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联动】【云阳】重庆云阳:遍地“黄金果” 铺就致富路

柑橘丰收了,村民忙摘果

【区县联动】【云阳】重庆云阳:遍地“黄金果” 铺就致富路

高阳镇贡橘喜获丰收,村民忙着选果进超市

【区县联动】【云阳】重庆云阳:遍地“黄金果” 铺就致富路

双龙镇竹坪村村民正忙着把沉甸甸的果实搬运到专业合作社去卖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作为贫困人口大县的云阳,拿什么作为拳头农产品去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速脱贫攻坚的步伐?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云阳紧紧依靠三峡库区良好的自然优势,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柑橘产业为统揽,以打造三峡库区晚熟柑橘大县为目标,围绕区域布局,突出规模种植,注重晚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实现产业增效、果农增收、生态增绿,全县柑橘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30万亩 “黄金果”( 柑橘)为引领,云阳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条“金灿灿”的产业链,成为云阳脱贫攻坚、生态示范县建设和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利器。

两月栽种四千亩

柑橘产业促增收

两个月种了4100亩柑橘。在全市深度贫困镇泥溪镇,宛如一夜春风之后“冒”出的大片柑橘林,被云阳人誉作“泥溪奇迹”。

泥溪镇是云阳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去年,为配合深度贫困镇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云阳县果业局专门派出一名副局长深入泥溪镇和其他乡镇深度贫困村,指导他们编制脱贫产业规划,做好项目衔接和技术服务。

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云阳县农委、果业局得出一个结论——泥溪镇生态环境良好,自然优势得天独厚,培育绿色、有机果品潜力巨大。建议该镇通过绿色生态水果品牌打造,借助电商销售,增加产业效益,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今年3月,云阳启动产业扶贫百日攻坚行动。在县农委和果业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泥溪镇克服种种不利因素,以联坪村为突破口,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种出了4100亩柑橘。

长江沿岸出好橘,云阳贡橘尤为著名,为古代朝廷贡品。早在汉代,朝廷便专设“橘官”管理柑橘种植和上贡。

而今的云阳,已成为我市柑橘产业核心区县、三峡库区晚熟柑橘大县。在全县为脱贫增收规划的三大产业中,柑橘位列第一。

同一块土地,农民种柑橘的产值远超传统农业。对此,盘龙街道活龙社区贫困户冉顺隆深有体会。

此前,冉顺隆长期种植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入根本无法抵销家庭开支。后来他响应政府倡导种植晚熟柑橘,每年可增收1万元左右。

冉顺隆所在的活龙社区,每年柑橘产量高达300万斤以上,折合人民币600万元以上,每亩柑橘增收3000元。不少村民已经靠种植柑橘,实现了脱贫致富。

确立三大品牌

实现错位发展

自脱贫攻坚启动以来,云阳始终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工作主线,大力发展柑橘产业。特别是新一轮脱贫攻坚启动中,柑橘作为云阳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3年来,云阳累计争取中央现代农业柑橘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大大提高了果园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创建柑橘标准示范园60个。通过在园区实施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提高了全县柑橘的管护水平,提高果实附加值1元/斤以上,增加了果农和贫困户收入。

同时,县财政在水果产业上的投入多达6000余万元,新建柑橘、李子等果园5万余亩,果园管护30万亩,完善果园基础设施3.5万余亩。

打造品牌,是提升产业附加值,促使产业长远发展的大计。云阳突出抓好品牌创建,着力打造“云阳纽荷尔”、“云阳晚橙”、“云阳贡橘”三大柑橘品牌。

确定三大品牌,云阳经过了细致的考量——8万亩“云阳纽荷尔”脐橙当年12月至次年1月上市,是早已享誉市场的“中华名果”。18万亩“云阳晚橙”属次年春节至5月上市的优质晚熟品种。“云阳贡橘”巧妙地用历史悠久的橘文化对3万亩宽皮柑橘进行了品牌包装。这样的品牌组合不仅和周边柑橘产业大县实现错位发展,而且还延长了以晚熟脐橙为主的云阳柑橘的上市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

云阳统一以“橘官堂”注册商标和“天生云阳”形象包装,对柑橘进行统一营销。对内,云阳将县内16家涉果企业、97家专业合作组织、300余户大户的信息和20余家市内外果品经销企业、200余名收购客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客商信息库。对外,云阳积极组织县内营销企业到主城对接市场,积极在全国性产业节会“赚吆喝”。

此外,云阳还紧扣“互联网+”,积极推动果品与电商融合。苏宁易购、淘宝特色中国云阳馆,线上线下销售活跃。3年来,通过电商销售的果品占总销量的20%以上,效益较传统市场销售至少翻了1倍以上。云阳柑橘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到国内10多个省市,并出口泰国、越南、新加坡、俄罗斯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规模效益初显

助力脱贫攻坚

蓬勃发展的柑橘产业,直接助力了云阳的脱贫攻坚。历经3年不懈努力,云阳贫困镇村水果主导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全县162个贫困村中,300亩以上柑橘园达到68个,涉及贫困户5504户,果园总面积达76457亩。养鹿镇新禾村、中山村,渠马镇天岭村,双龙镇三堂村,江口镇沙溪村已经成为知名的柑橘基地村。贫困户靠水果产业增收初见成效。

3年的发展,为云阳培养出一批柑橘产业技术人才。以三峡库区中柑试验站为依托,云阳借助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更新培训、扶贫技能培训等机遇,派出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果园,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各种技术培训45期,培训果农2250人次、乡镇技术骨干300余人,为贫困户产业发展培训了一支“不走”的技术分队。

随着柑橘市场行情的上涨,近两年秭归、赣南、奉节等外地客商来云阳流转柑橘果园络绎不绝。

截至2017年,云阳30亩以上柑橘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企业以及外来流转经营业主,规模经营包括一些贫困村在内的柑橘果园达85378亩,实现年流转费总计 4695余万元,同比新增管护投入3580余万元,为柑橘产业提质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为提高柑橘的商品附加值,云阳已布局产地商品化处理生产线11条、处理能力110 吨/小时,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2个、产地预冷预贮库34个库容6800方、年冷链贮藏保鲜能力达到5万吨。

满城尽带黄金甲

以菊花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成为云阳富民产业

云阳有“两朵菊花”,一朵姓冉,一朵姓杨。云阳以菊花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正如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蕴藏着能量,充满着希望。

在云阳县龙角镇的一座山坡上,有一栋伫立在花海中的两层小楼。楼前的牌子上,“冉菊花”的LOGO格外醒目。

屋外,是一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景象。屋内,菊花面、菊花皂、菊花枕、菊花酒……各色菊花产品琳琅满目。

“冉菊花”叫冉秀清。2010年她返乡创业开始种植菊花,组建了鑫焘菊花种植股份合作社。几年下来,冉秀清的菊花种植规模不断增大,产品行销全国各地,直接带动三四百户群众脱了贫,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冉秀清说,其实龙角镇一直有种菊花的习惯。以前,种出菊花仅供观赏。眼见用途广泛的菊花开了又谢,她从中看到了商机,决定整合零散的菊花种植,让其产生效益。

而今,合作社的菊花种植规模已超过5000亩,按平均亩产100斤干花算,每年每亩地收入三四千元。再加上村民还可以到合作社打工,一年也有上万元收入,种菊花的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由于“冉菊花”带动群众脱贫成绩突出,去年她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杨菊花”杨雪梅按自己姓的谐音,给自己名下的菊花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三峡阳菊”。

200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在市中医院任护士培训师的杨雪梅选择回老家堰坪镇种植中药创业。她拿出自己和男友多年的积蓄并借款共计20万元,创办了云阳芸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第二次创业,杨雪梅选择了食药一体、抗旱抗涝性强的菊花。2009起,杨雪梅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并把目光锁定在了菊花产业链的开发上,建立了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保健食品及保健饮料生产线。“三峡阳菊”一举走出国门,获得美国FDA 有机认证、欧盟有机认证以及中国有机双认证,成为“天生云阳”区域公共品牌的子产品之一。

在她的带动下,“三峡阳菊”种植遍布云阳近20个乡镇,种植面积达1.8万余亩。20多个贫困村已将菊花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每年每亩菊花能使农户增收3000—4000元。

由此,杨雪梅获得“重庆市五四青年奖章”,芸山农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

近年来,云阳以“两朵菊花”为代表的菊花种植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大突破口,在全县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目前,云阳的菊花种植面积近30000亩,涉及农户达10000余户、贫困户1500余户,平均亩产值3000-4000元,每年为农户增收7000余元。吸纳农户和贫困户务工200余人,增加务工年收入1万元以上。企业流转土地直接经营2000余亩,为土地流转农户增加租金收入每亩600元以上。全县现已形成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8家、种植大户70余家。

赵童 彭光灿 刘玉珮 图/刘兴敏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