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生财有道》)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北边缘,属半干旱地带。曾经这里生态贫瘠,是集中连片特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让固原的荒山逐渐变成绿地;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更让固原的贫困人口发生率从35.2%逐步下降到目前的3.67%。在生态与经济并重、山绿与民富双赢的发展思路下,产业扶贫称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持续动力。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多用于动物饲料,适宜干旱地区生长。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产业正是固原市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支柱产业。
余宝,2008年开始从事牧草产业。当时大学刚毕业不久的他,带着对农业深厚的情怀和对紫花苜蓿极大的兴趣,开始了创业研发。起初,苜蓿因其抗碱、抗旱的特性主要用于生态修复。后来,随着牧草市场需求量的增加,苜蓿草一年种植、多年收益的粗放式管理和高营养价值,也逐渐被大众挖掘,目前一亩苜蓿草,能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在1500元左右。
近几年,固原市原州区借助国家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退牧还草、振兴奶业苜蓿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的规模化种植,由农户种植管理、合作社进行收购加工。通过“家家养畜,户户种草”的产业格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余宝合作社的苜蓿草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12万亩,带动农民4.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12%。除了草块、草捆,合作社收购的苜蓿草主要用于饲料颗粒和原生态纯植物蛋白饲料的加工,产品销往西南地区各大奶牛厂及乳品企业。全年产能达到5万吨,产值超过1.3亿元。今年年底随着新厂的投入使用,将有更多人加入到苜蓿产业,成为一名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而对于余宝来说,11年的坚守也让他更加坚定,这种小小的草所隐藏的巨大潜力,未来他将继续用这一株草做出产业发展的大文章。
从退耕还林到绿色发展,固原的森林覆盖率也从原来的3%逐渐增长到26.7%。生态的改变,不仅让这个曾经缺水干旱的黄土高原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新的就业渠道。
固原市张易镇的大店村,曾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穷得出名,而根源就在于村里没有外向型产业和加工企业。2014年12月,时任大店村的第一书记翟敬军来到这里之后,开始全方位调研。终于,山林之中偶然发现的一个泉眼,为大店村开启了一扇致富的窗。建矿泉水厂,村民们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事情,在翟敬军的推动下就这样实现了!翟敬军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找到了当时正想转型做农业的王军。
经过一年多的前期筹备,2016年4月,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型饮用水生产企业落户大店村。原本只靠着几亩黄土地生存的大店村村民,因为水厂的建成,也有了新的身份,企业职工。
从加工到物流、销售,水厂的100多位职工,有20%来自大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伊脉水厂被评为宁夏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2019年被自治区授予全区八大扶贫车间之一。目前,水厂的年产值在1000万左右。随着流水线的新增、产能的提高和销售市场的逐步扩展,水厂也将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转型。
位于张易镇的宋洼村,地处六盘山西麓丝路古道。这几年,村里大胆创新,提出了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2016年,宋洼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集体入股200万,并建立了“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保底有租金、收益有分红”的新型经营机制,入股农户以“保底租金+盈余分红”的形式获得收益。这样的经营模式不但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也解决了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村民不但能通过分红获益还能通过打工赚取固定工资。
通过几年的努力,宋洼村基于田园综合体的规划目标,按照生态种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结合的方式,最终将实现多种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未来也将解决大约150人的就业问题,人均经济收入也将有30%的增加。
在宁夏固原市,昔日的荒原变为绿山,以前的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日子也一天天富裕起来。特色农业、全域旅游等产业的构建,彰显了脱贫攻坚战役中产业扶贫的力量。固原市脱贫攻坚的成效、固原市绿色发展的实践,再一次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9月5日18:55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