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蘑菇种植技术_致富经蘑菇种植视频_中央7台致富经蘑菇

人物名片

“最美农民”获得者

姓名:曾仲明

年龄:39岁

籍贯:永春

职业:永春县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助理农艺师

核心提示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作为福建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曾仲明就是如此。本着自小对农业的热爱,21岁技校毕业后,他走上了与他人不同的道路,选择在田间地头种植食用菌,一做就是18年。从最初的传统农业到现在的智慧农业,从最开始只有几亩地到现在的永春县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他在农村创业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本报记者 谢宜萱 通讯员 姚德纯 文/图

紧跟时代步伐

做智慧型农业

一款手机软件就能轻松管理50多亩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你相信吗?在永春五里街埔头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记者就亲眼目睹了这一幕,喷灌、调节温湿度、开关大棚,只要打开软件,轻轻一点,就能全部实现远程控制。这是曾仲明近几年重点打造的食用菌栽培体验科普示范基地。除了生产环节智能化,前期的拌料装袋、消毒灭菌、无菌接种也都实现了自动化,年可生产菌棒300万袋,鲜菇1000多吨,年产值可达1000多万元。

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让曾仲明的食用菌产业尝到了科技助农的甜头,在面临产业转型时,他很清楚自己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淘汰,他也意识到如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己有多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缺少的就是如何借力。他到日本学习香菇高温品种菌种的提纯复壮和工厂化栽培管理技术,引入食用菌数控生产线,提高袋栽自动化水平;引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利用云平台,通过网络PC端实时操控;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食用菌大数据生产分析,建立管理数据库,把管理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标准化生产数据,实现食用菌生产网络智能化。

兄弟凑钱找地

种食用菌创业

21岁技校毕业后,他选择到泉州一家台湾农业企业打工,接触到了台湾农业科技的先进和精致,便萌生创业的念头,也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带着19岁和17岁的弟弟开始了食用菌种植的道路。最初,土地是头号难题,他带着两个弟弟在市区清源山附近找地,说服附近村民将土地租给他们,最后租了2.6亩土地。解决了用地问题,资金又是一道坎,他最初想找家里借,但是父母不赞成兄弟三人种菇,想让他们知难而退。于是,三兄弟四处借钱,凑齐了1万多元启动资金,徒手建设出菇竹棚和生产棚,并在老师傅的教导下,开始了最原始的菌包生产。

他们白天干活,晚上挤在8平方米的瓦房里睡觉,瓦房雨天漏水,夏天像蒸笼,冬天进寒风,这样的环境他们挺下来了。然而,创业初期的艰辛还远不止这些,熬到收成了,产品的运输、销售等问题摆在面前。克服了重重困难,他们做出了成绩,并得到了家人的肯定与支持,他们扩建了生产基地,兄弟三人一干就是5年,积累了创业经验。

打造龙头企业

参与精准扶贫

2006年,他从泉州市区返回永春创业,建设食用菌基地,并成立合作社,如今,永春县绿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已是永春县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目前,他在永春建有4个生产基地,6万多平方米大棚,年产鲜菇2200多吨,其中菌棒出口到美国。曾仲明被国务院扶贫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聘为创业导师,被泉州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聘为农民讲师。他为人热心,不管哪里的菇农有技术问题,都耐心细致指导,时常直接到菇房现场传授经验。

他注重合作社的品牌建设,以质取胜。严抓质量安全管控,建立食用菌“一品一码”可追溯体系,平菇被农业部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并被福建省农业厅认定为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合作社被评为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

2015年,他回到老家一都镇,建设食用菌基地,推广香菇反季节层架式栽培,推动香菇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开通环山公路,流转抛荒土地,种植雷竹,带动农户参与创业。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并且辐射带动贫困户22户62人发展食用菌,让贫困户享受更多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消息来源丨泉州晚报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