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根本,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为打造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我国种业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深化种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断提升良种自主创新和供应保障能力。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隆平高科等中国种业企业逐步走进国际市场,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步伐更加有力。
一、种质资源基础不断拓宽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能力明显提升,种业自主创新的底气不断夯实。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1.76亿元,支持85个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场区圃)项目建设。其中,即将竣工的国家种质库新库容量达150万份,居世界一流水平。目前,国家农作物种质库长期保存资源总量达到51万份,位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级家畜基因库以精液、胚胎、细胞等体外保存种质形式,战略保存了370个畜禽品种的遗传材料90万份,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由1个国家种质资源长期库(含复份库)、53个中期库(圃)、205个原生境保护点构成的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基本覆盖了主要农业生态区。健全了原产地保护与异地保护相结合、活体保护与遗传材料保存互为补充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国家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总量达到196个,保护能力不断提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持续推进,新收集资源5.5万份,其中90%以上是国家尚未保存的资源。2019年,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要求、新举措,彰显了我国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现代种业创新的决心。
二、育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和畜禽遗传改良工作深入推进,先后选育了一批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部分品种逐步弥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十三五”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政产学研一体的联合攻关育种新机制,审定推广一大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品种,国家及省级累计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近2万个,实现了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单产平均提高5%以上;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加快推进,为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保障;先后累计培育47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其中京红京粉蛋鸡、中新白羽肉鸭、阿什旦牦牛等多个新品种(配套系)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我国多元化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良种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40%。
三、良种基地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初步构建了农作物与畜禽良种繁育和生产供种体系,基本保障了全国70%以上的作物用种需求和75%以上畜禽养殖用种需求。农作物种业方面,形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以52个“两杂”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良繁基地为骨干的国家级良种生产繁育新格局。其中,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分别占到全国85%和75%以上,较“十三五”以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畜禽种业方面,基本建成 了以203家国家核心育种场、33家良种扩繁推广基地为支撑,质量检测中心、品种测定站、遗传评估中心为保障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辐射全国75%以上的畜禽养殖用种。我国主要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高产蛋鸡育种能力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黄羽肉鸡品种全部为自主培育品种,白羽肉鸭打破了对国外引进品种的依赖。
四、种业治理能力水平逐步提高
机构改革后,农业农村部围绕种业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定位,种业治理服务体系在深化改革、强化建设中不断完善,种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以《种子法》《畜牧法》为核心的种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我国种业的法治环境。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明显提高,重点研究领域屡获突破,种业确权成果比试点前增加50%以上。建设种业大数据平台,基本实现了育种创新到品种测试的数字化、经营主体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市场监测和公共服务业务的信息化。不断完善部省两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应对突发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分子技术在种业监管中的应用,违法生产经营案件明显减少,种子种畜禽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种 猪生产性能测定合格率为81.7%,种公牛冷冻精液、种猪常温精液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 98.4%、90.9%。
五、种业企业发展实力不断壮大
我国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市场价值已接近6000亿元。种业企业内在动力明显增强,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部分企业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9年,先正达、隆平高科、北大荒垦丰、苏垦农发4家企业跻身全球种子销售额前20强。隆平高科的水稻种子业务、苏垦农发的小麦种子业务更是全球种业领域的重要力量。在畜禽种业上,新希望六合、温氏集团分列全球前十家禽生产商第四位和第五位;峪口禽业跻身世界三大蛋鸡育种公司之列,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蛋鸡制种公司。“十三五”期间,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数增加20%以上,挂牌上市企业60余家,前50强企业市场份额提高到35%。全国生猪前20强企业年出栏占比超过12%;前5家蛋鸡、前18家肉鸡育种企业培育的品种在国产蛋鸡、肉鸡市场占比均超过90%。
当前,现代种业已成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快速迭代、市场垄断、全球化竞争的高 科技产业。我国种业虽取得快速发展,但仍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初期阶段。与种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业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受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种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更加凸显。展望“十四五”,我国种业发展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坚定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现代种业强国为目标,坚持把种业摆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导环节和核心位置,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种业自主创新体系、良种生产保障体系、监管服务体 系,进一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提升种业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种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提升种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 争力,为实现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