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三秦大地瓜果飘香。一片片猕猴桃园果实累累,一颗颗苹果挂满枝头,秋日林海变身“增收利器”,为当地群众带来致富希望。

近年来,我省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果树上山、腾田种粮”新路径,随着全省苹果“北扩西进”、猕猴桃“东扩南移”,果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场景加快涌现。

山地苹果成农民“金饭碗”

8月17日,在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漫山遍野的山地苹果挂满枝头,果农张彦斌正在果园忙碌着。看着丰收在望的苹果园,他满脸笑容。

果树种植致富经_山上种植致富果树_山区种植果树

张彦斌正在查看山地苹果长势。

今年47岁的张彦斌是柳林镇孔家沟村人,家里有50亩苹果园。孔家沟村位于宝塔区210国道旁,是远近闻名的苹果产业村,有着近50年的山地苹果栽植历史。

“家里3个孩子每年的花费就要10万元,多亏栽了苹果树。”张彦斌说,“我们这儿过日子就靠种苹果树。这几年,每年收入都在二三十万元。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个产业,我家的光景会是啥样子。”

张彦斌城里有房,家里有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疏花疏果期、套袋期、采摘期,每天需要十几个人,光这一项,每年差不多要支出3万元至5万元。”张彦斌告诉记者,在种植技术方面,他也算一个“土专家”,一般问题都难不住他。如果遇到棘手问题,一个电话,区果业站的工作人员就会及时帮忙解决。

“目前,柳林镇种植山地苹果5万亩。去年,年产量达4.7万吨,群众依靠苹果人均收入1.9万元。今年,受气候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但根据嘎啦苹果每斤4.2元至4.5元的收购价格,苹果市场行情比较乐观。”柳林镇果业技术服务站站长乔磊告诉记者,“近几年,柳林镇苹果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在严防死守耕地红线的前提下,针对地形,提质增效,优化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拓展销售渠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让山地苹果更‘红’。”

经过多年发展,山地苹果已成为宝塔区一项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区苹果栽植面积近50万亩,产值18亿元。

记者从省果业中心了解到,近几年,我省苹果种植面积保持在90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1300万吨。预计到“十四五”末,全省苹果单产水平和优果率分别提升5个百分点、亩均产值提高20%,全产业链价值达1200亿元。

生态猕猴桃成致富“甜蜜果”

8月22日,在安康市汉阴县观音河镇义兴村猕猴桃种植园里,成片的猕猴桃郁郁葱葱,一颗颗果形饱满的猕猴桃挂满枝头。

村民张一君刚从村里的猕猴桃园干活回来,他说:“在园子里务工一天100多元,平时有空就来,一年下来能挣几千元。另外我也种植了1亩猕猴桃,一年也能收入1万余元。”

张一君今年56岁,她最大的骄傲就是供养了两个大学生。“儿女们都大了,我在家门口的猕猴桃园打工,不影响自己种地,还能增加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张一君说。

果树种植致富经_山区种植果树_山上种植致富果树

汉阴县观音河镇义兴村猕猴桃园。

“从2017年开始,村上紧抓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机遇,在全镇率先动员村民种植猕猴桃,从最初的几亩、几十亩到现在的440亩,猕猴桃逐渐成为我们的主导产业之一。”观音河镇义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诗伟说,在猕猴桃栽培方面,村上明确以绿色生态为主,施有机肥、物理除草除虫,确保猕猴桃品质。

“要让老百姓稳步增收,一方面要在猕猴桃提质增效、做高品质果子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让果子不愁卖。今年根据市场行情,村上猕猴桃的产值预计在50万元。”提及下一步打算,王诗伟充满信心,“我们探索‘管租到包’模式,就是把建好的猕猴桃园以每亩2000元的价格租给农户,请技术员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等果子成熟了,再委托给村上引进的公司统一销售。”

观音河镇镇长黄超介绍,作为猕猴桃的优生区域,观音河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全镇7个村发展猕猴桃产业,目前已发展猕猴桃2500亩,并将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循环发展的“猕猴桃特色小镇”,让猕猴桃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果”和“致富果”。

汉阴县坚持“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油争地”的果业发展原则,在现有水果种植基地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一般耕地及荒地发展果业,推动林果上山上坡,让果业发展成为富民的“香饽饽”。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猕猴桃果品质量。目前,全省猕猴桃品质有了很大改观,周至、眉县等猕猴桃果区推出的“即食”猕猴桃(快递到客户的手中正巧可以食用)深受市场欢迎。

老青梨种出生活“新希望”

8月23日,在榆林市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园区,即将成熟的青梨挂满枝头。

“我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闲不住。在李总的园区干活,既能多攒点养老钱还能解解闷,一举两得。”正在园子里拉枝的郭家沟镇村民寇新春今年已经64岁了,他每天在园区打工,一年能挣3万余元。

寇新春口中的李总,是吴堡县丰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万成。今年52岁的李万成,之前一直在做副食品零售生意。2014年,他开始种植吴堡青梨,从开始的200亩发展到目前的800亩。

山区种植果树_山上种植致富果树_果树种植致富经

寇新春正在青梨园里给果树拉枝。

“园区当下已有300多亩初果期的梨树即将到采摘期,每亩产量在2500斤到3000斤,如果到盛果期,亩产可达5000斤。”李万成说。

吴堡青梨是黄河沿岸的传统优良品种,历史悠久,之后因树势老化等多种因素影响,青梨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一度濒临灭绝。

“目前,全县种植吴堡青梨6100余亩,挂果面积300余亩,预计产量300吨,产值240万元。”吴堡县果桑中心主任贾建强称,“十四五”期间,吴堡将以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为导向,规划栽种吴堡青梨1万亩,并建立大型青梨集散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让吴堡青梨“受宠”市场。

为推动青梨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吴堡县按照“山地建园、集中连片、高点起步、打造品牌”的思路,推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园、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模式,全力将吴堡青梨打造成规模适度、集约经营、产品精致的县域特色产业。

“果业是我省最大的特色现代农业,针对一些地方‘地头收购、混装销售、预冷滞后’等情况,我省在主产地集中建设产地采后处理中心,开展集中分拣、预冷、收购等服务,延长水果储存期,提升果品质量,提高效益。”省农业农村厅果业管理处处长秦云泽介绍,下一步,我省将注重品牌营销,讲好“果业故事”,提升产业软实力,并联合省内有实力的果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精准对接,建立长效机制,全方位推动果业二三产业发展。

我省是果业大省,“果树上山”既是产业发展需求,也是严格落实耕地“非粮化”的具体实践。眼下,全省正积极引导优化果业区域布局,推动非优生区果树从基本农田有序退出,让山上坡下成为果树的“新家”,在提升地力的同时,助推果业增效、果农增收。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