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高密度养殖技术 一、泥鳅养殖概述 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尤具补益气血、滋阴温肾之功效。全球喜爱吃食泥鳅的国家首选韩国和日本,泥鳅的货源85%以上靠中国供应。近年来,由于人们频繁捕捞及泥鳅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野生泥鳅资源越来少,供与需已形成了一对尖锐矛盾,因此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所以,发展泥鳅规模化人工饲养已成了风险低、回报稳、前景好的项目。 二、泥鳅池的选址和建造 发展泥鳅养殖,我公司考察了全国泥鳅之乡——江苏赣榆墩尚镇。参照江苏泥鳅养殖的先进经验,结合江汉平原的土质、水文及气候,走泥鳅高密度养殖之路,才能让养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1、鳅池选址:通风向阳,进排水方便,水源无污染,池底淤泥厚度不超过20cm。 2、鳅池建造:每口鳅池的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为宜,池埂高于池底85——90cm。老池须用生石灰75kg/亩化浆清塘,新建泥鳅池建成后三天连续用二氧化氯2.2ppm化水消毒。 3、防逃设施:在池埂与池底交接处,用1.5米高度的塑线密网垂直围站,网布埋入池底25cm以上,接口处交错密缝,严防鳅苗入池后与池埂接触。经常查网,如下大雨天气网布穿孔,让鳅苗接触池埂,池埂只要一处不密实漏水,鳅苗可在一夜间逃得一条不剩,防逃是养殖泥 —1— 鳅成功的首要条件。

三、肥水养池 在鳅苗投放前半个月,鳅池必须严格消毒,消毒后一星期开始上水,水深严格控制在60cm左右,水太深,池底温度和水面温度不均衡,严重影响泥鳅的生长发育,水太浅,泥鳅的活动范围减少,水质变化太快,容易让泥鳅感染多种疾病。因此水的深度是高密度养殖泥鳅的技术参数之一。 水深达到后,进行肥水养池。具体操作按每池1000——1500斤已发酵好的畜禽粪便,均匀分布堆沤,每池堆沤点12-16处,不可撒肥。每日观察水质变化,当水质变为淡绿色,透明度15-20cm之内,池水里长出红虫及其它浮游生物时,肥度最佳。如水质颜色过深,透明度不够,补充新水,稀释肥度,如水质肥度不够,则补充肥料,每池补肥一次按400斤左右控制,宁可多次补肥,不要一次肥过。 四、泥鳅苗的投放 1、选种 任何动植物及水产品种都有一个自然规律:能在当地野生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品种必然可以人工训养,只要营造一个该品种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该品种生长繁殖的要求。因此,苗种投放建议采用当地野生鳅苗,尽量不调用外来苗种。外来苗种因为长途运输,加水、加油及对水质、土质的不适应,一般情况下都很难养殖成功。 本地野生种苗采集有两个途径:一是从野外捕捞。

但因为数量过小,多次转手,以及捕捞工具的不统一和捕捞时有其它物种的伤害,如龙虾、青蛙等都可以造成泥鳅表体的不同程度损伤。所以一般野外采集的苗种成活率都较低。二是从当地附近大养殖户购买。泥鳅养殖过程中,根据 投苗时间及捕捞时间的调整,泥鳅都可以自然繁殖。在4月份前投放的鳅苗,只要规格在80尾/斤左右,4月下旬至6月中旬都可多次产卵,卵块保管好的情况下3—4天自然孵化。因此,大型泥鳅养殖户早苗投放池都有鳅苗供应。从鳅苗池统一捕捞的鳅苗要及时装箱、运走。装箱的数量是平常商品鳅装箱数量的1/2.装箱过程中严禁加冰块、食用油,以免延迟鳅苗开口吃食的时间,造成鳅苗体质变弱,易感染病源,造成死亡。所以,从鳅苗池捕捞出来的鳅苗成活率基本在93%以上,并投放下去的当天可开口吃食。 2、投放 投放准备:投放苗种前一天,水体用二氧化氯2.2g/m3浓度全池泼洒,连续三天。即鳅苗下池前一天、投放当天、投放后一天。尽量不要小面积对鳅苗进行消毒,例如用箱、盆、缸、池,以免延长鳅苗在超高密度水体时间,影响成活率。 鳅苗投放:按泥鳅高密度养殖的要求,按2.5—3斤/m3水面密度投放。常规养殖密度为0.4—0.5斤/m2。

高密度的投放在人工、田租、水电、肥料、药品、设施上节约了85%以上,这一块的费用占养殖回报的很大比例。常规养殖的失败,就是因为把泥鳅养殖本身创造的效益全部浪费在这一块上了。 投苗的时候,把鳅苗连箱带水抬到鳅池,尽量少用手在箱内操动,整箱沉入水下,让鳅池水与箱内水平衡融合,缓冲箱内温度与池水温度的变化过程;缓慢倾斜箱体,慢慢拖动,至鳅苗全部入池。投放点全池均匀分布,不可集中投放。 五、日常管理 1、鳅苗入池四天内: 观察泥鳅的生长、适应情况,每池死亡数字进行登记,死亡鳅苗集中深埋,严格落实三天消毒及计量,四天内鳅苗应激反应消失,情况稳定。四天内不需投放饵料。 2、鳅苗入池四天后: 严格管理好水质。肥度和透明度为主要参数。水温18°—25°之间,每10天用二氧化氯1—1.5g/m3水体常规消毒;水温25°-30°之间,每7天用二氧化氯同剂量常规消毒;水温30°以上,每3天用同剂量二氧化氯消毒,并注入新水,降低水温,适当加深水位。 开始投放饵料。在池边修建饵料台,每池8处,饵料台设在水下30cm 或水底皆可,便于观察泥鳅采食状况。投食分两次,上午8点左右,下午6—8点之间。投食量根据鳅苗体重第一次投放2%,再根据鳅苗采食情况逐量增减。

严守定时、定量、定质、定点的投食原则。 3、饵料的选择 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皆可饲养。尤其喜好动物性饵料,对动物性饵料具有贪食性。但过多投放动物性饵料容易引起肠炎,而且成本相对过高。 一般养殖泥鳅饵料有三种选择:泥鳅专用料,2010年每吨5800—6400元,价位太高;鲤鱼和鳙鱼颗粒料,价位较合适,效果明显;自配饵料,成本最低,效果较好。根据养殖条件和优势,建议养殖户在后两种中选择。 4、水体管理 清除泡沫。鳅池每天会产生很多泡沫,这是因为鳅苗密度过大,自身分泌的分泌物造成的。要及时捞出,以免泥鳅采食饵料时误食泡沫引起气泡病。 肥水养鱼。水体的肥度一定严格控制,水体偏瘦,水里的浮游生物减少,降低了泥鳅对动物性蛋白的摄入,延长了泥鳅的生长期,增加了养殖成本,同时容易引起水霉病。所以,必须严格掌握肥、活、嫩、爽的原则。 青泥苔杀灭。泥鳅池最容易产生青泥苔,青泥苔的生长和扩散相当快,当鳅池青泥苔的浓度超过了水体的20%后,会造成鳅池水体溶氧度降低,鳅苗的活动范围减少,鳅苗的采食量锐减,引起泥鳅体质偏瘦,生长缓慢,容易引起红斑病。所以经常杀灭青泥苔是泥鳅养殖日常管理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具体方法如下:每天用透明塑料盆在鳅池内装一盆水,静止沉淀8小时以上,当盆底一层绿颜色泥苔厚度超过盆中水体的20%,用850g硫酸铜和350g硫酸亚铁分别稀释、分别均匀泼撒在同一泥鳅池中,一次用药,五天内杀灭;如浓度低于20%,对泥鳅无太大妨碍,可不用药,以免误杀水体中浮游生物及有益菌群。 防逃监管。每天在池中防逃网与泥埂间放设捕鱼地笼,如发现有同规格数量较多的鳅苗,立即清查防盗网,及时缝补破损及处理底部埋设部位,并加大围网和池埂中部逃逸出的泥鳅的捕捞力度,及时入池。进出水口密切关注防逃,泥鳅有群居性和趋水性,有水流动的部位只要有一点疏忽,逃逸的数量会造成泥鳅养殖的重大损失。 六、捕捞 1、流水地笼捕捞。在水温降到18°左右时,已进入10月份,人为在泥鳅池用水泵抽水,造成水体流动,在水流动前方铺设地笼,可捕捞泥鳅池90%左右泥鳅,放入网箱暂养,待价格合适时出售。 2、干塘翻泥。水温降低后,泥鳅钻泥,不再活动,放干池水,翻泥捕鳅。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