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果园里的“致富密码”走进清水铺镇橙满园社区,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柑橘、橙子、柚子等果树,绿色、橙色、红色的果子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给寒冷的冬季增添了勃勃生机。
目前,果树种植成为了橙满园社区大多数百姓的“甜蜜事业”。在种植果树普及之前,橙满园社区一直以种植传统低效农作物为主,老百姓们的生活条件没现在这么好。那么,村民们是如何凭着种植果树致富的呢?
“说起在这里种果树的历史,要感谢许猛义这个人。”78岁的社区居民赵连全回忆道。
许猛义是上世纪60年代初来橙满园社区(原南关村)下乡的知青,农业专业毕业的他看到橙满园社区的气候、土质、地形等自然条件跟自己的家乡福建省相似,便带头试着发展种植柑橘等水果。
然而,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没有人愿意冒险将种植粮食的土地让出来种植果树。没办法,许猛义只能在土地边上少量种了些柑橘、橙子等果树进行试验。经过精心培育,果树成功挂果,试验成功了!久而久之,看到有人因种植果树而挣了钱,村民们也陆陆续续改种果树。
“现在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你在社区走一圈看看,到处种的都是柑子、橙子。”赵连全说。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帮扶与支持。
据橙满园社区主任周仕务介绍,2007年镇政府利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相关项目,向村民们免费发放脐橙苗,土地能种多少,百姓就可以领多少果树苗,掀起了村民们种植脐橙的热潮。
“我家那时候也领了一批脐橙苗。”社区居民马俊平说,当初那批脐橙苗现在已经长成了大果树,每年脐橙的销量相当可观。
社区居民赵朝发经营着10余亩的果园,虽然自己有些技术,但是当遇到一些特殊的果树疑难杂症时,他也束手无策。
“我们遇到技术难题时就跟镇政府汇报,镇政府会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来给我们解决难题。”赵朝发说,之前他家种植的果树生了病,就是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来给看好的。
村民要致富,离不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赵朝发就是果农中的典范。他从小爱学习,除了跟着村里前辈学习果树种植技术外,还通过书籍、网络学习。因为技术到位,赵朝发把自家的果园管护得很好,结出的椪柑、橙子等也较之别家的品质高。
“这个脐橙是新品种,每个大概有8两重,可以卖到4元每斤,这样算下来每个橙子至少可以卖到3元。”赵朝发用手托起果树上的一个大橙子自豪地说。
走在赵朝发家的果园里,可以看到同一棵果树上长着椪柑和橙子两种水果。原来赵朝发有自己的一套果树嫁接技术,每当看到别家的果树结出品质高、口感好的果子,他就嫁接到自家的果树上。不仅如此,赵朝发还凭着这套技术到大方、织金等地,给当地的果园搞嫁接,每年也能因此挣到近2万元的收入。
赵朝发的水果主要靠游客到果园自行采摘购买,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来采摘的游客就更多了。“旺季时一天可以有2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我记得最‘火’的一天卖到了7000元!”赵朝发说。
线下销售火热,线上也不能闲着。赵朝发还通过发朋友圈、拍短视频来推销自家的水果,也因此获得了不少网络订单,发展了许多固定的老客户。
事实证明,“因地制宜、有人带头、政策支持、自主创新”就是果园里的“致富密码”。现在的橙满园社区,牢牢掌握了这些“密码”的含义,正在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