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在希望的田野上】可订阅哦!
今日天气
Jinritianqi
今日:哈尔滨南部、牡丹江西部阴有中雨,大兴安岭、黑河北部多云,其它地区阴有小雨。
今日最高气温:大兴安岭、黑河、伊春11~13℃,其它地区16~18℃。
4月份之后,北方水稻进入育苗期。在这一水稻种植期,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秧是此周期的生产关键。而南方水稻已经处于分蘖期,现阶段的田间管理需要追肥。鉴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至北水稻都有种植,了解水稻周期,参照水稻生命周期进行田间管理,对水稻的种植尤为重要。
水稻的生育周期
在水稻上通常把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穗分化期),结实期。
幼苗期:从稻种萌动开始至3叶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期。
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7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称返青期,也称缓苗期。
分蘖期:从4叶长出开始萌发分蘗直到拔节为止;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
结实期:从出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大约30d左右。
水稻各生育期的环境影响
幼苗期
● 浸种发芽、发芽的需要足够的水分,吸水量为本身风干重的25%开始萌发,40%正常发芽。需要温度是秈稻为12℃,梗稻为10℃,适温28~35℃,最高温度可达40℃,但是在育秧期间最低不能低于5℃,在低温下会出现烂种、烂芽和烂秧。在稻种萌发和幼苗生长阶段,还需要充足的氧气。
● 出苗及幼苗生长的温度比发芽高2℃,即秈稻14℃,梗稻12℃,16℃以上秈、梗稻都可顺利出苗。
分蘖期
● 最适气温为30~32℃,最适水温32~34℃。最高气温38℃~40℃,最高水温为40℃~2℃,最低气温为15℃~16℃,最低水温16℃~17℃。水温在22℃以下分蘖就较缓慢。低温使分蘖延迟,且影响总分蘖的有效穗数,因此要求在15℃以上时开始插秧。
● 分蘖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强度,制造有机物,促进增加分蘖数。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就开始分蘖,若只50%自然光照时,返青13天才开始分蘖,若只有5%的自然光照,不但不产生分蘖,连秧苗也会死去。
●分蘖期是对水最敏感的时期,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在高温条件下(26℃~36℃),土壤持水量在80%时会产生分蘖最多。如深水灌溉,水层超过田面8厘米时,使分蘖节光照弱,氧气不足,温度又低的情况下,抑制分蘖。土壤过干,持水量在70%以下时,会停止分蘖。
●分蘖期需要充足的营养,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营养多可促分蘖和生长快而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
拔节孕穗期
● 幼穗分化的适温为26~30℃,以昼夜35℃,夜温25℃更有利于成大穗。高温和低温的危害,都会引起颖花的大量败育和不孕。
● 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幼穗分化,若阴雨天多、日照少,封行过盛则会影响穗分化。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水稻一生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需水最敏感,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保持田间持水量在90%以上。缺水或水分过多会影响到颖花发育。
灌浆结实期
● 一般最适合灌浆气温是20~22℃,在灌浆前15天以后昼温29℃,夜温19℃,日均温度为24℃为宜。后15天以昼温20℃,夜温16℃,日均温为18℃为好。适宜灌浆温度,有利于延长积累营养物质的时间
● 充足的光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谷粒充实的物质,90%以上来源于光合产物。
● 灌浆期水分,仅次于拔节、长穗、分蘖期的水分,如水分不足会影响叶片同化能力和灌浆物质的运输,灌浆不足造成减产。
● 灌浆期充足的矿物质营养供给会提升根系活力,拓展绿叶面积,增强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提高水稻产量。
要注意抽穗-灌浆期是决定水稻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但这时期常出现田间稻穗不灌浆,出现大量的白穗、死穗、褐色穗,造成秕谷,绝收等现象。一般考虑是高温干旱、穗颈瘟、卷叶螟、钻心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因素影响。因此,一定要科学防治病虫害,同时喷施叶面肥,促进开花受精,促进灌浆,提高结实率。
导致田间出现白穗、褐变穗、死穗的病虫害主要有穗颈瘟、卷叶螟、纹枯病、细菌性病害。针对穗茎病可选用三环唑、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针对纹枯病选用噻呋酰胺、苯甲吡唑脂进行防治;针对造成褐变穗的鞘腐病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防治,加用戊唑醇、多菌灵防效会更稳定。
水稻栽培关键技术
提升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需要从选种、育秧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努力提升水稻在各个环节的质量,为水稻生长营造最佳的生产环境。
稻种的适宜处理
选择好的水稻品种是水稻丰产的基础。在选用过程中,因时因地选用抗病性好、有包衣的优良品种,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播种前可酌情对种子进行2-3天晒种,1:1.3的盐水选种,化学药品浸泡消毒。
选取合适时机进行播种
播种时机选得好,水稻才能有高产的基础,特别是秧龄的长短,对培育壮秧及移栽后,水稻生长情况有非常大的影响。
在栽培过程中,要有效控制秧龄,提倡“乳苗移栽”,秧龄的长短以不超过40天为宜,在培育过程中,要选取3个分蘖以上的秧苗,因为这种秧苗能够更好地发根,返青速度快,不容易出现死叶且生长势头较好,能够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有效实现水稻丰产。
合理选择水稻栽插标准
在栽秧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水稻栽插标准,选择分蘖力较强水稻时要有效降低栽插的密度。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1.6万穴/亩,每穴4~6个茎蘖苗,8~9万/亩基本茎蘖苗。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一般保持行距25~30cm,株距13~16cm。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和透光性、治理病虫害。
水肥管理与稻田晒田
对于水稻水分的管理非常必要,要保证分蘖期浅水勤灌,足苗期排水晒田,幼穗分化期浅水常灌,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乳熟期干湿交替。
在水稻分蘖期以后到幼穗分化前的排水晒田环节非常重要。可合理控制无效的分蘖,进一步提升抗倒伏能力,同时能增进水稻对营养的吸收,有效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更利于根系向下扎,进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在栽培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量,肥料要分期分批使用,前重后轻,后期注重磷钾肥的补充等。另外,硅和锌两种微肥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速效性化肥。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7~8公斤、过磷酸钙30~40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平衡型复合肥30~40公斤。
分蘖肥:移栽返青后及早施用以促进低节位分蘖的生长,起到增穗作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后,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配施适量硫酸钙、硫酸锌,起到促蘖作用;第二次在分蘖盛期亩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7~8公斤,保证全田生长整齐,起到保蘖成穗作用。
穗肥:水稻晒田后,应及时施用穗肥,促进幼穗发育,穗肥施用宜在封行至拔节前进行,以幼穗分化1~2期时为佳,一般在抽穗前15-20天,亩用氯化钾20斤左右+尿素8~10斤,减少颖花退化,达到保花增粒作用。
粒肥:在破口前5~7天,若叶穗绿色过淡会对后期的灌浆、绿叶的保持不利,此时亩施尿素3~5斤,避免破口抽穗以后叶片早衰过快。
叶面追肥:水稻在拔节至灌浆期,结合防病灭虫用药,可以掺入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选择磷钾源库、尿素、硅肥、硼肥等,在破口、孕穗、抽穗等需肥关键期施用。
有效防控高温热害
对于水稻生长来说,其难免会遇到高温天气,如果气温过高会使得水稻不结实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果气温过高,就会出现高温热害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合理进行灌溉,通过灌溉来调节气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喷水来降温。
合理管控病虫草害
对于病虫害,首先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在发生病虫危害前期就要治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
对于草害:一定要注意科学使用除草剂,重视芽前封闭,早用药,多次封闭和茎叶处理相结合。
对于防病:水稻本田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等。加强田间病情调查。田间做好水稻病害的监测预报,做到未发病或未达到防治指标的不打药。达到防治指标的,早发现早打药。
对于虫害:注意潜叶蝇、负泥虫、二化螟、稻飞虱的虫害防治。对于潜叶蝇于5月下旬在潜叶蝇成虫田外集中期采用诱杀成虫进行防控,也可采取化学防治,即在水稻插后开始返青时,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短稳杆菌等药剂叶面喷雾防治。负泥虫,可在发生盛期采取迅速深灌方法,只露苗尖,然后在清晨有露水时,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扫后迅速排水,将幼虫排出田外。二化螟,要控制成虫,可采用投射式杀虫灯及性诱剂围垛诱杀成虫,性诱剂和杀虫灯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可选用20%呋虫胺防治稻飞虱、二化螟效果显著。选用30%噻虫嗪防治水稻蚜虫、粉虱、蓟马、潜叶蝇等害虫。