和黑膜覆盖是两种常规种植技术。使用稻草覆盖,肥水容易流失,青头率常高达10%;而使用黑膜覆盖,虽然可以保持水分、省力除草,但挖薯时又容易导致黑膜残留,污染农田。据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智刚介绍,马玉顺用的黑膜厚度为0.08mm,韧性较强,收获时不易破损残留,又不至于阻挡薯苗破膜而出,突破了原来的技术瓶颈。
在陆丰市南塘镇,“土专家”种植户叶乃纺更加领会“不违农时”的道理。“这里种马铃薯的最好时机在立冬和小雪之间。”叶乃纺介绍,马铃薯适宜温度在5℃-25℃,种得过早,马铃薯容易遭遇高温;种得过晚,容易错过光照好的生长良机。在马铃薯生长60天左右时,抑制叶和茎的生长,可促使地下块茎膨大和皮质增厚,而皮质增厚的马铃薯更加便于保存运输。
马玉顺总结说,平时的田间管理做到位,马铃薯很容易保持稳定的产量。再遇到好天气,日照充足,便可以实现高产。
“再好的产业,没有政府支持终究还是在纸上。”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成来表示。由于马铃薯种植成本超过3000元/亩,许多对马铃薯陌生的农户不愿尝试引进其它地区的种植技术。此外,马铃薯对农田的基础建设和排灌设施的要求,农户无法完全承担。他建议,政府可通过马铃薯良种补贴、专项资金和种植保险补贴等方式,支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