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高明莉 青岛报道
从种植能手到全村大棚种植户的“主心骨”、技术员,从创建家庭农场到打造蔬菜专业合作社,从普通农民到青岛市即墨区人大代表……多年来,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太平庄村朱爱香带头新建蔬菜大棚,积极推广种植经验,当好村民致富领头雁,念好蔬菜产业“致富经”。
当好致富领头雁
即墨区移风店镇太平庄村的朱爱香是村里的妇联主席,同时也是即墨区人大代表。“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蔬菜大棚女专家,脱贫致富的领头人。”在移风店镇提起朱爱香,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赞赏。
移风店镇太平庄村共有175户560人,耕地总面积近1000亩。2000年,即墨区在西部大沽河沿岸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太平庄村正好在这片区域。由于村庄蔬菜种植面积较小,全部是露天种植。面对新型种植模式,不懂大棚管理技术的村民们,心里犯起了嘀咕,迟迟不愿参与新建大棚。
这时,朱爱香站了出来。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爱学习、爱钻研农业的朱爱香就开始参加农广校的学习和培训,并多次前往潍坊寿光市参观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大棚蔬菜管理理论知识。朱爱香深知大棚蔬菜发展前景可观,她首先做通了丈夫的工作,第一个报了名,带头建起了两座冬暖温室。另外,朱爱香充分利用自己当妇女主任的优势,晚上走家串户做村民的工作,积极动员村民建大棚。
发现村民对于新建大棚还是有些犹豫,朱爱香主动组织村民到寿光实地参观考察。见到潍坊寿光市蔬菜发展势头旺,许多村民动了心。在她和其他村干部的带领下,这一年全村建起冬暖温室14座,大拱棚8个。太平庄村从此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朱爱香也成了村民眼中的种植能人。
培训管理搭平台
太平庄的大棚建起来了,但如何种好大棚蔬菜成了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成了压在朱爱香肩上的一副重担。朱爱香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先在自家大棚进行实践,遇到问题积极向农广校专家请教,取得了好的成效便主动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村民,帮助全村建大棚的村民都掌握新技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为尽快帮助村民掌握成熟的大棚管理技术,朱爱香与即墨区农广校、即墨区移风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加强联系,积极参加农广校的各种培训,她还邀请农广校派来专家到村民大棚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她成为当地实践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她管理的大棚成为示范棚。村民们一有空就来到她的大棚,一块儿观摩、探讨,增长种植经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陈旧的蔬菜品种和普通品质的蔬菜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朱爱香便多次自费到潍坊寿光市等地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为了让村民接受新品种,她每次都是先在自己的大棚内进行试种,成功后再向村民推广。同时,她将学到的新品种配套技术和在种植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一并传授给村民们。几年来,朱爱香先后引进新蔬菜品种10余种。其中,“格雷”辣椒和“吉朗达”西红柿果大、品质好、产量高,每棚每季收入多增50%,村民种植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大棚蔬菜管理上,朱爱香积极与上级农业技术部门加强协调,将农业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引进本村大棚。她牵头并通过上级农业部门将全村主要种植品种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每个大棚都建起了生产记录和化肥、农药使用规范,使全村大棚生产管理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村民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程进行生产,产品不定期进行抽检,建立起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近年来,在即墨区的农产品质量抽检过程中,太平庄村蔬菜每一次、每一个品种都合格,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
创业兴业走向致富路
近几年,在朱爱香的带动和指导下,太平庄村的蔬菜生产已成为全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拱棚发展到现在的170余个,全村发展蔬菜9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太平庄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生产专业村。
2020年,移风店镇坚持“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党员领办合作社”,形成“镇党委—合作社联合社党委—产业党总支—党支部—合作社”的新型组织架构,实现资源整合、规模发展。借着移风店镇大力发展党建引领合作社的东风,朱爱香便将自己的家庭农场升级为青岛爱乡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着力整合合作社资源,扩大销售规模,助力乡村振兴。
“这两年,移风店镇双创中心经常组织直播带货培训,我也去学习了拍摄、剪辑、直播。等我直播带货取得成效后,我再带着村民们一起做直播,扩增销售渠道,减少中间商,让我们的蔬菜直接送达顾客手中。”朱爱香说。
青岛市“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即墨区“三八红旗手”、即墨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即墨区优秀农民技术员……这些年来,众多荣誉纷至沓来,让朱爱香拥有了更多的责任感。朱爱香将继续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蔬”写好村庄发展新篇章,激活乡村振兴产业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