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傻说:“今天,聪明人征服了世界,但傻瓜们却感动了世界。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让人困惑。其实,找到解决困惑的答案并不难,只要傻瓜一次,你就会找到答案。”
——题记
“咱这一生,就想当傻瓜。”这是革命老区——黄集镇的“王大傻”王先元给出的人生答案。这个王先元是全镇出了名的还有点传奇色彩的“傻瓜”,他从四川辗转到陕西、再迁到湖北,算是当地传统意义上“成功人士”,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小子”成为富甲一方的“牛哥”和土帽“达人”,他走的路是一条地道的“傻瓜之路”。
这位名叫王先元“傻瓜”,今年63岁,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黄集村6组的普通农民。今天既然遇到这位“傻瓜”,那就淘淘他的故事吧。
瞧,那个人多像个“傻瓜”
2017年7月20日那天,笔者去拜访王先元时,他正穿着解放鞋、披着土布衣、戴着旧草帽,手握铁锹忙着收拾羊舍,一脸的憨笑。一旁的邱师傅说:“ 瞧,那个人多像个傻瓜”。
“哥老倌,你来打望啥子哦!”见我们向他走来,王先元像见到久别的亲戚似的快步迎了上来,抓住笔者的手摇个不停,满口四川乡音让大伙听得十分悦耳。
黄集镇老促会长吴奎树说,老王是一位憨厚爽快的人,为人厚道,不怕吃亏,一幅大大列列的“傻劲”,村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王大傻”。
说起王先元的故事,树里人没有不晓得的。老王祖籍四川省(今属重庆万洲市巫溪县上磺乡红岩村),地道的山里人,因兄妹多收入少家里困难,小学没读完王先元就回乡下田当了农民。经亲朋介绍,20岁那年王先元走出大山,跑到陕西安康岚皋孟宪翠家做乡了上门女婿。1984年因安康修建水库,王先元夫妇被移民搬迁到鄂豫交界的革命老苏区黄集镇黄集村6组落了户。
乡音未改乡情浓。只有念过小学二年级的王先元,没有用整篇大版的文字续写乡愁,而用孩子的名字搭建了一座一解乡愁的桥梁。老王共生了四个孩子,长子王西川(陕西、四川),次子王北川(湖北、四川),三儿子王三川(湖北、陕西、四川),四姑娘王金鄂(是当年老王在金矿打工时生的孩子,已落户湖北)。乡亲们说,别看王先元“傻”,一看孩子的名字就晓得人家“傻”得有高雅,“傻”得夠档次。
其实大家心里明白,乡亲们称老王叫“大傻”,那一种渗透心窝子的尊称,一种带着乡土味道的爱戴和敬仰。瞧,就老王那傻样,现在不但每年有五、六十万元的纯收入,还成就一窝小“傻子”:四个孩子大学毕业后三个在外地创业,一个大学毕业后回乡在镇政府上当公职人员呢。
老王老婆孟宪翠用手指头指着老王说:“他能有今天,还真是靠的那股子‘傻劲’,我就是看上了他那股子‘傻劲’才嫁给他的!”蹲在一旁的老王只是傻傻的憨笑。
没读过多少书的老王却活得像模像样的,这其中的巧在哪?老王领着我们走到养殖场大门口,指着大门柱旁挂的牌子说:“咱靠他!”放眼望去,那牌子上写着:“襄阳市老促、襄州区老促会:扶持商品羊基地”“黄集山羊圈养模式培训基地”。原来,这“王大傻”傍上的市、区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高!
黄集镇是革命苏区,有一脚踏两省(鄂豫),鸡鸣闻三县(湖北襄州区、老河口市和河南新野县),地处偏僻,土地广袤,素称襄阳北大门。刚迁到黄集时,老王全家3口人承包了9亩田地,每年收入就靠这几亩薄地,那点卖粮钱交完村里收缴的提留款后腰包空了。随着老二、老三和四姑娘的出生,家里日常的开销成了问题,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还要念书,家里开销只好向亲朋借。这日子过得真憋屈,在家窝缺了几年后老王的“傻”劲上来了:“格老子的,不行,得出去闯闯!”
1989年春,经朋友介绍王先元只身来到陕西金矿打工。淘金的活儿苦是苦点,但一个月下来就收入五六千块钱。记得领到工钱的第二天,王先元就跑到当地邮局给村里几个乡亲打电话,咱不能吃独食,让大伙和咱一起挣大钱。就这么一个电话,王先元这一邀就邀来10几人,带出了一个“傻子淘金团”。
淘了三年的金,挣了10多万块钱,王先元硬是没舍得下过一次馆子。每天夜里,王先元就躺在床上闲着眼睛做美梦,有了这笔钱,咱总算可以在家享享清福了吧!
真是人算不如天算。1992年,王先元回家过春节碰到的一件事儿,改变了他的一生。
“傻事”一:5万块钱砸进百亩滩地“打水漂”
1992年初,黄集村决议发展集体经济,迫于资金紧缺,于是村里决定将紧邻马张河的百田滩地以5万元的价码转让出去。为此,村里开了几次动员会,村干部也分头上门到几家大户做工作,动员他们把百亩滩地给包下来,一是把“死地”盘活,二是村里可用筹来的承包款发展集体经济。可跑来跑去,就是没人敢接。因为乡亲们都知道,这块河滩是水淹地,土质不好,且河里一涨水地就淹了,十年九不收,咋能长庄稼?谁若承包,那不就是拿钱往水坑里砸吗!
天知道,“傻子”王先元要伸这个头。
正月初一早晨,王先元拎着5万元现金来到村党支书陈忠国的家,把钱袋子往陈忠国面前一放说:“书记,那块滩地我包了!”
看着鼓鼓囊囊的钱袋子,陈忠国没有立即回答王先元。陈书记知道,村里办企业正愁着没得资金,这不假。但村里就是再困难,那也是个集体呀,咱这个大集体也不能坑了人家王“傻子”呀,咱不能硬撑着脑袋让人家“王大傻”喝一壶吧。
于是,陈忠国平静的给王先元说:“先元兄弟呀,这事儿你可要想好了再说,承包这百亩滩地有风险的啊!”
“书记,啥子风险么,咱不管!村里办企业不是还差钱吗?咱就算凑个分子吧!这5万元承包款你收下,地咱就种上啦!”王先元傻呼呼的笑着,伸出右手拇指拈了一下桌上放的印泥,然后重重的按在合同书上。
王先元一按不打紧,几年下来就把打工挣来的10多万元给按没了。
花5万元承包这个荒废了百十年的百亩滩地,村里人都说王先元这家伙是不是吃错了药,就是脑子进水了。每每遇到乡亲善意的劝说时,老王就“嘿嘿”的傻笑几声,什么也不说,一句话也不解释。“王傻子”认定了的事儿,他就一根筋。
时间回到25年前,马张河那片滩地基本是一座半岛,三面环水,岛上只有几棵杨柳树,岛上那百亩碱地种花生不生、种瓜瓜不长,加上平日里的野风和水淹,百亩滩地几乎没啥收成。1992年,与村里把承包地的合同签订后,王先元就自己扳砖,自己砌墙,在马张河那片滩地旁搭了两间草棚。接着,开垦修路,挖渠排水,引种种植,正式向这片滩地发起宣战。
襄阳市老促会会长张克启说,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地处襄北的马张河一带连年的战乱,人烟稀少,十分荒凉。25年前,王先元顶着非议承包这片荒地,是有一定的胆量和勇气的。
王先元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他知道种杜仲能赚钱。于是,王先元就花了几万元,跑到重庆万洲的老家引进了3万株杜仲树。事情往往没有想的那么好,由于销路不畅,成片的杜仲不但没赚钱,反而倒贴。老王不死心,接着又改种杨树,可到了夏天河水涨上来,满滩的树苗经不住水淹,大多被淹死了。那就再改种西瓜,可藤只有一尺长,结不了瓜……一年一年的过去了,一年一年的投钱,一年一年的失败,王先元在百亩滩地里折腾了10多年,不但没赚到钱还赔了一身的债。
吃亏后老王终于明白了,滩地上的作物长得再好,水一涨上来就把庄稼树木淹死了,根本不适合栽种任何经济作物,若花钱改造这片滩地咱没那个经济实力啊!再呆下去只是烧钱,及时收手才是明智的做法。
可是,老王硬是没有退,他选择了坚守,他发誓要一锹锹的把这百亩滩地给改造成良田。
老王的压力大,妻子孟宪翠的压力也不小。一次孟宪翠一生气:“你自己干吧,莫牵扯我!”虽然是气话,但孟宪翠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他。
用现代人的眼光看,那时老王的所为简直就是梦想:守着一块世外桃源,与世无争,安稳度日。但对于当时王先元而言,生活在滩地里的二十多年间,身心的磨难远远多过享受。
“傻事”二:羊价走低时他要“淘羊金”
2000年的这个春天老王过得非常闷。
进入2000年后,老王家横生变故,父母相继去世,几个孩子慢慢长大要读书供养,百亩滩地收成不好……这日子过得十分沉重,一向“傻笑”的王先元一脸的茫然。
春节后的一天,王先元背着手跑到田里蹓跶,看着满青绿的麦田老王却笑不出来。他走到一家田头,见田埂两侧堆满了干枯的玉米杆、花生秧子,风一吹来到处飞得乱七八糟的,不仅影响行走,还影响环境卫生。为啥不把这些秸杆收起来喂牛喂羊?!老王心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念头。
这也就是一个念头而已,但等老王再转到赶集市场的时候,这个念头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时市场的行情是,羊价普遍走低,养殖户都急着把羊赶到集市出手,毛羊的市斤价由上年的15元降到10元,羊肉也由去年的斤价25元降到20元。
这是一条耐人寻味的市场情报,出过远门见过世面老王心动了:“咱知道,这市场像大海的波浪有高有低,今年市价低落明年就会高起来。好咧,大伙不养咱来养,咱不能守着百亩滩地要饭吃!”
山里出生的王先元要在养羊这条道上找出路。
养羊,一没钱,二没技术,咋办?“黄集镇不是革命老区嘛,咱找老促会去!”
第二天,王先元便跑到镇上老促会,求助镇老促会长吴奎树。吴会长觉得王先元作为老区村的贫困户主动创业脱贫,该扶持!于是,吴会长把王先元的情况向襄州区老促会长裴金同汇报,裴会长对老王的这个想法很支持,并出面为王先元协调了养羊场地,请来了技术,还扶持了少量的资金。有了老促会的支持,老王的劲头足了,他花了600元钱引进4只黄山羊种羊,把田间地头丢弃的花生秧、玉米杆和黄豆杆等禾杆拾回来,买了一台打草机,将禾杆掺些玉米饲料喂。
2003年7月,老王又跑襄阳畜牧场进行实地考察,并在百亩滩地边上盖起了占地5亩的羊圈,正准备大干一场时,因资金短缺栓住的老王的手脚。
没有钱找银行。这个连小孩都明白的道理却让王先元碰了“钉子”:没有担保加上没有抵押等于没门。在银行碰了一鼻子灰的王先元找了几个合作伙伴,想以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经营。“养羊赔本时你要养羊?到底是你王先元傻还是我们都傻啊!”一句话就把王先元给顶回来了。
“不能凉了老区人民创业的热情!”襄州区老促会会长裴金同知道情况后,立即送来了5万元的扶持金。有了底气的王先元跑到良种场,一下子买回80只良种母亲,。
有了老促会的帮助,王先元算是交上好运发羊财了。裴会长又把王先元的情况向襄阳市老促会长张克启汇报。张克启会长说:“不能让老区人战争年代流血,和平年代再流泪!”于是,市、区两级老促会联手帮助王先元扩大养殖规模、科学建设羊栏、科学管理、科学喂养,还请来畜牧专家现场指导,扶助资金15万元。
2012年,王先元养种羊100多只,育肉羊300多只,建了3个羊圈,还添置了铡草机、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
现在,王先元已成为全镇的养殖大户了:养羊2500多只、养牛100多头、养猪百十头,还有两亩精养鱼池;同时兴建了消毒室、医疗室、粪便处理池等,在养殖场挂起了“黄集先元山羊养殖合作社”、“黄集山羊圈养模式培训基地”,每年仅养殖一项纯收30余万元。
谈起“养羊经”老王头头是道。他说:“养羊也是个技术活,咱只干活,科技那玩意由儿子王北川操办。目前,开起了牛羊肉直销门市部,为居民提供平价牛羊肉。启动动作了‘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就是将培育出的幼羊托管给农户,向养羊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幼羊长大后负责回收,帮助合作社社员和周边群众养殖增收。”
过去一提起那百亩滩地老王就犯愁,现在变了。“经过政府对马张河的改造,百亩荒滩成了绿洲,庄稼长得油黑油黑的。现在那百亩水淹地变成了良田,每年田里的庄稼比村里大宗田里庄稼长得还要好,收入还要高。”谈到这里,老王喜滋滋的。
“庄稼跟人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庄稼应该可以懂人意。”地道的农民王大傻像个哲学家:“今天,聪明人征服了世界,但傻瓜们却感动了世界。人的一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让人困惑。其实,找到解决困惑的答案并不难,只要傻瓜一次,你就会找到答案。”
“傻事”三:帮人治羊病不收钱,还要赔本钱,图啥?
王先元给镇里的养殖户的牲畜看病不收钱,这是乡亲们都晓得的。可看病不收钱,还要赔本钱,图啥?乡亲搞不懂,王先元却有自己的想法。
算起来,王先元养羊也17个年头了,这17年间从学徒到到师傅,现在老王养殖技术和治疗技术,在乡亲眼里,算是个实打实的畜牧兽医师级别了。
再说了,无论如何人家老王在村也算是个“王百万”吧,可人家一点大款的架子也没得,还在2017年元旦宣布一个决定:自己掏钱扶持100家贫困户搞养殖,乡亲们家畜家禽生病免费住院免费治疗,病牲畜的吃住全包,不收钱!
“真的吗?是不是王大傻酒喝高了说酒话?!”一开始,没有人相信这话是真,乡亲多数认为老王又在“傻”捣腾。
“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不会骗人吧!”2017年3月,黄集镇李楼村4组农民李天合家里两只羊已经病了好几天了。那天,李天合报大着胆子报着试一试的想法把羊送到王先元养殖场的医疗室。
见到李天合把羊送来后,王先元可没敢马虎:给羊查体温、听心跳、看眼睑、详细诊断咨询……那架势全正规兽医院差不多。
经检查登记后,老王告诉李天合:“你先回去吧,把羊放在这里观察治疗,治好后我打电话通知你来领。”李天合是一步三回头,用怀疑的目光望着老王走出养殖场。
谁知,两天后李天合就接到老王打来让他去领羊的电话,李天合骑着三轮电动车跑来一看,羊病果真好了。临走时,李天合无意识的摸了一下腰包,老王心里明白,傻笑着说:“别发楞啦,拉上你的羊快回去吧,医疗费、住院费、住宿费,全免!”激动得李天合半天说不出话,一个劲儿鞠躬感谢。
王合礼是姚店村的贫困户,他家里的四只山羊是镇政府通过扶贫方式送给他,是让他发展养殖业发家致富。可接收羊后没几天,王合礼的四只山羊病了。乡亲们都晓得,过去牛羊生病,要跑到镇上去请兽医院的兽医来治疗,每次要花费百儿捌拾的不等。听说王先元免费给羊治病,王合礼有些心动,姚店村距王先元家有上十里的路程,于是王合礼就借来三轮车给着脸把四只病羊拉到王先元养殖场的医疗室。
因为不是一个村的,加上居住得远,王先元与王合礼并不认识。见王合礼的开来后,王先元走到三轮车前一看到羊的病状就生气了:“咋不早点来呢?再来晚了羊就没了!”王合礼也不好意思解释,只是红着脸站在一旁憨笑。
“你回去吧,把羊放在我这等我电话通知你来领羊。”王先元也不客气埋着头为羊检查。
三天后,王合礼便接到王先元的电话让他来领羊。当时,王合礼正忙着挖土豆脱不开身:“今天没得闲,明天去吧!”谁知,大半个小时后,王先元开车把羊给王合礼送了回来。四羊活蹦乱跳的全好了,王先元没提医疗费的事,王合礼也没有给,就这样,把羊赶下车又拴好后,一蹓烟,王先元开车就跑了。
经过4个多月时间的运行,黄集镇各村来找王先元为牲畜看病的越来越多。5月中旬,王先元算了一算,免费为乡亲们的猪牛羊看病约有100多头(只)。
“傻事”四:传授发财经,管吃管住费全免
“这培训搞得太好了,在家门口不花一分钱就学到本领,还管吃管住,要谢就谢王大傻!”这是黄集镇易岗村韩敏挂在嘴边的一句话。4年前,韩敏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缺劳力缺资金,爱人是江苏人,亲戚远没人帮。
2013年春,韩敏听说王先元免费培训养殖技术,还管吃管住,还推行低于市场价提供种羊。在没有找到其他致富门道的情况下,韩敏就来到王先元的培训基地学养羊。
10天的学习结束后,韩敏就从王先元养殖基地领回四只山羊试着养。这韩敏人聪明,一看就会一点就通,养羊还真养出了明堂。第二年,韩敏家的山羊规模就达到80只,2015年发展到300只,靠养殖韩敏成了富裕户。
毛岗村的“牛人”张明华在没有搞养殖前并不牛。
2014年春,张明华到王先元养殖基地学养殖。其实人家张明华本来就是村里的能人,因缺高人指点,前些年张明华就像大水牛掉进水井里,有劲也使不上,致富找不到门。听说王先元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张明华二话没说也来了。走进养殖场坐到教室里听了王先元讲的致富经后,张明华明白的。他说:“咱来学习不是想沾那点免费的吃住的小便宜,咱是来取‘取经’的。”
学习回来后,张明华按照王先元的指点,买种羊盖羊栏,2016年就发展到养羊1000多只,养牛100多头的规模,现在成了全镇有名的千万富翁。
传授发财经,管吃管住不收费。黄集镇党委书记康向阳说:“在黄集镇,也就是王先元做到了!”
王先元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这几年下来,他免费培训养殖户达300多家。
7月20日,笔者问王先元,除了免费培训、免费为牲畜治病,你还有什么爱好?
王先元说:“咱是个农民,除了种田搞养殖还有啥子爱好?现在中央不是推行搞精准扶贫么,咱也来凑凑热闹,帮全镇两百多家贫困户养羊,每个贫困户咱给一两母羊,只收本钱。免费帮他们培训技术、免费为羊治病、免费提供服务,母生了羊羔后咱全部按市场价回收,不让贫困户为销售犯难。”
现在已帮助了多少户?”
王先元说:“全镇9个革命老区村,咱帮扶202户。仅帮助贫困户养羊这一项,咱就赔了10多万元。”
“傻事”五:拣个孩子当“儿子”,拣个“疯子”当“爹”养
“拣个孩子当‘儿子’”,拣个‘疯子’作‘爹’当。”这是黄集镇老促会会长、今年84岁的吴奎树眼中的王先元。吴会长说,王先元在黄集人心中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从天方夜谭到难以置信,从难以持久到坚信永远,从冷眼旁观到内心钦佩。在黄集村村民心中,他就是最可爱的人。就他这个“傻瓜”,把全镇人给惊呆了!
襄州区老促会长裴金同说:“王先元这人是个贵人,贵就贵在能坚守,能把小事做细做精做活上。”
王先元对人们的评价不管好坏都是“嘿嘿”一笑,该干啥干啥!为帮助养殖户,王先元经常走村串户,时间长了老王就有了新的发现。他发现村里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非常多。由于很多年轻人长年外出打工,一年或几才回家一次,仅黄集村里光留守儿童就有10多个。对这一特殊群体,王先元厚爱有加,不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还成立了“小红帽”活动小组。
王先元在养殖基地成立“小红幅”指挥部,常常给这些留守孩子布置“课外作业”。每到周末,就有一群孩子拿着采访本聚集在王先元的“指挥部”里。他们把发生身边的事记下来,写成宣传稿,自当播音员,一个个成了作家、演讲家、宣传员、监督员。
村边的堰塘在孩子们的笔下无人敢钓鱼了,环境卫生在孩子们的监督下也变得干净了,孩子们还学会了做家务,懂得了心疼爷爷奶奶。
王小红是黄集二小的一名学生,也是“小红幅”小组的一员。她的妈妈说,以前小红是一个有些娇惯而且不善言辞的孩子,自从参加了这个小组,人变得开朗了,也开始主动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儿,就像变了一个人。
1995年秋,对黄集村刚满一岁的孩子王旭聪来说是个灾难的季节。因父母为家庭琐事争吵,妈妈想不开一气之下喝了农药去世了。王旭聪的父亲因受不了这个打击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王旭聪成了没爹没妈的孤儿。一个破碎的家和一个孤苦的孩子,谁管?
“咱管!”王先元想都没想就把孩子抱回来了,妻子孟宪翠接过来便给孩子洗脸。第二天,孟宪翠专门跑到集镇上为王旭聪买了两套新衣服。从此,王先元就多了个儿子,王旭聪在王先元家读完小学读中学。中学毕业后,王旭聪确俏俏出走了。这事儿很让王先元愁了一阵子。几天后,王先元接到从上海打来的电话,原来旭聪随同乡跑到上海打工去了。王先元说:“事后咱才弄明白,旭聪是怕拖累咱啊!”
在黄集村,说王先元是个好人,是没有人怀疑的。因为王先元时时处处为乡亲们考虑,从不计个人得失。用王先元的话说:“乡亲们的日子过好了,咱打心眼里高兴。”
今年73岁的唐某是个精神病患者,在黄集街上或村里讨饭为生,白天在街道和村子串着讨饭,夜晚就睡在屋檐或桥涵下,一口四川口音,只知道自己姓唐,也说不清自己家在哪,是哪里的人。
2003年9月28日,天下着小雨,气温转凉了。那天,王先元到街上办事时偶然见到唐某穿了件单布衫,躲在一棵大树冻得直发抖。见到唐某惨样,王先元便想到了自己,当年在金矿打工时不也这个样子?!王先元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当即,王先元脱下自己的外套披在唐某身上。拉着唐某就来到服装店,王先元给唐某买了两套秋装,转身就把唐某接到家里收养起来。
这一收养,就收养了10几年。至今,唐某还在王先元家享清福呢!乡亲们常开玩笑说:“老王,你算是拣了个爹!”
听到这话,老王也不恼:“爹就爹吧,格老子的,咱心里舒坦!”
“‘傻子’不傻,老王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
王先元常说:“咱能有今天,第一个忘不了的便是老促会。”
作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扶持对象,王先元与襄阳市老促会长张克启和襄州区老促会会长裴金同成了好朋友,张克启与裴金同也忘不了王先元,常到王先元那走走,并在老王的养殖场挂起了“扶持商品羊养殖基地”的牌子。在张会长和裴会长眼里,王先元算是个人物。
一直以来,黄集镇人大多认定王先元是个傻瓜,但裴金同不这么看。张克启说:“‘傻子’不傻,老王是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
当别人只知道种粮食时,老王却在责任田里种草搞养殖。看着老王养殖收入好了,别人都来找他请教,希望跟他一样搞养殖发家致富。老王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了别人。
老王的妻子见他把发家本领都透露出去了,当时也不融解,骂老王傻。
老王却神秘一笑,说:“我这不是傻,是为了我们家更好地发展。咱是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了自己,怎么能说是傻呢?”
老王说:“光凭咱家这个养殖场引不来大客商,咱还得自己想办法去卖。如果大家都搞养殖了,形成了规模,搞技术服务的、订购的就会找上门来,那咱不就省心了?再说了,大家都富起来了,有啥不好的,都是乡里乡亲的!”
果真,像老王预料的那样,当他们的养殖成规模的时候,有很多客商找上门来,有推销饲料的,也有推广良种的,还有来上门订购肉羊肉牛的……
家家户户都增加了收入,大家从心里感激老王。所以,不管谁上门求教发财的招数,老王都会告诉他。
“这是一个拥有智慧的王先元,朴实善良。”张克启说,王先元这个人了不起,他懂得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大道理:大家都富裕了,自己才能真正的富裕;王先元的无私换来大家的敬重,也换来了更多更实在的好处。
……
襄阳市襄州区老促会会长裴金同对老王的这些故事的感悟颇多:“一开始,我们都以为世界是聪明人的世界,最后才发现那些有着巨大坚持力的傻瓜打败了所有的聪明人。我不知道王先元有何过人之处,但我相信一位持久乐意帮他人的人,绝对是一个有强大意念的人,这种人通常不简单!”
裴金同说,人总是要吃点亏的,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不怕吃亏的人,有一颗宽容的心,也许会得到人们更多的眷顾。因为老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才能遇到真心的伴侣,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得到莫大的福分。可见,吃亏的确是一种福气,不怕吃亏的人更幸福。
是的,每当有人不经意地说,某人傻瓜某人脑残一样,一根筋的天天坚持做一件事。这种坚守给人们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时光最终必会给这些傻瓜们平凡的日子涂抹出不平凡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