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大化县板升乡党委宣传委员、副乡长农光江

夜晚十点多,被一个微信昵称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网友添加为好友,第一感觉就是这个人应该是销售人员,是要向我推销什么产品吧?工作了一天,疲倦得不想去理会,也就自然忽略了。第二天,他又重新发来添加好友的请求,我见他这样锲而不舍,也抱着好奇的心态,同意添加为好友。微信很快显示信息,才知道他就是我们大化县板升乡弄勇村党支书田贵琮。在日后的接触中,他让我明白“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含义。

每当和他开车从弄勇村路口零公里处到弄岭屯时,他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告诉我,正是因为这段路改变了他的人生规划,也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起点。田贵琮以前是在深圳某大企业任车队队长,一人管理几十辆车和几十个人,在别人务工工资还是几百元的时候,他的工资已经达到三千多元。他是村里人学习的榜样。

2012年,政府计划修建一条从弄勇村零公里至弄岭屯的道路,因施工难度大,项目经费少,没有人愿意来承接。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毅然决然放弃大企业高薪和大城市舒适生活,回到贫瘠家乡,承接下这项工程。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这样一个明知赚不到钱的工程,他为何要接下来?家人都极力反对,村里人也笑他是疯了,没有人相信他能用这点资金修好这条悬崖峭壁的山路。每当说到这,他眼眶里都闪着泪光。为修好这段路,他亲自带工人,白天在悬崖边放炮开路,晚上在野外露宿守夜;夏天顶着烈日酷暑,冬天忍受严寒风霜。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经过一年三个月的奋战,道路终于全线通行。我问:“你明知道修这条路的艰难,为什么还选择接下这个任务?”他淡淡地说:“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去,为了让他们能改变命运。”他接着说:“以前,他们从家到学校要走近10个小时,每个学期都是放假才回家一次,所以好多同伴都选择不读初中。我不想我们下一代还是这个样子。”他说得动容,我听得热泪盈眶。

“为什么修完路后,你还选择留下来呢?”我问道。他略微迟疑,说道:“为了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在这条路通车的那天,屯里一位老人家握着他的手,喜极而泣:“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活着能看到这条路通车,我还有上板升街的机会。”老人的话让他一宿无眠,家乡人就为能修一条路而满足啦?不是的。他决定留下来,带领乡亲们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他们看到更宽更远的世界,看到以前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致富就要创业。田贵琮通过调查走访,决定因地制宜发展养猪产业。因为没有养猪经验,他报名学习畜牧养殖专业,并获得大专学历。有了专业知识,他开始修建养猪场。建着建着,老百姓就奇怪了,养猪为什么要建这么好的场子,比人住得还好?他便和他们讲养猪知识,不过大家却只是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人笑话说:“我养了一辈子猪,还要你一个没有养过一天猪的人来教?”山里的人见识不多,思想保守,他只能自己默默地做。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成功了,别人才会信服。

养猪场顺利投产,他对猪比对自己孩子还要好,恨不得天天和猪一起生活,很多人都笑他成了“猪八戒”,内行的叫他猪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获得了成功,山里人养猪出栏一般用9个月,他用5个月就可以了。见到他的成功,周边的人纷纷来请教他。他当然愿意手把手带着他们,很快村里有了4个养猪场,年生猪存栏400多头。同时,带动散养户60多户,每户年生猪存栏约10头。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收入明显提高,生活也从贫穷走向富裕。

一个人致富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全村群众都富起来。2021年3月,田贵琮高票当选弄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推动乡村振兴,带领全村群众走向美好生活成为他的责任和使命。他每天穿梭在村里每一个角落,了解群众生活生产情况,倾听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谋划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田贵琮上任时,村集体经济不足5万元,并且不少收入来自委托经营项目分红,依靠自身发展的项目规模小、效益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想要解决群众致富问题,村集体就要先致富,就要有村级主导产业。但是,弄勇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土地匮乏,要选择符合村里发展的产业“难于上青天”。为此,他认真研究政府出台的产业发展文件,到附近乡镇村学习取经,和群众了解家庭产业发展需求。

后来,和村“两委”、村民代表坐下来研究,决定发展湖羊养殖。但村里没有养殖湖羊的经验可借鉴,怎么办?田贵琮就自掏1.4万元购买了18只湖羊,从自家养起,边养殖边学习,获得第一手养殖知识。我问他:“你怎么不拿村集体经济资金直接发展湖羊养殖,而是自己掏腰包先试养呢?如果不成功,那你不是损失一万多元了吗?”他说:“如果我养殖不成功,仅仅损失自己一万多元;如果拿村集体经济资金养殖不成功,损失就是10多万元了,要想再找钱办事创业就难了。”我瞬间感到羞愧,我一个乡府干部都没有他这样的觉悟。

田贵琮养殖湖羊获得了成功,掌握了一些要领,总结出了一套过得硬、行得通的经验和办法。2022年,弄勇建成弄岭湖羊养殖示范场,养殖种羊规模300多只,当年就实现年销售羔羊400多只,村集体收入25万余元,带动周边30多户群众种植牧草200余亩,年收购群众牧草300余吨,群众增收10多万元,真正让群众融入村级产业。同时,养殖场雇用2名村民长期性就业、10名村民临时性就业,年发放工资8万多元。一石激起千层浪,村级产业的发展和村“两委”服务水平的提升,大大激发了村民内生动力,现在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有100多家,占全村户数的30%。

在田贵琮看来,“服务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把老百姓的事办好,把每一个村民的利益维护好,大事要办好,小事更要办好。全村有260户1425人生活很困难,自身发展条件脆弱,他带领村“两委”干部上门认真核实,及时落实兜底政策,做到应保尽保。脱贫户有劳动力到区外务工,该得到交通补贴的,坚决不能落下一个人。仅2022年,村里就有429人获得补贴21.45万元,还有75人获得教育帮扶“雨露计划”补助共11.19万元,有268户获得产业奖补资金102.6万元。

“服务最后一公里”,听起来路程很短,却是田贵琮每一天辛勤的付出,只有敢舍弃、勇担当、懂奉献的人,才能坚持一直走下去。田贵琮心里很清楚,做好群众信赖的“领头羊”、政府忠诚的“推销人”、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的“践行者”,才是真正做好“服务最后一公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