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铭给黑豚喂食青草。(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许雯 摄影)

昨日,记者在南充市蓬安县两路乡太安街的丰和特种养殖场里见到了80后小伙子唐铭——耗子养殖户。经了解,他养殖的不是一般的“耗子”,而是一种名叫竹鼠的小动物。

得知记者来意,唐铭带着记者走进了他的竹鼠养殖区。只见一个个用瓷砖隔成的“鼠舍”里,每个格子养着2到4只大小不等的竹鼠。一只只胖乎乎、毛绒绒的竹鼠,有的抱着一节青竹子啃得正欢,有的相互挤在一起,憨态可掬。唐铭介绍,除了养殖竹鼠,这里还有黑豚。笑谈间,他与记者聊起了创业历程。

回乡创业 他选择养竹鼠

唐铭,男,1982年出生。2010年,已是广东某太阳能电池企业技术骨干的他,被派回家乡蓬安任分公司总车间主任。“虽然工作还算稳定,待遇也不错,可‘打工始终是帮别人作嫁衣’,我想要找机会创业。”唐铭说,回乡创业,是他心底一直埋藏的想法。

2011年,在一次朋友的婚礼上,由于帮忙的朋友错放了一段有关竹鼠养殖的视频,让他动了心。随后,他专门去了朋友的养殖场,进行了全方位的细致考察。在了解到竹鼠、黑豚全身是宝,且饲养容易时,唐铭再也坐不住了,他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辞职回乡租下场地,要干养殖。

2012年5月,他妻子龚立秀拿出在外面打拼多年积攒下来准备买房的钱,承包场地、修建圈舍、引进种苗……6月18日,投入近30万元的两路丰和特种养殖场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中如期开张了。“我这个人有点认死理,一旦确定好了的事情,我就是想尽办法也要让它实现。”唐铭说。

几经波折 年产30多万元

“养殖场建起来了,种苗也引进来了,原本就以为只等着见效益了。”起初,唐铭是这样想的。可没过多长时间,“美梦”就被击碎了,买回来的黑豚种苗慢慢地相继死去,让他很是焦急。看着三天两头从圈舍里拿出的黑豚尸体和妻子的愁容,唐铭坐不住了。他一方面积极在书本、网络上寻求解决办法,并向广西等地的养殖业主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将自己的饲养环境与其他业主进行对比,在养殖方面格外用心。

“才开始,他一天就蹲守在圈舍里:查温度、看湿度……”妻子龚立秀介绍说,由于养殖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唐铭成天就围着竹鼠和黑豚转。饲养场内的温度低了,他就想办法给小动物们“烤火”升温;小东西要产仔了,他就守在门口,随时保证养殖场周围具有安静的环境(因黑豚喜静,特别是在生产的时候,如声响过大,极容易引发流产)。

通过不断学习,唐铭逐渐地掌握了竹鼠和黑豚的全套养殖技术。一年后,他的养殖场已初具规模,通过打通的销售渠道,小两口挖到了回乡后的“第一桶金”。沉浸在丰收喜悦里的小两口招了一批工人回来帮忙,当起了“翘脚老板”。然而,去年4月的一天早上,唐铭走进养殖场,与往常“热闹”的场面很不一样,整个场内的反应很淡,他明显感觉不对。“当时,我估计应该出问题了。”说起当时的情景,唐铭仍记忆犹新,“走近一看,养殖架上横七竖八地摆放着很多黑豚僵硬的尸体,我当时心一下就凉了”。原来,是他在购买饲料时粗心大意,买到了发霉的玉米。“还好那次损失不算大,很快就恢复过来了。”正当他庆幸那次的有惊无险时。没过多久,打击再次袭来,让他几乎崩溃。原来,工人在给黑豚割草时,误割到打了农药的青草,喂食过后,整个饲养场,死亡超过大半。

眼瞅着与客户约定的交货时间一天天临近,唐铭只得向客户作解释、赔违约金,妻子也开始和他争吵。“啥子事情都蜂拥而至。那段时间,我成天都是心惊胆战的,感觉总有两把刀子在我心头不定时地猛戳。”唐铭说。

但问题总得解决,他开始四处寻求帮助。困难中崛起的唐铭真正地入了行。

如今,小伙成功开拓了成渝地区和沿海地区市场,并组建了“两路乡丰和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社员共同致富。目前,养殖竹鼠超过1000只,黑豚超过20000只,年产值达三十多万元。“接下来,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逐步开通本地市场,让我养殖的东西能上当地的餐桌。”

邹文虎 文藻超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许雯 摄影报道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