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7月18日晚8点,在广西宁明县桐骨村,记者见到村民三五成群在敞亮的马路上溜达,路边一排排明亮的太阳能路灯投射着他们幸福的日子,一帮妇女们在屯广场上跳舞、哼唱着山歌,在不远处一群小孩子在滑滑梯上玩的尽兴,欢笑声、歌舞声环绕着这个壮乡群众聚集的小山村。一张张笑脸与不远处村中心宣传栏上的中国梦、小康梦互相映衬,在月光下那么温柔又好看。
2020年4月,经第三方评估确认,这个广西深度贫困村-桐骨村整村脱贫摘帽。
五年时间,在中国石油广西销售派驻村第一书记凌东良的带领下,264户贫困群众走上了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口袋”鼓了起来、脑袋“富”了起来,壮歌唱了起来…
扎根桐骨村五年的第一书记凌东良说,我身上有两种味道,一个是石油味儿,一个是泥土味儿。(中间为报道主人公凌东良)
当干部就别怕群众骂
早上8点半,56岁的宁明县海渊镇桐骨村村民甘英勤早早来到了自家老房子—村茶树菇基地工作。
在这之前,她每天下地打理10亩甘蔗地,现在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能月月拿工资,甘大姐打心眼喜欢现在的新工作。
说起新岗位,快人快语的她立马嗓门亮了一倍,“要不是给我们村派来了‘良仔’,我们家脱贫简直是做梦哦!”
甘英勤念叨的“良仔”,就是中石油广西销售崇左分公司原办公室主任凌东良。5年前的春天,广西销售与自治区一类贫困村桐骨村结下了“脱贫缘”。凌东良被派到该村挂职“第一书记”。
上任前,他专门买了辆私家车,好方便自己村里、镇上、县里、公司四边跑。下村3个月,凌东良把全村挨家挨户摸了个底。他惊讶的发现:“九山半亩半分田”的桐骨村,山大沟深、住户分散,管辖的11个屯子虽只有512户人家,贫困户竟然占了一半。村民世代靠种植甘蔗为生。拉不来产业、农业又是传统耕作,因为村里穷,姑娘不愿嫁进来,不少大龄青年打光棍,村党总支还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土里刨食,村难富。深度贫困村咋脱贫?村干部直摇头。
3个月后开村干部会,凌东良提出抓九项任务:修路、修桥、加路灯、通自来水、引进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开培训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村干部瞪直眼,不吭声。没几天,两家村民因为危房改造争吵,村干部找到凌东良摊摊手,“这事得第一书记出面才能解决啊。”凌东良明白,这是“考”他呢。找到当事双方,凌东良拉着两家人的手,进堂屋拉家常,先息争议再商咋办。“这个第一书记还真不是来混事的。”干部们笑了。
这应该是5年里最遗憾的时刻。
要想富,先修路。在屯屯实现通公路、家家通了自来水后,凌东良着手实施第一个扶贫项目,引进肉牛养殖产业和生猪养殖产业。他带着村干部跑前跑后拉商家、讲政策、谈就业、租土地……眼瞅着能为村里解决上百人的就业难题,村集体还能灵活发展配套产业,最终因为土地性质问题导致项目流产。刚开局,凌东良就被浇一头冷水。
只要想干事,条条都是康庄大道。凌东良又开始跑政府、拉项目,经与县里介绍,与当地龙头企业计划合作创办桐骨村村集体茶树菇种植示范基地,基地地址选在了贫困户甘英勤240平的旧房子。
“你要敢占用我家房子,我就死在这!”甘大妈怒气冲冲闯进凌东良办公室,为茶树菇租房子的事。
头回登门,凌东良被骂了出去。听了几回骂,凌东良明白了,甘大妈不买账的底——“征了我家房,给你腾出地,将来肯定就充公不给了!凭啥?”
“当干部,就得先挨够骂,才能弄清群众为啥不买账。”凌东良一方面带着村干部跟甘大妈落实租用款,一方面跟她讲清楚、说明白啥叫签合同、有保障,“等产业落地,优先安排你家就业,以后有啥事,尽管来找我,我全管!”凌东良胸脯拍的邦邦响,甘大妈的心滋滋的暖。
就这样,第一个产业示范基地落成,甘大妈和3名贫困户一起成为第一批养菇帮工,月收入1300元。不仅年获集体经济年收入1.3万元,还带动周边个别贫困户劳动力灵活就业,每年每户能增收7600元。
“算得出大账,才能让群众和集体合成一本账。”在凌东良挨家到户跟村民算小账、算细账、算长远账,村民积极配合村里发展,顺利整合集体土地33.5亩,利用出租模式与宁明县弘丰农投公司合作种植牧草,入股当地皇鸽养殖产业、乌骨鸡产业。不到两年时间,桐骨村提早高质量完成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考核目标。
凌东良每天的必做项目就是入户调查走访,这个村民口中的“良仔”早已经和群众打成一片。
拔穷根的关键在“富脑袋”
早上7点,板利乡闹市区,买包子的顾客接踵而至,50岁出头的壮家妇女陆德凤变得更忙了。
这位广西宁明县桐骨村曾经的贫困户,凭借会做13样包子的好手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包子摊老板,每天出摊不到俩小时,200个包子卖光光,腰上的蓝色小碎花钱包装的鼓囊囊。
“良仔在村里开了脱贫技能培训班,我是从那里学的手艺!不仅脱了贫,还把两个孩子送进了中专!”说起现在的光景,陆大姐的脸上笑出了褶子。
这几年,凌东良每天翻山走街、越岭串巷,把群众的心声和需求打听个明白:近年来村里走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苦于没有技能,大多在工地上做些搬砖、和水泥的粗重零工。他们找到凌东良吐苦水“咋能找个好工作?”。
凌东良笑了,原来群众致富的念头一直有,只是担心找不到路子。拔穷根的关键在“富脑袋”。
2018年的秋天,听闻广西某职业学院试点下村开免费技能班,凌东良托多方关系联系到对方,经宁明县扶贫办大力支持,桐骨村成为海渊镇第一个在家门口开技能培训班的村,“只要通过考试、取得证书,每个学员奖励800元!”培训得到了贫困户的拍手叫好,第一期报名的近百人全部取得资质认证。
带着创业的劲头,取得技能证书的陆德凤大姐在凌东良申请税务扶贫政策、热心办证、选址中,开了全村第一家包子铺,每个月少说也有2000元的进账,成了全村创业脱贫的榜样。
应群众增强致富本领的强烈意愿,2019年凌东良趁势又开了第二期培训班。凭借着学来的面点、烹饪资质,21名贫困群众在城里、县上餐饮店当上了实习面点师、厨师等,有的还开了米粉小店,月收入超过2000元。
外出致富解决了一部分困难户就业,凌东良又开始琢磨起甘蔗种植的致富经。
崇左作为“中国糖都”,这里的农民世代靠甘蔗为生,桐骨村种植面积有7500亩,每亩净收入1800元,214家贫困户以此为生。要想通过甘蔗脱贫,科技兴农是关键。
“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地里还能长出黄金来?白折腾!”凌东良耳朵传来不少质疑声。
凌东良偏不信这个邪,“石油人永远不会被困难打倒”的犟脾气上来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三番五次找来县里的农业部门技术员和听得到“市场炮火”的当地糖厂技术员,一起下田研究、检测,寻找增产良方。最终将亩产高、甜度高、不易倒伏的42号品种替代了现在的22号品种。一年下来,不仅亩产提高了1.1吨,每亩还增收了500元。在凌东良的争取下,糖厂跟村民签订购销合同,还在村里设置了技术站,免费帮助村民解决技术难题,收入有保障,村民吃下“定心丸”。
2019年贫困户李荣海家的10亩甘蔗增收了5000元,李荣海跑到村委办公室拽着凌东良的手就往外走,“良仔,我们得请你这个石油书记喝顿增收酒啊!”。
科技兴农的路上,石油书记凌东良和村民一块下地劳作是家常便饭
要帮就要帮最困难的
2018年12月,村民梁小成服刑10年期满返回村中生活,年轻时游手好闲,荒唐事干过不少,村民都躲着他。小梁找到凌东良,说在外打工没人要,想好好做人,希望村里帮忙对土坯房老宅危房改造,自己要单立门户过日子。
凌东良开会一说,招来强烈反对。“那么多困难群众还住旧房呢,凭啥给他修?”
凌东良耐心开导:“找咱是信得过咱们。他主动找,咱们就该诚心帮。帮扶了他这个最弱的,其他困难群众不对我们更有信心了吗?他要是不改过自新,你们就找我。”
派出所、跑民政、找上级,陪有关领导考察梁小成情况,去建材市场挑砖选瓦,凌东良整整忙了一周,和包片村干、施工队投工投劳,终于帮梁小成独立成户,把房子改造利落。
为让梁小成不再走歪,凌东良又协调帮他办低保,推荐他到崇左市建筑行业从事泥瓦工。梁小成说:“活是苦了点,但是村里给与我很多帮助,终于堂堂正正做人了,值!”
如果说浪子回头、脱贫致富是个奇迹,那么三个精神病患者打桩脱贫,就是天方夜谭。
桐骨村桐骨屯东头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天方叶谭的故事。
排行老三的许爱清有三个兄弟,均患有二级精神残疾。许爱清虽自立门户,作为监护人,平日里照顾着三个将近60岁的单身兄弟。凌东良为三兄弟办了医保,盖了新房子,然而离脱贫还有一大段距离。没有劳动力,脱贫难于上青天。“要脱贫,还得靠养殖!”凌东良做的一切,许爱清都看在眼里,他把凌东良当亲人待。不过说起养殖脱贫,许爱清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他对脱贫两个字想都不敢想!
“新房子挨着池塘,最适合养肉鸭、肉鸡。每天喂一顿,三个月就能出栏,收益还高。鸡苗、鸭苗给补助,长大出栏我来找销路,稳赚不赔的买卖!”凌东良掰着指头跟他算账,耐心引导。
“我们兄弟当真能脱贫?”许爱清瞪圆了眼睛。
“当真!石油人吐口唾沫是个钉!”为畅通销售后路,凌东良早已跟“娘家人”中国石油接上了头。
三个月后,出栏的300只鸡鸭经过屠宰迅速运上线到中石油在崇左的15座加油站,爱心鸡鸭受到客户和员工的热心购买,销售一空。
当15000元爱心款装在许爱清的口袋时,年过半百的老许哭的像个孩子,热滚滚的眼泪簌簌往下掉,紧紧握着凌东良的手不放开……就这样,天方夜谭化的故事被这个第一书记化作现实。
在桐骨村,像许爱清这样的老弱贫残贫困户有19家,经过耐心劝导和走访,五年间有15个家庭养殖小黄牛,4户家庭养殖鸡鸭,每个家庭平均年收入增加12000元,硬骨头脱贫成了佳话。
脱贫工作无小事,凌冬良每天都会把村民的大事小情件件不落写在本子上,做到件件有回音。
民心在一块块石头中打垒
在桐骨村的弄久屯,村民黄青海指着一条7米宽30米长的跨河大桥告诉记者:“这座桥是出村的唯一出口,以前可苦了咱们村民,一到下雨涨水,学生上学出不去,外出打工走不了,收甘蔗的外地车也进不来。凌书记帮我们修好了座桥。”
2018年2月,凌东良走访桐骨村弄久屯,经与村民交流并现场查看,发现有着20年历史的小孔桥地势低洼、孔小积水,确实给过往群众造成生产生活不便和风险隐患,经民意调查,大家对修桥的愿景强烈。
在弄久屯群众代表大上,凌东良明确表态:公开透明,一定把桥修到大家伙儿满意。
凌东良反复研究政策,借着县委县政府出台实施“村决策、乡统筹,县审批”改善民生项目的东风,争取到20万元项目资金。
盛夏,凌东良和村干部每天呆在工地上,一人负责一件事,他统筹,群众代表做监督。他的小汽车变成了运输车,拉水泥、拉工具、拉人,自家的油钱从没算过细账,村里的钱能省一分决不多花半厘。
建成那天,村民敲锣打鼓,提议将这座水中桥命名栋梁桥表达感谢,凌东良委婉谢绝。
民心在一块块石头中垒起。
在为幸福奋斗的过程中,桐骨村一个贫困群众都没有掉队,桐骨村村“两委”班子成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也得到持续增强。2018年,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四星级优秀基层党组织,凌东良被评为崇左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
在田间地头,凌东良趁村民劳作休息赶紧拉着讲政策、谈致富。
每一户脱贫背后都有石油力量
想不到一个小小的第一书记能做成这样一篇大文章。“这功劳可不能全算在我一个人头上。”凌东良很认真地说。
“驻村初期啥都没有,作为最强后盾,中石油广西销售前后为桐骨村投入专项帮扶资金20多万元用于修缮党群服务中心基础建设,为村庄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带来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党组织最强硬件都是公司提供的!村里五年间逢年过节,咱们公司党委都到桐骨村走访慰问贫困户,举全公司之力帮助解决村里发展难题。这几年村里的扶贫农副产品乌骨鸡、乌骨蛋都是利用昆仑好客在桂便利店、石油内部展销会等多种平台行销全国,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可以说,每一个脱贫群众的背后都少不了石油力量!”
问起今年啥打算,凌东良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今年再开两期职业培训班,提高群众技能竞争力,集体经济再巩固发展,不让任何一个群众返贫,站好中国石油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最后一班岗!”
脱贫小组配齐后,作为组长的凌东良将脱贫任务细分到人,脱贫工作开足马力向前进。
◆◆◆ ◆◆
采写:王剑英
视频:吕述鹏
配音:马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