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原本是家里衣食无忧的小公主,大学毕业后在上海谋得了一份光鲜亮丽的白领工作。
然而几年后,父亲生意遭遇变故,几番劝说之下将她从上海召回老家养牛,生活条件之变可谓是天上地下。
她也曾从心底抵触过,也曾勉强顺应过,但慢慢地开始悟起这养牛的门道,竟从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
现如今,她已经将父亲的养牛场扩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农业公司,经营项目也不断扩大,年收入轻松破千万。
她就是河南洛阳八零后的美女“牛倌”殷海丽。
殷海丽,1987年生于河南洛阳伊川县,父亲做建材生意,生活上也算是衣食无忧。大学毕业之后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挤进了遍地是黄金的大上海,想在此立足生存。
经过几年的奋斗,殷海丽也的确从一个普通的沪漂,长成了人人羡慕的白领丽人,拥有了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每天踩着高跟鞋穿着板正的职业装坐在24小时恒温的写字间里。
看着日子一天天变好,殷海丽也计划着要在上海扎根定居,然而父亲的一个电话却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2010年,父亲的建材生意遭遇变故,恰逢当地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父亲便决定转行养牛,还打算把殷海丽从上海召回来一起养牛。
起初殷海丽是坚决拒绝的,但是耐不住父亲一遍遍地催促,最终还是极不情愿辞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伊川老家,脱了高跟鞋跟着父亲钻进了满是牛粪和草料的牛棚。
一开始,殷海丽内心非常抵触这行,整日也没有几句话,跟着父亲身后干活也是心不在焉,当时她心里就盘算着,等过几日父亲慢慢放弃了让她留下的念头,就赶紧回上海去继续找工作,但是后来有一次和父亲出差的经历,让她彻底转变了想法。
牛场的仔牛都要到遥远的东北去进货,每次往返都要十几天的路程,已经年过六十的父亲这一路奔波劳碌,吃不好睡不香,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殷海丽看着父亲颤颤巍巍地爬到半挂车上去看牛的时候,才突然觉得父亲原来真的老了,而自己也应该负担起一份做儿女的责任和义务,既然父亲认为养牛能赚钱,自己为何不认真去试一试呢。
于是回到养殖场后,殷海丽一改往日漫不经心的态度,开始认认真真跟着父亲学习养牛知识,无论是拌饲料、铲牛粪、消杀防疫,殷海丽都做得有模有样。
父亲看了也甚是欣慰,眼看着第一批肉牛就要出栏上市,殷海丽也从中感觉到了收获的喜悦,但是等到年底算账的时候,殷海丽却皱起了眉头。
原来当时牛场里养的是肥牛,从外地购入架子牛之后在养殖场养到够出栏的标准,之后会有销售商来收购,其实赚的也就是养大过程中间的差价,但是在这期间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和精力,优质的架子牛几乎都在东北,遥远的运输途径会造成将近20%的折损。
这些七七八八的成本算下来,每头牛到出栏的时候其实没有多少利润,辛辛苦苦一年也不过就是赚了个打工钱。
于是,殷海丽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学习,她发现养母牛卖仔牛这个模式非常赚钱,一头仔牛能买到1.2-1.3万元,养殖只需要6个月,投入不过几千块钱,而一头成年的母牛只要养的好能生很多小牛,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随后,她便把这个想法讲给父亲听,父亲也很支持她的计划,于是不惜拿出全部身家让她放手一搏。
获得父亲支持的殷海丽也是信心满满,她一口气进了600多头母牛,投入了上千万,准备大展拳脚。
但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她的不是首战告捷,而是当头一盆冷水,买回来的母牛才养了没几个月就接连死去,最后勉强剩下不到200头,并且还都没精打采,根本没有生育能力。
一下子把父亲大半生的积蓄都赔了进去,殷海丽备受打击,她觉得自己辜负了父亲的信任,但是父亲并没有责怪她,只是问她到底要不要继续坚持,这让殷海丽重新燃起了斗志。
她赶紧振作起来,找了当地知名的养殖专家到现场研判指导,帮助她改进饲养方法,排查关键漏洞,破解当前的难题。
经过专家的指导,殷海丽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她此前对草料的把控不够严格,没有做到干湿分离,混在一起的时候就容易发霉,牛吃了就会生病,而且草料的比例不够精准,人工调制的时候还容易混进细菌和杂物,饲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牛的生长状态,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丝毫马虎不得。
找到了问题就要精准施策去破解,殷海丽随后便给养殖场做了全方位的硬件升级。首先她购入了全自动草料搅拌机,不仅能精准配比,还能根据母牛和小牛的不同需求,切割出粗细不等的草料,方便消化。
然后,她又聘请专家进行科学的营养搭配,母牛的养殖、怀孕、生产等各个流程对营养的需求都各不相同,通过专家的指导,适当的加入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能有效提高母牛的健康水平,也能生出更好的仔牛。
最后,殷海丽还给母牛做了一套恒温的“产房”,给牛棚加上防风帘,给水槽加装了加热装置,这样母牛就能一直喝到温水,可以避免拉肚子或者因为水温过低而流产,生产之后的母牛也能避免吹风或者着凉,这样能更好的恢复状态,才能继续生出健康的仔牛。
就这样,在殷海丽的精心照料下,第一批母牛终于顺利产仔,幼牛的成活率更是达到了90%以上。
让母牛产仔的的事情成功后,殷海丽又想到要想让养殖户放心地把小牛买回去,就必须要让他们了解牛的真实状况,于是她将养殖场对外开放参观,买家可以真实地看到母牛和小牛的生长环境,同时她还承诺买回去的小牛一个月内出现任何健康问题都可以全额退款。
实施这两条政策后,殷海丽的小牛卖得非常好,虽然比其他养殖场的仔牛贵了1000块钱,但依旧是供不应求。
仅仅在2014年殷海丽就成功卖出了400多头小牛,母牛也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始终保持健康的状况,于是父亲便将整个养殖场都交给她管理,自己退居幕后。
殷海丽全面接手养殖场后,又开始动起了脑筋,她将新生产的母牛留下,公牛出售,这样就等于自己又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母牛,再次降低成本,而对于那些生育能力退化的母牛,殷海丽一时之间也开始有些犯愁,不知道要如何处理。
母牛大多是肥肉多,如果当成普通的商品牛来卖很少有屠宰场愿意收购。后来殷海丽在吃潮汕火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这种传统美食里使用的牛肉偏肥,这样涮起来吃的时候才够香,还可以做成牛肉卷之后切片,并不影响口感。
于是,殷海丽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一家火锅店的老板,把他带到养殖场参观,然后又亲口尝了牛肉,老板非常满意,当下就签订了合同。
之后殷海丽用同样的方式跟好几个火锅店达成合作,这样一来母牛也有了销路,形成了一条完整畅通的销售链条。
至此,养殖场每年的销售量从几百头扩大到了几千头,殷海丽不仅把当年赔进去的钱都赚了回来,甚至实现了翻倍的盈利,年赚千万。
当然,在实现自己富裕的同时殷海丽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2016年殷海丽将洛阳成兴农业有限公司扩大为新型农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脱贫。
公司负责顶层管理,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市场对接等整体运营,合作社负责搭建养殖场和各种基础设施,村民入股合作社并参与养殖,贫困户如果有入股意愿的公司也可以提供贷款担保。
通过这样的模式,从2016年起公司向合作社成员分发福利950余万元,平均每人每年可拿到6000多元。
与此同时,在扩大厂区的时候流转周边土地,每年每户农民可增收30余万元,而这些人不再种地之后年轻人可以去城里打工,不愿离家太远的村民,殷海丽就会招到养殖场里工作,用这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就业60余人。
也因此,殷海丽获得了2016年伊川县“脱贫攻坚社会帮扶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还受邀参加在北京星光影视基地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世纪大采风,并荣获“当代农村致富优秀带头人”荣誉称号。
荣誉加身的殷海丽并没有忘本,反而更热衷于慈善,逢年过节时她都会去村里的贫困村民家里慰问,尽自己所能的帮助有需要的人。
近年来,殷海丽又受到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发展绿色农业的启发,随着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养殖量的增加伴随着牛粪的日处理量也在不断增大,牲畜废弃物的处理成本也在不断提高,然而牛粪本身就是非常优质的有机肥,就这么白白丢掉了岂不是浪费,如果能够转化成有机肥岂不是又多了一条产业链。
起初殷海丽尝试跟其他加工厂合作,但是对方要求他们自己把牛粪拉过来,这样需要付出更高的人工和运输成本,于是殷海丽索性自己生产。
2019年殷海丽投资500多万,在伊川县鸦岭镇建设了一座洛阳当时最大规模的有机化肥厂。6000亩的生产车间,年产量可达到2万吨,其对应转化为设施农业的产值高达3000多万。
除此之外,每年可回收秸秆5万余吨,实现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万余亩,对应可提高农户收入700余万元,在有效减少秸秆焚烧的同时真证实现变废为宝,不仅实现农民增收,还能进行资源化利用,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贡献力量。
如今的殷海丽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柔柔弱弱的白领女孩,而是成长为了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新型农业企业带头人,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还对她进行了专题报道。
有了如此高的成就,殷海丽依旧没有停止奋进的脚步,反而通过不断优化环境,引进先进设备,更新养殖技术,努力打造出全国先进繁育母牛基地,为行业发展助力。
对于殷海丽来说,当年被父亲从光怪陆离的大上海召回老家,也许只是人生中的一场意外,然而后面经历的十几年的坎坷和获得的成就却是她脚踏实地勤恳努力的必然收获,只要肯付出辛苦就一定能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