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11月21日,21世纪金融发展(丽泽)年会在京举办。本届年会由丰台区人民政府和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聚焦“守正创新谋发展 笃行致远谱新篇”的时代主题。廊坊银行行长助理单正勇出席2023特色金融论坛分享了他对于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单正勇首先介绍了廊坊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他介绍,廊坊银行于2017年开始构建“双核心”,稳步提升该行科技监管评级,之后推进线上贷款和线下零售的转型,今年开始探索产业互联网。“经历了一个追赶的过程,目前我行零售数字化转型已经基本达到行业良好水平,正在推动对公的全面转型。”单正勇表示。
据介绍,从总体成效来看,廊坊银行是零售数字化转型做到了“业务先导,技术辅助和支撑”。目前该行零售存款在当地同业中的占比已超过60%,零售贷款占比达到全行贷款的40%,存贷两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
单正勇进一步指出,虽然该行的零售数字化转型从结果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从技术角度来讲,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简单来就是有效规模效应不足,这其实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魔咒。”单正勇说道。他指出,由于中小银行地域覆盖比较有限,数字化转型仅在零售条线接受程度高,但依然是投入大且规模效应低。
中小银行到底该怎么办?单正勇表示,应当从两个方面开展。
第一,科技要“向前走一步”,融入业务。无论是通过集聚科技力量支撑业务发展,还是在有限人员投入下提升产能,或者协助业务条线扩大“作战根据地”,并在有限的空间中提升收益,总体来讲就是要发挥科技的主动能动性,在有限中创造无限。
第二,科技要比业务快半步,提升业务杠杆。要探索在守好自己的主业的同时,技术和产品如何提升产能,为全行提供数据和人才支持,实现守正出奇的效果。
此外,单正勇还谈到,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从战略层面看,需要有科技战略和业务战略的“双轮驱动”,同时需要有战略规划的落地支撑。具体到廊坊银行,该行战略规划的四个落脚点,包括需求架构中心、数字银行部、科技子公司和大数据中心:需求架构中心统领全行需求落地;数字银行部负责技术前瞻性尝试、先试先行;科技子公司负责满足全行开发需求;大数据中心负责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
论坛上,单正勇还坦诚地分享了该行数字化转型中的多个实例,以说明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讲几个小的故事,在整个推广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单正勇说道。
譬如引入移动开发平台。在该行手机银行平台发展较为落后的时候,业务部门期待引入现成厂商和产品,科技部门则考虑从底座层面进行解决,这就是一个矛盾所在。最终该行引入Mpaas移动开发平台,有效降低技术门槛、混合开发更高效,缩短开发周期,减少研发成本,同时还能对手机银行APP性能指标进行监控,为提升用户体验提供数据支撑。
又如该行远程银行的引入。疫情期间银行客户服务受阻,且中小银行网点受限、客户经理人员有限,在这一情况下该行克服内部压力,由数字银行部引入远程视频银行,直销银行先行试点探索服务模式。后来又将远程视频银行转交至运营客服中心进行运营和管理,运用自己的力量进行改造,这对该行的跨网点运营人员统筹形成了很好的支撑。客户经理、远程银行、手机银行三个渠道齐头并进的数字化的改革,对整个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会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第三是营销中台。以往中小银行比较习惯于做线下活动,在做线上活动的时候开发时间及其漫长。后来该行在参考了行业领先实践的基础上搭建了营销中台,形成数字营销活动的标准化、可视化,并且给分支行赋能。原来由总部、总行统筹的营销活动投放,后期分行也可以基于系统进行相关策划,实现了“一端发布、多端投放”。
在分享的最后,单正勇谈到,近年来该行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小小的心得,有非常大的压力”。从技术驱动业务的角度总结来看,单正勇认为,第一中小银行要自律和自我更新,从问题中寻找机会,寻找结构性的改变,敢于跳出来看当下的实践是否真的合适。
“第二个是根植于中小银行的实际,其实我们资源确实比较有限,很多‘高大上’的经验我们用不了,因为资源支撑不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对齐比我们领先三年左右的银行,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方法总是比问题多。”单正勇说道。
最后是与时俱进。技术革命在与日俱增,譬如当下生成式大模型的发展对业务的冲击就非常大。最近业界存在一个普遍观点,如果用ChatGPT来做辅助代码,中小银行大概能减少20%至30%的科技开发投入,这在未来也是非常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