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跳出农门”是彭江林的梦想。2017年前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船山区桂花镇的小村庄。然而2013年后,已经实现梦想的他又从深圳回了家乡,并利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开启了实现另一个梦想的征程。发展养殖业,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如今,由他创办的鹤林水乡养殖合作社,已是国家无公害水产品和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是全国农民专合会社300强之一,年产值可达1700余万元。
不当老总当农户回乡发展养殖产业
记者看见彭江林的时候,他正忙着给鱼塘的鱼喂饲料。2013年,彭江林从深圳回到家乡船山区,准备搞养殖业。对彭江林的归来,他的父母极力反对,认为农村的娃好不容易跳出“农门”脱掉‘农皮’,为什么又要回到农村当农民。
“我当时在深圳开了一个人防公司,每年都有几千万的工程量,我父母就非常不理解我的行为。”但彭江林并没有因为家人的反对就停止回乡创业的步伐。
经过多番考察,彭江林决定在船山区鹤林村发展养鱼产业,正当满怀激情决心放手一博时,却遭遇了接踵而来的困难——当地村民拒绝土地流转。
“在鹤林村的村民们看来,如果把土地流转出去,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因此他们拒绝流转土地。”彭江林说,村民都有一种恋土情节,种了一辈子的地,突然就要给别人,村民们很不愿意。
为此,彭江林和鹤林村的村干部们挨家挨户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解释土地流转的含义,告诉他们通过流转土地并不会失去自己的土地所有权。彭江林的精诚打开了“金石”,这才为养殖业开了个头。
遭遇困难建立技术队伍突破难关
建养鱼场,买鱼苗,运饲料,奔忙在乡间田坎上,彭江林不亦乐乎,然而收益和付出却不成正比。
“前两年的时候,都是亏损状态,投进去的钱,水泡都没有冒一个。”起初,彭江林是个养鱼的门外汉,因为没有技术,他选择依靠自己所购买饲料公司的技术。但没料到的是,饲料公司的技术也不到位,彭江林的鱼塘损失了3万斤鱼,直接经济损失达20余万。
“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遭受打击过后,彭江林突然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在船山区农业局的引荐下,他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引进华中农业大学技术团队,不仅解决了养鱼的技术问题,还创新淡水鱼类养殖技术。除此之外,彭江林还坚持在四川农业大学培训了三年,每年几个月的培训让彭江林从最初的“门外汉”变为养鱼专业户。
但彭江林并不满足于此。考虑到四大家鱼的利润较低,他开始尝试养殖胭脂鱼和鸭嘴鲟鱼等市场售价较高的鱼。
“刚开始,我是把胭脂鱼和鸭嘴鲟鱼纯养,但是胭脂鱼和鸭嘴鲟鱼的水质不好把控,死亡率较高。”彭江林说,经过与技术人员研究,他们改变了单一的水产养殖理念,把胭脂鱼和鸭嘴鲟鱼套养在四大家鱼里面。“套养后,死亡率大大降低,每斤鱼的成本也缩减了许多,利润也大大提高。”
“挫折只会让我更加坚强,选择好的路我会坚定走下去。”历经重重磨难,养鱼场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2017年,彭江林养鱼场共产名优商品鱼156万斤,产值1700余万元,利润达570万。“我还种了400亩的果树,今年也有收成了。”
如今,合作社渐渐走上正轨,彭江林开始考虑如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把养鱼的技术教授给前来合作社工作的村民,在他们掌握技术后,为他们提供鱼苗帮助他们进行养殖,并在收获的时候帮助他们销售。如今,在彭江林的带领下,当地的许多村民也开启了自己的养鱼产业,收入大大提高。(范晶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