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兔业的出路在哪里?已是长期困扰兔业界的一个难题。

有的人说:只要有市场就行。

这是不全面的。1985年,我国兔毛市场算是好的了,一市斤兔毛130—180元。但好景不长,一些人给兔毛掺假,中国人不要了,外国人也不要了,使兔毛声誉一落千丈,兔毛市场也随之萧条不振,是兔毛不好吗?不是,是兔毛市场不好吗?也不是。是人思想不好,人心不足,唯利是图,假冒伪劣,即使有了好市场,也不会持久下去的。

有的人说:只要有资金就行。

也不完全是。1996年,黑龙江省甘南县将獭兔产品开发列入星火计划,国家投资96万元,1990年底下马了。1989年,河北省青龙县投资30万元,两年之后也下马了。是资金不起作用吗?不是。是兔产品的开发没有前途吗?也不是。是“上班下班,工资照拿,不疼不痒,公家作风”造成的。根源是缺乏主人翁态度,没有把公家的事、人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事实说明,有些国营单位在养兔事业中,由于缺乏当家作主的思想,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千万元白白扔掉,即使有了资金,也是办不好事的。

有的人说:只要有养兔技术就行。

也不完全是。建国几十年来,我国大专院校畜牧系养兔内容不断完善,技术力量雄厚。但是,我国养兔业仍是几起几落。究其原因,一是单纯学术论,没有很好地同生产结合起来。二是愿意同生产结合起来的,这些人为数不多。三是懂理论,不懂实践,盛气凌人瞎指挥。我们认为,技术是兔业的一个翅膀,管理也是兔业的一个翅膀,管理为技术创造用武之地,管理与技术相结合,事业才能腾飞。可见,只有技术是不全面的。

有的人说:只要有兔产品加工就行。

这也是不全面的。兔产品加工,离不开养兔生产的实际。那种“没有兔,先建厂”的官僚作风,其结果只能是“厂等兔源,人等饭吃”,造成停工待料的被动局面。即使有了兔源,那种长官意识,大锅饭作风,都会给国家造成损失,使加工以夭折而告终。

有的人说:只要能挣钱就行。

这肯定也是不全面的。我们主张正当赚钱,不主张那种不正当赚钱。1985年,由于延安獭兔养殖户协会的正当经营,使延安部分养兔户首先富了起来。这时候,延安的一些单位看红了眼,他们利用人们养兔心切,利用我们种兔供不应求,利用我们组织起来的兔业大好形势,大做倒种生意;他们一个心思要抓钱,纷纷成立了近20家地、县级官办兔子公司和协会,他们一哄而上,大搞不正当竞争,把价格搞乱了,把质量搞坏了,把管理搞乱了,同时也把是非搞混淆了,就连视听也搞乱了,给延安兔业造成夭折性破坏。这种不择手段、单纯抓钱的教训,难道不应该吸取和警惕吗?

还有人说:关键在于党政重视。

当然也不全面。事实证明,一些思想不健康的人,利用党政对兔业的重视,大搞不正当竞争,用兔子倒人、骗人的事屡见不鲜;最终又失去了党政的重视。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好事业要用好思想去办”。用好思想制定好办法,再用好办法去实现好效果,自然就会得到党政的重视;可见,党政重视与否,关键还在办兔业本身。

必须指出:兔业要健康发展,各级党政的行政干予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干予,就是干予那些不正当的竞争,扶持正当经营,兔业才能造福于民。

养兔业的出路在哪里?一是“好事业要用好思想去办”,为兔业创造健康发展的条件。二是在于兔产品加工,使商品兔转化为兔产品。因此,兔业生产的正确方向是生产商品兔。我们就是要为加工充足的商品兔,来为“菜篮子”加工兔肉,为“衣架子”加工兔裘皮、兔毛服装,为人们提供安全、质优的兔产品,去满足人们追求提高生存质量的需求,这是发展兔业的生命所在,也是兔业出路的根本所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