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南新村正振兴

梅州兴宁以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全域振兴

近期,梅州兴宁径南镇新洲村多了个新“茶室”。这里不仅是全村的茶叶、稻米、李果等特产集中亮相的展销台,同时还是村民休闲议事的好去处。一杯杯地道的兴宁单丛,让干群的想法相互碰撞,对乡村建设的建议、产业发展的期盼从这里开始,一步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茶室”由废旧猪舍改建而成。“不要钱,政策那么好,每个人都要出分力。”68岁的何裕光捐出了自家用地,他感慨地说:“有了‘茶室’后,村里的精气神不一样了!”

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着力破解美丽乡村“有点无线、有线无面”的难题。作为原中央苏区的兴宁,坚持“产出思维”“经济思维”,依托径南镇现有的2万亩李果、2.3万亩茶叶、8000亩油茶、1万吨珍珠红酒、3个AAA级景区、1个全国古村落等资源禀赋和人文底蕴,计划投入2亿元,串珠成链,探索建设乡村产业社区,打造集人文风貌展示、红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发展等于一体的“茶果飘香·醉美径南”乡村振兴示范带,形成古镇与良田共存、产业与乡村共兴的客家特色乡村新貌,让乡村呈现全域振兴、共同富裕的发展态势。

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方法_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有哪些_养黄蜂窝养殖技术

径南镇茶园面积达2万多亩,茶香漫山遍野。受访者供图

▶▷新面貌

点线面联动出新气象

“树大荫凉民心顺,高屋建瓴势难休!”近日,径南镇一位村民写了一首诗,以此表达家乡的变化。

径南,位于兴宁东部,距兴宁城区和梅州市区均为20多公里,被誉为“兴梅咽喉”。全镇面积140.98平方公里,共有2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约3.4万人。

作为交通要塞,尽管镇里发展起茶、果等产业,但一直以来因乡村分散,发展参差不齐,不少村“道路狭窄,杂草长了没人理,散养家禽到处跑,垃圾随处见”。

如今,村民眼中的家乡变了。在新洲村的“茶室”内,村民争相诉说家乡变化,话音一句比一句响亮:“路宽了、灯亮了、干净了”“游客多了,农产品好卖了”“房屋变靓了”……78岁的村民何妙泉发现,村民不仅注重自家形象,更在意家乡面貌,“看到路上有垃圾,会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示范带建设连着千家万户,如何广泛凝聚群众力量?兴宁把突破口瞄向“美”。

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有哪些_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方法_养黄蜂窝养殖技术

新洲村村容容貌焕然一新。何森垚摄

美在人居环境。作为先行点和示范点的新洲村,第一时间完成了3.2公里村道改造。“村道由4.5米拓宽至6米。”村党支部书记蓝志群说,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纷纷主动参与进来,全村有100多户村民完成了房屋风貌提升。

“我们现在是‘5+2’‘白+黑’,全身心投入示范带建设。”径南镇镇长李满红说,通过宣传发动、党员行动、拆改联动、项目带动、资金撬动,干群劲往一处使,示范带建设正紧张有序推进,目前已投入约3000万元,精准解决基础设施、中小河流治理、农房风貌等问题。

美只是基础。在省戒毒管理局驻径南镇工作队队长翁胜强看来,示范带建设的关键还在于“联”。

“高速路穿越而过,交通条件良好;茶叶、李果、酒产业已有规模,产业基础扎实;有3家AAA级旅游景区,正在打造第4家,文旅资源丰富。”翁胜强对径南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径南资源较分散,未形成发展合力,如果能把资源联动整合起来,“兴村强镇”就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茶、果指的是径南的茶叶产业和李果产业,醉指的是酒产业。”径南镇党委书记曾秋勇说,“茶果飘香·醉美径南”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充分考虑径南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既强调环境的“美”,又突出产业的“兴”,点、线、面有效联动,打开全域振兴发展新局面。

▶▷兴产业

破难点夯实产业支撑

产业,是全域振兴的关键。径南镇虽有茶叶、李果、酒等产业,但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茶叶,径南种茶历史悠久,早在1997年,该镇黄蜂窝茶场生产的茶叶便获得了“中国国际茶会金奖”,“兴宁单丛看径南”一度流传。然而,径南茶产业却未抓住发展良机。“家庭作坊居多,制茶工艺粗糙,零售和小批发为主,价格徘徊不前。”曾秋勇分析。

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有哪些_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方法_养黄蜂窝养殖技术

在径南镇,青色的李果挂满枝头。受访者供图

李果,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量2.5万吨,但鲜果缺乏冷链物流支撑,没有分类销售。“收购价格甚至跌到四五毛钱一斤。”顺景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戴勇先说。

酒,珍珠红酒业已有70多年历史,一度获得过国内多项荣誉,但产业效应一度式微,新建的珍珠红诚意酒城旅游区还待“发酵发热”。

养黄蜂窝养殖技术_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方法_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有哪些

在珍珠红酒厂的发酵车区,工人在检查发酵情况。陈泽铭摄

问题集中指向品牌、技术。

为此,兴宁整合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合作社、农户等力量,通过引入科研团队、搭建品牌赛事等,着力夯实产业基础。

“我们争取各方支持,通过连续举办省单丛茶现场制作比赛、广东炒绿制作技能比赛,举办茶文化旅游节、李果文化旅游节、斗茶大赛等活动,引导农民改善技艺,提升产品品质。”曾秋勇说。

“没品质就没市场,这已成为共识。”径南镇茶叶协会会长、宝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坤元说,“过去,茶叶简单包装,没名字,没产地,每斤七八十元;现在,有牌子、有包装,每斤普遍卖两百元以上,有些好茶价格过千。”

目前,径南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得到提升,全镇茶园面积达2万多亩,有茶企及合作社64家,年产茶叶2500吨,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

振兴茶产业只是一个缩影,示范带建设正推动茶、果、酒、康养文旅产业加速融合发展。“走村看景、赏花摘果、品茶喝酒的业态逐渐丰富,周末游、乡村游、周边游经济逐渐升温。”径南镇党委副书记赖海桂说。

▶▷新活力

年轻人回流成新生力军

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人气是重要指标。

何妙泉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李果年景好,家家户户种李果,后来李果多了,价格上不来,不少村民不愿管,缺乏信心,都往外跑。”

但这两年,何妙泉发现了细微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

37岁的秦威凯便是其中之一。“以前年轻人都想出门,才有出息。”秦威凯说,他曾在深圳当厨师,每个月有一万多元收入。看着乡村振兴的势头好,综合考虑照顾老人等原因,他选择回来,在宝山村宝山寨风景区经营“夫妻档”美食农庄。

起初,家人并不看好,认为景区太偏僻。“老人家甚至一个星期没理我。”秦威凯说,他用实际效益说服了亲人。

在示范带推动下,前来景区的游客越来越多,秦威凯用本地食材不断创新菜式,吸引了游客。在他的营业记录里,一天最多销售了200多只农家鸡,直接带动周边农产品的销售,原本质疑他的人竖起了大拇指:“有眼光。”

从“孔雀东南飞”到“燕归巢”,年轻人的回流为示范带建设注入了内生动力。

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方法_蜂窝养殖养黄技术有哪些_养黄蜂窝养殖技术

村道旁的民居统一白墙黑瓦,独具特色。何森垚摄

“外出是经历,回乡是意义。”这是新洲村返乡青年邓颖君的感悟。今年6月,已经是一家创业公司老板的邓颖君,将办公桌“搬”回老家,成为新洲村后备干部。

“回头看,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充满干劲。”邓颖君说,他将把资源和新理念带回家乡,圆梦故土。据统计,自径南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来,当地吸引了30多位年轻劳动力返乡务农或创业,仅茶业便新种植了500多亩。

【南方日报记者】陈泽铭 唐林珍 汤凯锋

【通讯员】刘海阳 练思红

【作者】 汤凯锋;唐林珍;陈泽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