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威信是红军长征经滇的第一站,在此召开的扎西会议被列为红军长征35个重要事件之一。然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威信,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却由于地理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成为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欠发达山区县。

因山多地少收成微薄,外出打工成了群众主要的经济来源。外出务工让大多农村群众脱了贫,甚至富了起来。然而,还有一部分没能走出去的群众还生活在贫困中。今年7月底,威信县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46户38562人,贫困发生率达10.32%。

按照计划,昭通市将威信县列为了2017年第一个脱贫摘帽县。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县人力资源办主任倪仕龙告诉记者,除常规的措施外,县里还积极扶持创新创业活动,推进回引创业工作,招引本县在外务工人员、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创业就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9月27日,记者来到红军曾经经过的水田镇湾子苗寨,碰见正在招呼游客的熊杰红。2009年,熊杰红动员了寨子里7位苗族妇女,让她们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留在寨中,与她一起组成了一支“代理妈妈”团队,照顾孩子并让外出的邻居安心打工。

为了让湾子苗寨的红色旅游得到更好地发展,也让“代理妈妈”们能奔上小康,近4年来,威信县在湾子苗寨投入382.4万元资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县妇联还在自身组织的各类创业贷款中优先支持“代理妈妈”创业,并积极协调扶贫资金2万元支持“代理妈妈”发展农家乐、李子种植、土鸡养殖等产业。

威信县像湾子苗寨这样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红火了起来。湾子苗寨在十八冶打工的陶伟看到前景,回乡创业办起了农家乐,现在每年收入多达10万元。

近年来,全县有45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成功,带动了2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该县以科技示范为引领,采取能人建基地、流转土地入股、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大力发展绿化苗木、猕猴桃、中药材等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方式,带动群众发展能繁母牛、乌金猪、圈养羊和林下土鸡养殖。并继承红色基因、依托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大力发展村寨乡村旅游。

在双河苗族彝族乡楠木村,从江浙打工回村的郭发瑶正在建盖住房。现在,他们都可以就近在村里打工了,这些都缘于本乡能人魏显富被政府招引回乡后成立的苗木专业合作社。他说,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每亩400斤玉米120元租金收入外,还有到合作社打工每天100~150元的工资收入,以及合作社40%的利润分成,林下产业的收入,贫困户还有10%的股本分红。

魏显富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合作社已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406户销售农户户均分红1.08万元。现测算,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左右,种植区1587户群众每户将实现年均收入3.2万元。”

乡党委书记应永斌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种植绿化苗木8400亩,分布在全乡的7个村38个村民小组。目前正在组织栽种的5000亩完成后,全乡绿化苗木种植面积将达到1.34万亩,种植区覆盖农户1587户7111人,其中贫困户240户823人。今年,最迟到明年,所有的贫困户都可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魏显富是威信回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他的成功激发了威信更多打工能人“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该县通过招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让资金、项目、人才回流县内,将过去“输出一人脱贫一家”转变为了“一人创业致富一方”,返乡创业已经成为该县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